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阙台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
我的心血如同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洒向群峰,染红所有秋叶。
注释
望阙(què)台:在今福建省福清县.为戚继光自己命名的一个高台。戚在《福建福清县海口城西瑞岩寺新洞记》中记道:“一山抱高处,可以望神京.名之日望阙台。”阙,宫闱,指皇帝居处。
十年,指作者调往浙江,再到福建抗倭这一段时间。从嘉靖三十四年调浙江任参将,到嘉靖四十二年援福建,前后约十年左右。
孤臣,远离京师,孤立无援的臣子,此处是自指。
宸(chēn)銮(luán):皇帝的住处。

赏析

  该诗概括了诗人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活,暗寓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因有感于曾一起抗倭的汪道昆被弹劾罢官,来形容自己像远离京师孤立无援的臣子,远望皇帝居住的地方,作者仍盼抗倭斗争能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既表达了对祖国的赤诚,自己有一片抗倭报国的一腔热血,也蕴含了对朝廷的忠贞。

  此诗以十分形象化的手法,抒发自己的丹心热血。

  首句“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此诗虽为登临之作,却不像一般登临诗那样开篇就写景,而是总括作者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卓绝战斗生活。“寒”,既指苍茫清寒的海色,同时也暗示旷日持久的抗倭斗争是多么艰难困苦,与“孤臣”有着呼应关系。第二句写登临,又不是写一般的登临。“望宸銮”,交待出登临望阙台的动机。“孤臣”,不是在写登临人的身份,主要是写他当时的处境和登阙台时复杂的心情。战斗艰苦卓绝,而远离京城的将士却得不到来自朝廷的足够支持,作者心中充满矛盾。得不到朝廷支持,对此作者不无抱怨;可是他又离不开朝廷这个靠山,对朝廷仍寄予厚望。所以,他渴望表白自己的赤诚,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正是这矛盾的心情,促使作者来到山前,于是望阙台上站起英雄伫望京师的孤独身影。至此,我们才会看到,第一句诗不是徒然泛设。它其实为下面的登临起着类似领起的作用。没有多少年艰苦的孤军奋战作前题,那么此次登临也就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感情。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这一联是借景抒情。作者登上望阙台,赫然发现:千峰万壑,秋叶流丹。这一片如霞似火的生命之色,使作者激情满怀,鼓荡起想像的风帆。这两句诗形象地揭示出封建社会中的爱国将领忠君爱国的典型精神境界。在长达十来年的抗倭战争中,作者所以能在艰苦条件下,不停懈地与倭寇展开殊死较量,正是出于爱国和忠君的赤诚。

  “繁霜”二句,作者借“繁霜”、”秋叶”向皇帝表达自己忠贞不渝的报国之心。虽然,王朝对自己海上抗战支持甚少.而且甚有责难。但自己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虽凝如繁霜,也要把这峰上的秋叶染红。作者轻视个人的名利得失,而对国家、民族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哪怕自己遭致不公之遇,也仍然忠心耿耿地驰海御故。由于作者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爱国情怀,尽管是失意之作,也使这首诗具有高雅的格调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用拟物法,以繁霜比喻自己的鲜血,形象生动,在艺术表现上极富感染力,读其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不愧为千古传颂的名作。

创作背景

  明嘉靖中,戚继光抗击倭寇,打击海盗,转战于闽、浙、粤之间,十年间屡立战功,基本扫清倭夷。先后调任浙江参军,福建总督,这首诗就是作者任福建总督时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猜你喜欢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梯山蕃使入疆频,岁捧瑶觞奉至尊。申观万年方祝圣,王春正月更朝元。

从来因被,薄情相误,误得人来已怕。那回时、有愿不昏沈,甚近日,依前又也。
你莫撋就,偎随人便,却骑墙两下。自家懑、都望有前程,背地里、莫教人咒骂。

一日褰帏令必从,自惭前秕属衰翁。声回地底清霜角,讼自庭中冷缿筒。

旧契世同知管鲍,新文人服似轲雄。公閒数有琼瑶赠,又使乡闾笃士风。

日月忽不淹,功名行蹉跎。神怒色不变,吾何如荆轲。

名随朝露晞,体与蜉蝣化。嗟尔世上人,悠悠一何多。

驱车临幽州,褰裳涉滹沱。渐离为击筑,田光和悲歌。

四顾莽无人,泪下随风沙。英雄无私雠,燕秦终不和。

持此七尺身,为君湛太阿。

楚江南折是天门,江上蛟龙日夜喧。为尔片帆开暮雨,至今秋色锁云根。

何须赤脚踏层冰,细嚼徐吞得未曾。枝叶消归无用处,不妨还核与山僧。

君不闻蒙庄说秋水,两涘犹见马与牛。今年滹沱水大涨,墟落濈濈生鱼头。

云蒸老雨注万壑,上不少止下可忧。冯夷不受土所制,黑浪怒蹴鼋鼍游。

望洋东视誇海若,似愤蛙比跳跃井坎湫。金行气肃坎宜缩,狂澜不逐西风收。

东行我济小范口,水势淼漭方淫流。秋禾尽为鱼鳖饵,庐舍漂荡迷田畴。

二年旱暵例乏食,彼稷幸得逢今秋。嗟哉一饭到口角,渰没无望将谁尤。

河防久废不复古,惟预揵治为良筹。翻堤决岸势不已,虽有人力谁能谋。

近年遇灾幸无事,其或成患徒嗟诹。两河农民被灾者,逃避无所栖林丘。

夜深投宿闻聚哭,悲声暗与虫声啾。

我昔游东园,中有孤白鹤。翛然结远思,戢羽向林薄。

岂无云霄志,饮啄欣有托。我家鹤亦孤,嘹唳动寥廓。

独立念俦侣,顾影时错愕。因之赋短章,聊以代媒妁。

不弃海门寒,知君定然诺。

堂堂郑使君,美誉粲星文。不羡草头露,愿栖山上云。

罄躬事女冠,无乃承异闻。贱子抱负浅,仙凡未能分。

素纨便面小行书,最爱风流半醉馀。芙蓉杨柳娟娟月,何处相逢解玉鱼。

早发木兰桡,江行趁落潮。
雨分牛脊近,云隔马鞍遥。
弟妹成疏阔,交朋竟寂寥。
谩持昌歜酒,那得客愁消。
众林坠黄叶,皴皮抱翠枝。
自然根性在,不为雪霜移。
灵润承多露,清阴贯四时。
婆娑岁寒意,每到坐迟迟。

随风衮衮软尘埋,懒上摩肩十二街。故里何堪长作别,残年且住亦为佳。

寻巢那省禽思越,失性真同橘渡淮。惟有东皇如旧识,探春先制两芒鞋。

占得夕阳多,宝塔峨峨。须臾又是一轮过。白地光明都入画,树影婆娑。

寂寂奈愁何,日月如梭。急须小酌洗香螺,生怕晨钟容易响,酒也蹉跎。

故园楼台千佛寺,新城歌舞万人家。

三世诸佛不知有,覆水难收。狸奴白牯却知有,难上安难。

白日西沈,黄河北流。推倒门前案山子,从教坐地看扬州。

多士趋京我亦东,不排阊阖不南宫。
此行识得天台彦,谁道归舟载月空。
袅袅春声里,阴阴晓色中。
缕垂金屋暗,花散玉楼空。
凝露啼秦苑,因风斗楚宫。
不知行辇处,几树近帘栊。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