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

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重帘静,层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
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一钩月牙儿斜缀在天边,正是一个春晴的早晨,发黑如漆鬓薄如蝉的她对着镜子而慵懒得无心妆扮。她独处深闺之中,在迢迢高楼上,还裹着重重帘幕。于是将重帘挑起,帘外所见,却是风吹花落花落无凭,上下翻转,一地狼藉。
忆当时在那长堤垂柳,芳草香径中,二人曾牵手漫步,那明净的井台,雕花的栏杆上,曾并坐谈心。而今只有梦中重见。昨夜夜深月残之时酒后醒来,梦中相聚的场景全部消失,对于春的伤愁更加深切,甚至远远超过了病痛的难受。
注释
应天长:词牌名。此调有小令、长调两体。各家用此调字数有增减。此词四十九字,前后片各五句四仄韵。
初月:新月,一说指愁眉。
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两鬓薄如蝉翼,故称。凤钗:钗的一种,妇女的头饰。钗头如凤形,故名。慵不整:指无心梳洗。慵,形容懒散的样子。
重帘:层层帘幕。
迥(jiǒng):深远,遥远。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柳堤:植有柳树的堤岸。
辘(lù)轳(lú):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装置,比喻心中情思如辘轳般反复上下。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廷园林里的井。
更阑:夜深月残。
过却:超过,胜过。

赏析

  这首词以重帘层楼里的思妇伤春伤别甚于作病的春愁,表达了作者深受后周胁迫、处境艰难、语多讳忌的深刻痛苦。词从女主人公早晨起来,懒于妆扮着笔,到她惆怅之情如风里落花一样,再追忆往欢不可再得,最后以春愁重压为结。她面对妆镜,无心打扮,风里落花,飘无所依。

  上片以“一钩初月”领起,描写少妇晨起对镜,然无心梳洗,鬓发不整,其情形与《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有相似之处,亦可知女为悦己者容是一个千年的理念。“重帘静,层楼迥”即写伤春人独处深闺之中,重重帘幕,高楼迢迢。这是由寂静和遥远的意境衬托人的寂寞和思念。“惆怅落花风不定”一句最佳,道出伤春人多少思绪。花落春去,美好在凋零。花犹如此,人何以堪。落了一地的不止是无凭的花,更有无依的心。这一如无法把握的身世,没有依靠的人生,有情之人不能不感伤和惆怅。此句意象美,意蕴深,将一位深闺女子面对春景而叹息青春渴望珍惜却感慨无奈的心思微妙地传达出来,又不露刻画痕迹,充分显示了作者语言才能的高妙。

  下片紧承风吹落花而将画面展开,视界变得开阔,似有一种心情的舒展。换头“柳堤芳草”“辘轳金井”写过去游乐的美好时光,犹记当时,与友朋携手于芳草香径之间。这些充满温馨的画面,而今却是“梦断”。“梦断”二字下得很冷,一种被夺走的恨意与无奈。写到这里,作者才揭示出楼中人郁闷的原因:原来是感伤离别。结尾点明心思:为销愁,昨夜也曾饮酒,然而夜深酒醒,四周沉寂清冷,春愁却是更深。“更阑酒醒”四个字被柳永演绎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夜的相思终是落了个“为伊消得人憔悴”,“春愁”郁积于胸成为永远的悲哀与痛苦。“春愁过却病”是词之眼,春愁之甚甚于病,苦楚难忍。张爱玲的“长的是痛苦,短的才是一生”是对“春愁过却病”最好的注释。

  这首词之所以为人称道,甚至被误认为是后主李煜词,或冯延巳词,乃至欧阳修词,是因为词中意象的妙用,渲染了思妇的春愁,使春愁力透纸背,也浸透了看客的心扉。词人在词中主要使用了以下意象,一是“重帘层楼”,二是“落花风不定”,三是“柳堤芳草径”,四是“辘轳金井”。

  “重帘层楼”,既是思妇所处的与外界、与春天隔绝的实景,也是李中主孤独无依的艰难处境形象比喻;“落花风不定”,既写景又写人,既是景亦是人,春风不定而使人想到了落红无数,落红无数引起无限伤春情思,不停地伤春情思使人憔悴不堪,犹如春风不定而落红无数;“柳堤芳草径”,既是情侣惜别的实景,又是“杨柳依依”“天涯芳草”的伤心暗示;“辘轳金井”既是词人梦断之因的实景,又似在说,梦虽醒了但如辘轳金井般反复上下的情思却难以了断。这实与虚的反复出现、反复对应,大大渲染了春愁情绪,以致词人最后发出了春愁浓于酒、春愁之苦人且甚于生病的哀叹

  全词写别离的苦痛。上片写晨起无心梳整,下片写昨夜醉醒愁浓,后者是因,前者是果;上片写风飘花落的惆怅,下片写柳堤芳草的情事,后者是回忆,前者是现实。上片立足于看,表现离情之痛;下片着笔于想,表现春愁之苦。上下两片层层推进,脉络清晰,结构严密。

创作背景

  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李璟被迫奉表称臣于周,但是周世宗仍然一再亲征南唐。此词中落花不定的情境正与词人当时无依彷徨的心境相契合。此词具体创作年份不详。南唐后主李煜曾亲手书写此词,并题为“先皇御制”。
李璟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时年47岁。庙号元宗,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
  猜你喜欢

  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魏》,曰:“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

  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见舞《象箾》、《南龠》者,曰:“美哉,犹有憾!”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濩》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向夕敛微雨,晴开湖上天。离人正惆怅,新月愁婵娟。
伫立白沙曲,相思沧海边。浮云自来去,此意谁能传。
一水不相见,千峰随客船。寒塘起孤雁,夜色分盐田。
时复一延首,忆君如眼前。
古木森森映碧苔,嵯峨楼阁倚天开。
山僧不问朝天客,自注冰泉浸野梅。

大化遥沾古越裳,未通华语解文章。天朝才士来增重,响答诗筒侑客觞。

平芜一篑狼山下,九月驱车白雾昏。到眼关河成故迹,伤心土木但空屯。

元戎苦战翻回跸,诸将论功首夺门。倘遣金缯和社稷,祠官谁奉裕陵园?

星坛步处云随合,里邑喧呼道士功。四海正需霖雨急,卧龙何日起隆中。

渐知春意入城来,向午池冰已半开。和气满天真可望,凭君须上最高台。

文榱绣栱切浮云,喜色先开万井春。未俯栏干窥独鸟,已惊衽席度游人。

痴儿才五岁,器局稍精明。弄笔誇郎罢,窥鸾效女兄。

顾瞻眸子俊,酬答舌头轻。但愿身长健,看渠骨骼成。

祝寿开樽象乐和,傞傞态度屡婆娑。
动空咏德终宵乐,从此修文定止戈。

空山寥廓雁声寒,忽启缄书出上兰。卧病秋风閒自赋,怀人明月远相看。

生涯湖海双蓬鬓,身事乾坤一钓竿。闻道横经承内渥,还从折角笑弹冠。

陌闲宫古绿烟迷,惹尽春愁困拂堤。却为多情足离恨,故教沟水亦东西。

长沙今在眼,青草旧知名。二月风樯疾,三湘雪浪平。

藤深帝子庙,花发定王城。暮舣江南岸,啼鹃处处声。

红药阶前半吐葩,露枝已入贵人家。不如庭下无名草,一度春风一度花。

挈友飞觞上石坛,诸峰晴霁客怀宽。青松涛入笙歌蔼,白雁鸢连稚语欢。

雨气欲从九月黯,菊花先插万人看。醉扶落帽还穿屐,莫问参军与谢安。

不数休文八咏楼,萧梁文选擅风流。人同季子贤声远,名压春申硕望收。

天命若教承大统,台城何事失皇猷。水南题句增惆怅,落日西风总系愁。

吹断金猊一缕烟,凄风忽到鬓毛边。
出门叹有千歧路,负郭惭无二顷田。
浅水干芦秋雨雁,荒村病柳夕阳蝉。
空窗独掩黄昏后,半壁寒灯对榻燃。
只愁歌舞罢,化作彩云飞。

萧萧竹径接平桥,万石曾歌五裤遥。自是天南灵气盛,衣冠今满紫宸朝。

琴尊度岁华,清兴浩无涯。野寺多逢竹,江村少见花。

沙浮惊立鹘,池小聚鸣蛙。欲向金门去,云山路转赊。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