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描写雨天景象的小诗。这首诗诗设喻新巧、描写别致,一联想丰富。全诗四句,全是眼望所见的景物,因此,“眼望”便是全诗的线索。空前的云涌是指眼望见,雨洒渭川是远望所见;天边归雁是极目远眺所见。这些使诗人有所思,有所感,诗人触景生情,借周围的景物扦发自己久居他乡的愁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现实衰微的慨叹。
晚唐社会,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军阀的连年混战,国势衰微,日趋末落,经济崩溃,民生涂炭。笼革朝野上下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气氛。再加上诗人一生颇不得志,为了求官,辗转他乡,一直到六十岁才中进士。他在流离奔走中,亲眼看到社会的凋弊,了解了人民的苦难。这些自然在他的心目中留下无限的悲楚的记忆,思绪中凝聚着不可排遣的忧虑。这悲楚,这忧虑自然会遣于笔端,写进诗中。这首诗,虽句句写诗,然而从诗人对景象的描写中处处能见到诗人所思,诗人所虑。
诗的第一句“乱云如兽出山前”,写的是雨前。诗人用一“乱”字,用“如兽”的比喻来描绘乌云的变化和狂奔的速度,形象而通真。第二句是写雨。雨虽不大,是“细雨”,然而是“和风”而来,因此弥漫了整个渭水两岸。诗人用一个“满”字具体写出了渭水两岸细雨迷蒙的景象。紧接着,第三句用了“尽日”二字写下雨时问之长,用“空漂无所见”写雨景迷茫,写诗人内心的空荡。这个“无所见”,是指没有一样具有生气的景物,没有一样令人欢心的事。一切全是灰濛濛的,灰濛濛的天,灰濛濛的地。此时此景,诗人自己的心境便可想而知了。而最后“雁行斜去字联联”一句则更能反衬出诗人感情的凄苦,烘托出周围气氛的凄凉。在单调的灰濛濛的天空,来了一行归雁,又传来声声的雁鸣,这是一幅凄凉的景象。这样,这首小诗就不只是一首写景诗了,诗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由此可见,诗人借景抒情,设喻描绘的技巧是高明的。
使君美且仁,遍地种桃李。岂独放春花,行看食秋子。
董公健者,到秦川、正看秦时明月。立马灞陵桥上望,极目应添白发。
驰道云埋,重关日落,金铁争摩切。慷慨怀古,西风飒飒难歇。
今夜客饯青门,马嘶珠络,好遣离愁豁。高处凭阑飞火树,光映凤城如雪。
暂领河湟,旋朝京阙,丹槛看重折。木皮岭上,燕书休使稀绝。
金波遥映月华楼,佳色偏宜永夜游。玉魄年年长在望,照残芳杜满汀洲。
几年持节道途间,骢马遥遥意气閒。况有青山随处好,料来诗思未应阑。
芸窗棐几绿云流,数亩琅玕一径幽。爱住浣花唯杜甫,常来看竹有王猷。
朔风漠沙白,瘴日越荔丹。出门万里道,争似二顷田。
拜尘素所薄,知命复何言。鄙夫竞声利,石火寒无烟。
清风桐江水,捷径终南山。丈夫时用舍,所贵无泚颜。
得丧固一瞬,芳臭俱百年。坦途有覆辙,穷哭谁复怜。
乾坤渺无际,我身虱其间。浩气贯元化,渐著岂不关。
见可乃合道,行险祗自残。平生作霖志,讵肯怀土安。
风云有嘉会,时至容何难。君看激海鹏,振翮青霄端。
水流云在意,同此证初心。选石坐春昼,惜芳穿故林。
别惊诗力健,豪忘酒杯深。得句时还读,琅琅和素琴。
送萧萧征马向边州,都护出安西。正啼鸦噪晚,惊沙击面,烟树凄迷。
灞上回头南望,鳷鹊夕云低。谁识阳关意,兀坐渔师。
揽辔而今焉向,黯兰生荪苦,天上相思。僾回风北溯,乐莫乐相知。
莽千里龙沙雁碛,借天山砥锷浮鲸鲵。归须早,今年金印,斗大提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