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觉得感怀秋日会使人放逸,谁却说使人悲愁呢?
群山带走斜阳落日,绿水与蓝天相映成趣。
用玉壶装上鲁酒,为君送行请君暂且驻马。
把马停放在古树旁,解下锦带挂在横出的树枝上面。
水中尧祠亭歌鼓齐鸣,曲调悠扬远飞云天。
日暮时云霭渐退向天边,大雁消失在茫茫的青天中。
我们三人分别相距万里,茫然之中只有愁思种种。
注释
鲁郡:即兖州,在今山东曲阜、兖州一带。尧祠:在河南道兖州瑕丘县(今属山东),约在今山东兖州县东北。《元和郡县志》:“尧祠,在县东南七里,洙水之右。”杜补阙、范侍御:均李白友人,名字、生平不详。补阙:是门下省属官,掌管供奉、讽谏。侍御:御史台属官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之简称。
秋兴:因秋起兴。逸:安逸恬乐。
将:带的意思。
宜:适合,协调。
驻金羁:犹停马。金羁,用金镶制的马络头,这里指马。
憩古木:在古树下休息。
横枝:横生的树枝。
歌鼓:唱歌打鼓。川上亭:水上的亭子,指尧祠亭。
曲度:曲调。曹丕《典论·论文》:“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这里指音乐。神飙:疾风。
碧海:绿色的大海。
没:消逝。
相失:离散的意思。
茫然:犹惘然,惆怅貌。空尔思:徒然思念你们。尔,指杜、范二人。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首先抒发了自己的观点,“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一扫悲秋的传统。接着写出了秋天的种种景色。最后两句表达了与杜、范二人分别的惆怅心情,反映出感情的深厚。全诗寓情于景,语言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风格明快。

  诗一开头紧扣题中“秋日”,抒发时令感受。自宋玉在《九辩》中以“悲哉秋之为气也”句开篇,后来的文人墨客都是一片悲秋之声,李白却偏说“我觉秋兴逸”,格调高昂,不同凡响。“我觉”“谁云”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富有李白的艺术个性;两名对照鲜明,反衬出诗人的豪情逸致。一、二句定下基调,别宴的帷幕便徐徐拉开。

  三、四两句写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傍晚,绵延的群山带走了落日;尧祠亭上下,清澈的水流同万里晴空相映成趣。诗人抓住群山、落日、水流、晴空等景物,赋予自己的想象,用“将”“与”二字把它们连成一体,即使这些自然景色获得了个性和活力,为首句的“秋兴逸”作注脚,又进一步烘托了诗人欢乐的心情。接着,正面描写别宴:席上已摆好玉壶美酒,主宾们已止步下马,有的正在安置马匹休息,有的解下衣带挂在横生的树枝上,大家开怀畅饮,并且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欢快的乐曲声疾风似地飘荡在尧祠亭的四周,响彻云霄。诗人的感情同各种富有特征的物件、动作和音响效果等交融在一起,气氛一句比一句浓烈,感情一层比一层推进,表现出诗人和友人们异乎寻常的乐观、旷达,一扫一般送别诗那种常见的哀婉、悲切之情,而显得热烈、奔放。

  宴席到这时,已是高潮。接着描述送别的时间和景色:时近黄昏,白云飘向碧海,大雁从晴空飞逝。这两句既同“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相照应,又隐隐衬托出诗人和友人们临别之际相依相恋的深厚情宜。宴席从高潮自然过渡到尾声。最后,全诗以“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作结,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

  李白这首诗,既是送别,又是抒情,把主观的情感融注到被描写的各种对象之中,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尤其可贵的是,诗的格调高昂、明快、豪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秋日送人之作,宴送的杜补阙、范侍御均为李白友人。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年)秋,当时李白寄居东鲁。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夜闲禅用精,空界亦清迥。子真仙曹吏,好我如宗炳。
一宿觌幽胜,形清烦虑屏。新声殊激楚,丽句同歌郢。
遗此感予怀,沈吟忘夕永。月彩散瑶碧,示君禅中境。
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遥得四明心,何须蹈岑岭。
诗情聊作用,空性惟寂静。若许林下期,看君辞簿领。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
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
偏触动、词人系念。
昨日微阴今日雨,好春光有限无馀欠。
肯为我,一时暂。
冰绡雾縠谁烘染?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
墙角绿阴栏外影,印上芸窗冰簟。
隔一片、清阴暗澹。
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
春欲暮,易生感。

霞光犹绕芰荷衣,红袖前迎远客归。玄鬓返来犹可辨,丹砂健后却疑非。

三山誓许返台入,一鹤终随弄玉飞。云作风神花作语,看君战胜几多肥。

胜天由素定,吾意稍施行。归老方耽学,投荒久厌兵。

一闻春风至,复有少年情。祇恐清樽侧,回肠醉不成。

清晓开鱼钥,红云缥缈间。
催裁恤刑诏,传放谢衣班。

百尺朱崖远市廛,老僧筑室此安禅。金钗塔影飘窗外,宝盖山光坠槛前。

白石嵌空成小洞,绿阴匝地荫春泉。听经有约同良伴,又结莲宫半日缘。

几年归梦水云间,猿鹤重寻已厚颜。
惭愧君恩犹窃禄,官衔新带武夷山。

结茅深住白云窝,人迹何如鸟迹多。村坞月明闻犬吠,定知山虎夜深过。

寻常昼锦舞斑希,返及春华好试衣。寿母晨昏仍慰望,塞翁得失尽忘机。

小人久缺三牲昏,君子今歌四牡依。节制喜连桑梓地,不因远志弃常归。

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巳觉祖师低一著,纷纷法嗣复何人。

死生各异方。昭非神色袭。
贵贱礼有差。外相盛已集。
魂衣何盈盈。旟旐何习习。
父母拊棺号。兄弟扶筵泣。
灵轜动轇(左车右蒭)。龙首矫崔嵬。
挽歌挟轂唱。嘈嘈一何悲。
浮云中容与。飘风不能回。
渊鱼仰失梁。征鸟俯坠飞。
念彼平生时。延宾陟此帏。
宾阶有邻迹。我降无登辉。
吾家紫微翁,独守固穷节。
金銮罢直归,朝饭尚薇蕨。
峩峩李杜坛,总角便高蹑。
暮年自誓斋,铭几深刻责。
名章与俊语,扫去秋一叶。
冷淡静工夫,槁乾迂事业。
有来媚学子,随叩无不竭。
辞受去就间,告戒意尤切。
典刑自耆老,护持何敢阙。
嗟予生苦晚,名在诸孙列。
拊头虽逮事,提耳未亲接。
徐侯南州秀,少也尝鼓箧。
示我百篇诗,照坐光玉雪。
因之理前话,讲绎霏谈屑。
两都弟子员,家法严城堞。
取善则未周,守旧犹有说。
同门风雨散,孤学丝桐绝。
怀哉五马桥,寒迳寻遗屧。

凝香不散重帘静,帘外纵横聚花影。薄寒犹解剪红衣,一曲珊瑚钩正冷。

隔院微闻弦索鸣,嘈嘈切切远含情。美人自学翻新调,不作当时《子夜》声。

光阴荏苒如飞电,海水东流无日转。遵渚初传归塞鸿,雕梁又欲栖吴燕。

栖吴燕,春将晚,庭下残红吹渐满。秉烛狂游惜岁华,露华浸透罗衫短。

何处清歌声未已,莲花杓小倾芳醴。更筹几换啼乌起,月落西南淡如水。

北固斜临铁瓮城,南徐烟树望中平。山横海气诸陵色,江咽寒潮万里声。

书断梁碑无旧迹,寺荒吴构尚初名。不须更说兴亡事,满目云霞无限情。

华节倏云逝,流芳尚可怜。
分明婉娈日,不计别离年。
听燕语檐隙,看絮舞楹前。
匪无合欢草,幽忿谁能蠲。

萧萧榻上天风起,真龙远涉流沙水。谁能放笔为此图,二百年来钱御史。

何年房驷堕人间,羞立彤阶仗马班。嚼残金勒神郁怒,朔气纸上森清寒。

千金祇愿酬恩遇,飞电无端从鞚驭。顾盼分明獬豸心,回身自惜麒麟步。

鬣毛上指晴光擞,万里尘开蹋风走。喷玉长嘶彻九霄,天门虎豹应低首。

我闻御马好头赤,青骢凋丧无颜色。可怜画骨今何人,令人空忆曹将军。

宝纛留行殿,肩舆到上方。
明楼通御气,神道仰重光。
柳拂千条翠,花熏百和香。
回銮天已曙,鼓吹入云长。
巴蜀水南偏,山穷塞垒宽。岁时将近腊,草树未知寒。
独狖啼朝雨,群牛向暮滩。更闻蛮俗近,烽火不艰难。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