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其六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鉴赏

  这首诗是戎昱的组诗《塞下曲》中的第六首,即 最后一首。其它五首都是五言六句的古诗,这一首是 五言律诗 。此题一作《塞上曲》 ,唐新乐府辞,属 《横吹曲》。

  在唐代,边塞诗作很多,或写气候的酷寒,或勾 勒山势的险峻,或渲染战斗的激烈等等,以显征战之 苦。而此诗着重在描写人物,通过刻画一位戍边老将 的形象,表现了经久不息的残酷战争边塞将士带来 的苦难,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首联“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点染了边塞紧张的战场气氛,据《汉书·西域传》王先谦补注谓 白草“春兴新苗与诸草无异,冬枯而不萎,性至坚韧”。 白草为北风所凋 ,其风之大,其气之寒,可以想见。 另外《诗经·邶风·北风》有“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朱熹在《诗集传》中认为北风是象征国家的危乱,所 以此处也指边境形势十分险恶,下句紧接着写外族军 队正在加紧寇边,步步向要塞逼近 ,军情非常紧急。 骎骎,马走得很快的样子 。这两句,把边塞的环境, 沙场的气氛形象生动,显得笔势凌健。虽然边将这个 形象还没有出场,却做足了烘衬和铺垫之功。

  中间四句,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其久戍不 归的痛苦心理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 露重,战马岁年深 。”在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 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凝望着秋空中的明月,不禁 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涌起一阵凄楚之情。渐渐 地,他的铁衣上凝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他相依为伴 的战马不时发出嘶鸣,似乎也在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 秋月本为寻常之物,但与戍楼联系起来,就暗示出了 边将的思家之念。铁衣是边将随时披戴之物,覆以重 重的霜花,足见边地之苦寒,边将的心情也可想而知。 战马,更是边将不可须臾分的伙伴,连牲口也苦于久 戍边地,更不必说人了。四句诗中,作者选取了与人 物紧密相关的景物、事物,使之不着痕迹地高度融合, 组成形象的画面,而人物的心情,也从画面中自然流 出,收到了感动人心的效果。

  这四句诗在句法上也很有特色。前两句诗是两个 名词性词组,中心词是“月”和“心 ”,而读者却可 以从与“心”字相对的“月”中去体味、领悟丰富的 含义,使得诗句极为简练、含蓄。后两句又变换句法, 改为主谓结构 ,重点突出了“铁衣”和“战马”,实 际上突出了对边将形象的塑造 。这种句式上的变化, 既强调了重点,突出了形象,又带来了节奏上的轻重 变化,读来更富节奏感,表现了作者娴熟精湛的技巧。 最后两句,“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是诗人 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发出来的深深的感叹,表达了 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恶。“卢龙塞”,古地 名,三国魏称卢龙郡,在今河北迁安县西。此地形势 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唐置卢龙节度使,以抵御突厥、契丹、回纥的入侵,战火始终未断。作者从月夜 戍楼中的老将,联想到了久远的历史,想到残酷的战 争至今不息,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苦难。本诗针 对当时唐帝国对边防的无能,久久不能平息边患,因 而使得将老兵疲,给将士带来了痛苦,具有讽喻作用。 如果说,第一联只是展示老将出场的背景,为人物形 象的出现作铺垫,那么尾联就是在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之后 ,作者对其内心所作的更深层次的解剖和引申, 使思想在形象的基础上得到了自然的升华,从而揭示 出更为深远的意义。首尾两联互相照应 ,互相补充, 互相生发,又使得中间两联所描写的老将的形象更为 生动,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不仅句法富有变化,而且用字也特别凝炼、 准确、形象。动词“凋”字,用以表示北风对白草的 强大威力 ,“飞”字用来说明烟尘的接连不断和弥漫 无际,都极为有力、准确。形容词“重”字、 “深” 字,更具有双重含义 ,不仅写出霜重、年深的情况, 而且进一步表示出边将内心的深重痛苦,十分形象而 又含蓄。前人评价昱的诗“滥觞晚唐 ”,就是指其 遣词造句严整工稳而言,但诗人的“匠心”表现在诗 中却堪称羚羊挂角不着痕迹。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猜你喜欢
相逢未几还相别,此恨难同。细雨蒙蒙。一片离愁醉眼中。
明朝去路云霄外,欲见无从。满袂仙风。空托双凫作信鸿。
林深叶密绿阴繁,荷渐生芽蒲有根。
心事嗟跎过岁月,故人落寞共乾坤。
舟行蓴菜水云浦,路入杨梅烟雨村。
何日扣门寻子去,一樽聊对话黄昏。
宦情光景半樵渔,病惰仍忘百纸书。
赋就只堪供酱瓿,齿残未可释盐车。
朱蓝要使辞秋断,芝菌犹当出腐余。
惭愧少翁能下士,马曹知马自应疏。
昔过京口山,断崖如巩洛。
抱谷黄芹泥,百丈耸垠堮。
山岭与江面,地脉水可度。
欲凿无浅泉,孰云南土薄。
君为别乘去,便比北州乐。
已免卑湿忧,仍离鴞鹏恶。
况逢休明时,秋堞罢严柝。
夜爱寒江潮,月临甘露阁。
置酒发浩歌,万里波欲却。
霜蟹肥可钓,水鳞活堪斫。
纵饮不须休,未应沧海涸。
终当笑杨雄,穷壁常寂寞。
更知首阳人,薇蕨事亦错。
不若阮步兵,醉鞍伸两脚。
太守必吾徒,傥能时就酌。
卧埋尘叶走风烟,齿豁头童不记年。
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冬冬鼓远三行夜,隐隐平湖四接天。
枕底涛波蓬上雨,故将羁老到愁边。
捲幔星河近,严城钟漏迟。
飞虫集暗牖,栖鹊忌明枝。
弱柳兼风困,高花战露危。
回肠正无赖,仍此卧遥帷。

步月溪头放小鲜,银梭掷水势飞翻。清波真是悠然去,不似洋洋秪听言。

把酒对江梅,花小未禁风力。何计不教零落,为青春留得。
故人莫问在天涯,尊前苦相忆。好把素香收取,寄江南消息。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不然诗虽存,诗义终支离。论语首学而,其教先自治。

继之以为政,而后论所施。孟子则不然,所重在救时。

知言与养气,姑弗遽及斯。先载齐与梁,两君问答词。

其于本末间,似乎倒置之。尼山与邹峄,同为万世师。

何敢妄拟议,愿为深长思。

少年纵饮博,落魄废生涯。
阴谋师鬼谷,勇气薄荆轲。
象齿饰雕弧,黄金装莫邪。
较猎平陵下,一发中五筿。
横行都市中,杀人如刈麻。
官司急追捕,埋名鲁朱家。
亲交易名姓,剧孟相经过。
投我千金赠,白刃重摩挲。
驱胡出上谷,转战入交河。
就食大宛城,饮马条支波。
钱刀买首级,摴蒲百万多。
生当甘鼎镬,死即弃山阿。

姜子早闻道,澹然遗世荣。蓺花有生意,焚香无俗情。

时抱琴与阮,弹作松风声。畴昔江湖间,久巳知子名。

安知十年后,一笑成合并。是邦山水秀,照人肌骨清。

愿子石泉上,为鼓一再行。因之洗吾耳,遂欲濯尘缨。

峡江如净练,明月近中秋。舍此不肯住,无人堪与游。

遣愁凭笔研,借梦宿渔舟。梦起各挥手,白云天际头。

九陌无尘夜霁天,两都风物故依然。车驰马逐灯方闹,地静人闲月自妍。

佛馆醉谈怀旧岁,斋宫诗思锁今年。传闻公子微行处,门外骅骝立绣鞯。

声利场中意独消,端如处士翳蓬蒿。
渡江一马神先助,夹日五龙功更高。
不愿本朝私戚里,长称文母训儿曹。
十年共说无生话,却对东风泪满袍。
金钱赎得免刀痕,闻道禽鱼亦感恩。
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

马上看山山不尽,客中行路路偏长。丛祠社散群乌啄,层汉秋高数雁翔。

疏雨著人絺袖湿,微风吹面稻禾香。回冈偶憩幽塘上,颠倒松阴百尺彊。

万籁此中寂,吾心自杳冥。窗临流水远,榻对乱峰青。

橡栗供朝爨,瓶盂濯晚汀。岩前拂危石,枯坐自喃经。

水晶风动挂高天,石洞玲珑俯百川。神女香奁临镜罢,山僧锡杖倚云悬。

双飞乳燕迷芳草,独耀银蟾隔紫烟。便觉林栖无俗韵,好教户牖发清妍。

书生无力挽银河,回首中原洒泪多。甘作萍蓬标气节,独开草昧起弦歌。

蛮花犵鸟供吟咏,势宦权门脱网罗。至竟馀生修净果,百年家国两蹉跎。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