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别处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观。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注释
曾经:曾经到临。经:经临,经过。
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除却:除了,离开。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取次:草草,仓促,随意。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例:宋陆游《秋暑夜兴》诗:“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
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
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鉴赏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上是说看过“沧海水”、 “巫山云”之后,其它地方的水和云已经很难再入诗人的眼底了,实际上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让诗人动心的女子了。诗人借“沧海水”、 “巫山云”这世间绝美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爱妻坚贞不渝的感情,表现了夫妻昔日的美好感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境深远、意蕴颇丰,情感炽烈却又含蓄蕴藉,成为人们喜欢借用的一副联语,后来不仅用来表达爱情深厚坚贞永固,还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阅历丰富而眼界极高。这首诗也从客观上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沧海之水巫山之云的认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第三句以花喻人,即使走进百花盛开、清馨四溢的花丛里,也懒于回首无心去欣赏那些映入眼帘的盛开的花朵,表示对女色绝无再留恋眷顾之心。第四句承上“懒回顾”的原委,含蓄地说:一、他对世事看破红尘修道的缘故;二、因为失去心爱的人,再不会动心于其他的芳草繁花,这是悲痛无法解脱的感情上的一种寄托;“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修身、修德、治学的一种自我操守。“半缘修道”、“半缘君”所表现的忧思之情,完全是一致的,这样写更觉意蕴深厚。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鉴赏二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写得意境雄浑深远。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元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其实,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诗人表明,除此女子,纵有倾城国色、绝代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只有那个女子,才能使他倾心相爱。写得感情炽热,又含蓄蕴藉。

  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而他无心去观赏印入眼帘的盛开花朵的原因,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原故,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君”。“半缘修道”之说,只不过是遁辞罢了。

  作者在这首诗里采用种种比喻手法,曲折地表达对曾经相爱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最后一句才用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主题。这种写法构思集中,意脉贯通,清晰可见,感情跳动性不大。并不象古典诗词中有些作品那样,感情跳动幅度太大,象电影的蒙太奇镜头那样,令人几乎看不到端倪。譬如。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描写对歌女留恋和思慕的复杂心情,感情跳跃幅度特别大。它忽而写往昔的“轻别”;忽而写今日“故地重游”,楼空人去。物是人非,忽而又写幻想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其中省略许多衔接,思绪奔腾飞跃,令人颇费寻觅。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用感情跳跃幅度的大小,来作为评价作品优劣的标准。辛弃疾这首词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审美价值极高。

  在描写爱情的古典诗词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引起人们的共鸣。譬如,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它是用形象鲜明的红豆,象征美好而坚贞的爱情。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的诗句,是用一种执着到底的精神,表达对爱情坚贞不渝、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衷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则与王、李写爱情的诗不同,它是用一种绝对肯定与否定的生动比喻。来表达对爱情的至诚和专一。正由于它与众不同,所以能引起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爱人的人们的强烈共鸣。有人把这两句诗写在文学作品里。也有人写在书信中,用来表达对对方的痴情。这就充分说明元稹这首诗具有巨大的影响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年)贬官江陵府士曹参军时。一说作者因怀念年少时的恋人崔莺莺而作此诗。另一说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妻子韦丛而作。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猜你喜欢
万里西风吹去旆,满城无奈离情。甘棠也似戴公深。晓来风露里,叶叶做秋声。
十载似番遗爱在,须知愁满宜春。楚天低处是归程。夕阳疏雨外,莫遣乱蝉鸣。

遥想七贤会,空留七贤里。神交遗形骸,清流外尘滓。

脱略堕险怪,嵇阮两高士。白视骄法家,红锻傲公子。

所识不及才,或殆或以死。山公颇适用,选职尤可喜。

立少规不祥,去备忧不轨。窃恐阮与嵇,于此未能耳。

向秀稍知义,由父谩知止。酒隐名刘伶,无志君子仕。

王戎贪聚钱,阮咸亟追婢。观德清流中,二子有臧否。

修短归黄埃,毁誉落青史。盛世人已非,荒原物空是。

贤者观我吟,聊用择所履。

香色兼收三月尾,声名都压百花头。天真无处窥神化,栏畔新妆却自羞。

西笑道何光,新朝旧桂堂。春官如白傅,内试似文皇。
变化龙三十,升腾凤一行。还家几多兴,满袖月中香。
僇余甘远屏,分表得生还。
夜雨滴归梦,晓霜彫醉颜。
角巾吾故里,璞玉子荆山。
又作无期别,扁舟上峡关。

采菊。采菊。且醉尊前醽醁。百分觥棹船空。万虑销沈酒中。中酒。

中酒。又度客边重九。

踞蟠千古肇豪英,王气葱葱五色精。岩虎镇山风偃草,潭龙嘘气水明星。

天开万载兴王处,地辟千秋永朕京。咸以六朝兴替阅,前祯祯后后嘉祯。

赫赫惟王父,自天拥英休。完德奠瑚琏,大积苞坟丘。

敷言对清问,献纳襄王猷。宅忧秉大防,旬宣向闳州。

冀方犹虞岳,懋縡腾诸侯。悬车耳顺岁,高烈方弸彪。

白屋到横金,已是蟠桃结子。更向仕途贪恋,是痴人呆虑。
水晶宫里饭莼鲈,中菰第一义。留得鬓须迟白,是本来真贵。

山静岩烟隮,春遥树影深。樵风闻黝黑,微路出幽森。

自结羁人恨,偏惊物候沉。鸟啼应有意,花落岂无心。

春风催百卉,草色遍相侵。到处没马足,有时惊客心。

远连空汉上,寒漾碧波浔。独有明妃冢,青青恨至今。

旗声不断鼓声催,堤柳阴浓野色开。
今日客衣何事净,亦尘不肯出城来。

缭垣乌鹊近人飞,帘外曈曈日上迟。桧作寒声风过夜,梅含春意雪残时。

古今无物为真乐,出处何心更诡随。寄语年华聊一笑,未应长负醉乡期。

法身无著本来空,应供随缘处处同。偶向石间留个影,一轮秋日碧潭中。

木名有连理,草名有宜男。
花有枝并头,禽有翼鹣鹣。
西方鸟共命,东海鱼比目。
莲花千万亿,鸳鸯三十六。
方州有交合,山县有阴阳。
合璧表玉德,双股别钗梁。
绣被百子衾,文枕蟠螭绮。
调听双声谐,人指双星喜。
相思为唐殿,合欢是汉宫。
雀屏开甲乙,龙剑匣雌雄。
之子赋断肠,称物作苦语。
聊拈嘉耦名,其他未遑举。

黄金可致长生药,祖龙已跨蓬莱鹤。飞廉传得不死方,茂陵已作白云乡。

古来王乔赤松子,不识于今在何许?人生有死理固然,虽古圣人不免焉。

神仙之说既无据,绿鬓朱颜安足恃。花前有酒且高歌,百年欢乐能几何!

开樽莫便唱阳关,小住宜偷半日闲。曲港斜阳风雨后,荒庵暮霭有无间。

帆飞远水千层浪,云布长天万里山。画幅不堪盈手赠,自怜何日故乡还。

我来武夷山,远意起千古。
尝疑混沌开,疏凿未经禹。
峡山犹古梁,洪涛莽回互。
行舟留大壑,营巢余断树。
垠崖波涛痕,隐隐皆可睹。
陶然上古民,要服固深阻。
秦威何桓桓,薄海犹广土。
六合皆涌沸,一枝岂宁处。
尝言十三君,隐隐避秦侣。
一日厌尘寰,泠然遂高举。
上山娱宾云,下山满豺虎。
神仙可渺茫,虹桥想虚语。
桃源亦其类,好事自夸诩。
风气日已开,蛇断出真主。
遂令闽山陬,尽入职方宇。
汉志名始彰,祠堂用鱼脯。
流传世代久,琳宫粲衣羽。
至今此名山,号为神仙府。
恭惟我遯翁,辞闢厥功溥。
于焉卜精庐,溪山九曲五。
图书尽在是,斯地俨邹鲁。
我以负笈生,来兹有年数。
自惭仁智心,未睹高深趣。
斯游亦何意,会心觊真遇。
侃侃平生友,惠然肯来顾。
攜手敦夙好,抗志企遐慕。
招我山中游,兹游适予素。
巍巍大隐屏,屹屹天一柱。
前瞻晚对亭,考槃固其所。
何当同心人,相与薙榛莽。
长松期岁寒,修竹倚日莫。
我自爱此山,踌躇不忍去。
诗在天地间,风清月明处。
若为深闭门,而可觅佳句。
夫君小元龙,豪气隘区宇。
青春发诗材,秀茁长膏雨。
流水与行云,吾不见滞住。
乘月涤吟毫,玉碗三危露。
超诣自透脱,悟在观剑舞。
入宫画蛾眉,胡为众女妒。
君诗亦何憾,千载一时遇。
向也诗道昌,吟声喧禁御。
应制沈香亭,龙巾曾拭唾。
今焉诗道厄,短筇策江路。
悲啸梁甫吟,侘傺离骚赋。
浮云时卷舒,睨此知出处。
此其随之义,大隐会境趣。
天地梅又春,风紧雪飞絮。
一笠灞桥驴,吟鞍且临汝。
得句从人传,传今亦传古。
要知是家传,审言以传甫。
传之而又传,衣钵传宗武。
冬旱种不入,颍人无颜色。
上辍霖雨姿,福此千里窄。
公来视民忧,身若抱病癖。
霖雨变飞雪,万室如药石。
幕府环邹枚,共喜妖沴释。
欲有琼树春,选地得胜僻。
刺舟敲湖水,坐泛白玉国。
持酒与寒竞,醉倒无顾惜。
余霙入杯斝,似解劝饮客。
而我坐席末,斗筲宽一石。
景值风雅匠,万状困刀尺。
鸣凤相上下,独愧如蝼蝈。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