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构思精巧别致,运用想象等手法,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纪实,侧面写“思家”。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但是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里碰上这个节日,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句,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具体“说”了什么,作者并没有指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作者没用华丽的词句,没有玩弄过多的艺术技巧,而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却把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邯郸冬至夜思家》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只是用叙述的语气来描绘远客的怀亲之情。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
这首诗当作于公元804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岁末,作者时年三十三岁,任秘书省校书郎。冬至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也很热闹,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白居易当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有感而作此诗。
老树空村,借风幔斜张,尽堪栖寄。饮如渴骥。碧筒劝领略,野香荷气。
讵料苍莽中原,有黏天云水。依稀似。莼脆鲈肥,风光故园还记。
携手散步林塘,羡无愁鸥鸟,向菱芦睡。江南游子。
谁怜我水上,倚阑心事。拟倩繫日长绳,奈斜阳贪逝。
风飐处、十万红衣,乍眠旋起。
前身曾喜嫁周郎。近托柴桑处士庄。姊妹争如斗草强。
效鸳鸯。偷得徐娘半面妆。
故阴方向此宵穷,有客趋朝念礼容。将献未央称贺酒,坐听长乐欲明钟。
恩回品汇滋荣近,赏及孤平信息浓。早晚归同乡圃会,纵观春色上危墉。
干戈馀劫数,邑里众死亡。楚氛日晦蒙,恍若初望洋。
况能辨玉石,狼顾骇且僵。哀哉畴能违,付此烈焰场。
呼嘘蔓亲邻,苦毒烦中肠。老妻卧沉沉,念我新著床。
唤起趣汤药,翼我期寿康。宁复忧其危,且为我周防。
卜稽倏遇困,卦兆非祯祥。妻命竟莫逃,苦语应难忘。
提携乳下孙,戏弄每在傍。相从绝可怜,溘先朝露翔。
我时属方剧,饮恨神惨伤。棺敛付儿曹,草草归山冈。
逝者忍长痛,来日仍叵量。阖门罄委顿,形势尤仓皇。
幸天垂至仁,坐睹日月光。诸儿遂遄起,再拜酬穹苍。
目前强自慰,药物资先尝。老身仅一息,骨立勉自强。
屡危迄就理,所赖医士良。服饵逾十旬,瓶罂竭储藏。
扶持力更无,举体皆疮疡。脾胃苦易侵,滋味多所妨。
冥冥等缧囚,兀兀类耄荒。推残甘委弃,感愤涕泗滂。
夜来秋日梦,神气殊飞扬。起坐不成寐,意与西风长。
愿言借吹嘘,濯发晞扶桑。
轩辕铸鼎处,仙台成昼图。寒云生洞渚,暝色入苍梧。
如雾飘丹阁,非烟起玉炉。年年漫来此,无处挽龙胡。
吴若未亡齐未寒,辞人微意寓毫端。当时借为胥祠发,似诮诸人讣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