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四句叙述辛大,后四句叙述自己。南方的辛居士,要回家乡去了。他空有“济川”之心,而没有发挥“调鼎”之用。信佛教而不出家的称为居士。“济川”,在这里也是求官的比喻。“调鼎”本来是宰相的职责,这里用来比喻做官。这两句诗,写得很堂皇,说穿了,只是说;他想求个一官半职,可是竟没有到手。有人把“济川心”讲做“救世济民的心”,未免抬得太高了。
后半首说自己也是一个“忘机者”,家园也在汉水边上,因为听说你要回家去,所以从远地寄这首诗给你,以表慰问之情。“忘机者”是忘却了一切求名求利、勾心斗角的机心的人。这是高尚的比喻,事实上是指那些在功名道路上的失败者。《诗经·邶风》有一首诗,题名《式微》。有一个黎国的诸侯,失去了政权,寄居在卫国。他的臣子做了这首诗,劝他回去。“式微”的意义是很微贱。亡国之有,流落在外,是微贱之至的人。孟浩然说这首诗是“式微吟”,是鼓励辛大回家乡的意思。这个辛大,想必也是一位落第进士,和孟浩然一样的失意人物。所以这首送别诗,没有惜别之意,而表达了自己的式微之感,从而抒写了自己的乡愁。古典文学中用“式微”一词,相当于现在的“没落”。“式馓吟”就是“没落之歌”。
乃翁一经传,播穫了家事。短檠寓真乐,尺璧岂良贵。
年家有宁馨,令我喜无寐。加鞭翰墨场,一跃群空冀。
云軿不辗地,仙居多丽谯。湖海念年龙卧,锦涟清霅苕。
甫里笔床茶灶,山阴楸枰方罫,香籀记昏朝。醉乡无畔岸,北斗挹天瓢。
楼中人,谁是伴,有松乔。灵文绿帙,齐物与逍遥。肯念草玄寂寞,暂遣喜公缩地,风御蓦琅霄。
阑干凭到景,共和晓仙谣。
一峰掘起天当中,撑拄元气开鸿濛。左右阖辟两巨壑,径路各绝风阖通。
松风远自阖中起,摇荡阖光山色里。水交山断置人家,松响溪声动窗几。
岩高谷迥居无邻,松林有路无行人。岂非高士尝避秦,自此千载无问津。
又疑灵境与世隔,乃是天地神物之所珍。我家龙眠东,西望两谷口。
每至夕阳时,岚光纷照牖。日月逝矣身今衰,芒屦竟隔青崔嵬。
却寻图中幽谷到穷处,忽有数峰天际来。张君画山最得古人妙,俯视百年画史皆尘埃。
人家收得尺绢素,屈指不数王麓台。何况林卉与翎羽,扰扰俗工何足取。
韩干戴嵩堪障壁,徐熙周昉遗儿女。落落平生山水情,移将看画亦眼明。
于今安得张君死复生,与余结茅共对青山青。
过桥即是辽阳郭,郭外行过泪已潸。一郡嗷嗷鸿乍集,千年杳杳鹤无还。
才看老女孤坟草,又上前王驻跸山。我倦欲眠依旧土,嶙峋石壁任孤攀。
维昔渡江跸,近在千里甸。吴门治清静,西浙称道院。
兴怀庆历初,百岁如过电。孰有范公称,皋夔素同传。
天平表先茔,泉台封土竁。巍巍忠烈祠,乡社春秋荐。
伊余从北归,老色日上面。万象供冥搜,四维喜安奠。
重游会主人,奉尝益繁衍。席珍柳太常,险语情眷恋。
我语上濑船,苦思劳挽牵。征途春事残,僧窗夏阴转。
古木蟠夭矫,新篁剥葱茜。水影澄心空,山色照眼绚。
冯高见黄云,残秋行饱面。少饮有馀欢,遐览竟忘倦。
时惊苍石耸,閒悦晴禽转。共惟吏部公,台斗不肯践。
颇好偕文士,幽讨穷林巘。嵌崖白云泉,掬手玩清泫。
煮茗味独奇,醉来和月咽。凉风吹客衣,激激散冰霰。
亦有星源尹,怡颜时自眄。琢句近大雅,放怀即私燕。
文学吴越裔,书工篆隶变。载道灵岩游,山路亦云便。
鸱夷去已久,西子宁复见。徘回响屧廊,尚想吴王殿。
姑苏走麋鹿,会稽贡竹箭。高唱《白苧》词,漓风日以扇。
邈哉季子心,阴述唐虞禅。兴亡属时运,成败谈俚谚。
吴中美浮图,题榜率轻狷。正尔涧谷惭,敧倾袭京卞。
不眠疑漏尽,独坐爱灯明。好夜春连市,微风月满城。
凝香清燕寝,落笔得蚕声。无限怀人意,迢迢到玉京。
茫茫人代叹何穷,碧瓦参差落照中。往日豪华销歇尽,空馀秋草泣秋虫。
辞荣趋散地,不谓隐慈云。梦思随今古,山僧独闭门。
杨柳长条复短条。梅花里接韭溪遥。满舵阑风吹伏雨。
穿去。烟鸥引过赤栏桥。
只欠临湖山一片。遮断。晚晴渔火出芦梢。洗尽鱼云残月冷。
波影。月波楼外唤停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