此诗共十二句,可分为两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是对相思对象一方“所思”情形的设想,且点明了时间、地点;后六句为第二部分是自述,点明地点“吴山”的同时,自述羌笛悲凉,并说明了以赏春排解愁绪的原因。此诗笔墨挥洒,色彩趋于清淡,构建了清逸淡远的诗歌意境。
此诗首两句,出句开门见山以“所思”设问。对句据之而答在“艳阳时”。蕴有薛涛《春望词》中“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之意。
三、四句以“人归晚”“蝶过迟”描述人与昆虫各自在春天里所持行为。人回来的晚是被春景所吸引,蝴蝶过慢是因为花粉沉重。从而间接体现了春天的特征。
五、六句描写室外景,燕子双飞,千万条柳枝低垂,以此意象象征对心上人的思念。
七、八句描写室内景,条幅上画着吴山,楼内羌笛悲凉。九、十句承上解答“朔管悲”的原因是,书信无寄处。最后两句显示,要把这春天的草景与树林的色彩,一并映入眼帘,即以赏春排解愁绪。
综上,从描写对象上看,前六句是对相思对象一方“所思”情形的设想。其时间是在“艳阳时”,地点在“青琐”。后六句自述,点明地点“吴山”的同时,自述“朔管悲”。其原因是“宝书无寄处”,故乘香车将“林彩”“添入黛眉”。这种举动与其《春郊游眺寄孙处士》、《谒巫山庙》的精神排解法是相同的。
总角承颜赖击蒙,后生因识古人风。忘情自到羲皇上,盛事多谈庆历中。
双寿儿孙青若若,一门慈孝郁葱葱。吁嗟耆旧今何在,古木斜阳濑水空。
研珠滴露清,自点太玄经。尽日无人到,小窗兰叶青。
林君巳仙去,紫轩名尚存。丹光时或现,药鼎夜常温。
蛟龙窟宅贯丰湖,西北群峰势若驱。谁自圯桥传玉匣,夜当雷雨读阴符。
播宁讨贼书三上,刘哱惊魂火一诛。归后东征师顿老,川原从此渐为枯。
县古当衢路,行台枕碧流。蝉声喧树里,帆影度墙头。
疆场传多事,桑麻报有秋。忧愁惟尽瘁,风雨入沧州。
又是愁时节。尽声声芸窗,乡梦被伊惊撇。乍睹窗痕蜗篆碧,又听护花铃歇。
更延伫兰怀芳洁。不受俗尘些子涴。喜垂杨绣陌花如雪。
中著个,定香室。
空阶点滴留春泽。祝他生落红再绾,鸳盟还叠。润粉浇珠经拂拭,苦向东皇诉说。
说都是莺残燕缺。知道明朝春欲去,便慵抬睡眼看明月。
判一夜,小楼彻。
花未开残酒尚香,人间弹指小沧桑。丹沙掷后都成垄,那得麻姑鬓不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