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细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田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新枝上刚刚绽放出嫩芽,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孵出了小蚕。平坦的山岗上长满了细草,小黄牛在哞哞地叫,落日斜照春寒时节的树林,树枝间栖息着一只只乌鸦。
青山远远近近,小路纵横交错,飘扬着青布酒旗那边有一户卖酒的人家。城里的桃花李花最是害怕风雨的摧残,最明媚的春色,正是那溪边盛开的荞菜花。
注释
鹧鸪天:小令词调,双片55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些:句末语助词。
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暮鸦:见王安石《题舫子》诗:“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这里隐括其句。
青旗:卖酒的招牌。
荠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

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江南农村美好景色的词,上阕写近景,下阕写远景,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厌弃城市繁华,热爱乡野生活的情趣。作者在熟悉农村生活的基础上,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清新、美丽的山乡风景画,反映了他陶醉于农村优美景色的心情。这首词画面优美,情致盎然,意蕴深厚。

  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 ”“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 。“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

  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点”状乌鸦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这是确切的写实,早春的寒林没有树叶,所以黑色的乌鸦,在林中历历可见。作者却是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

  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加入一些人的情调,有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这两句决定了全词的情调。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是很愉快的。但词人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南宋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是愁苦之音。

  “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词中用了反衬手法,反衬就是欲擒先纵。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悲苦的就更显得悲苦。前人谈辛词往往用“沉痛”两字,他的沉痛就在这种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可以见出词人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词人在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说明“诗可以怨”(诉苦),下句说明“诗可以兴”(鼓舞兴起)。

创作背景

  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随着退闲时间的推移,作者已经习惯了乡居生活的恬淡,渐渐把自己融入到淳朴的农民人群之中,同时更加感到城市生活特别是官场生涯的纷扰和嚣乱,这首词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你喜欢
无灯可看。雨水从教正月半。探茧推盘。探得千秋字字看。
铜驼故老。说著宣和似天宝。五百年前。曾向杭州看上元。
格力穷方进,功夫老始知。
尽教人贬驳,唤作岭南诗。
江上送归船。风雨排空浪拍天。赖有清尊浇别恨,凄然。宝蜡烧花看吸川。
楚舞对湘浇。暖响围春锦帐毡。坐上定知无俗客,俱贤。便是朱张与少连。
丁年曾授此东州,恳恳笺天得罢休。
七上八下忽九闰,十洲三岛终一游。
人言官贵体当重,自笑儿痴病未瘳。
只为君恩深莫报,明年春尽得归不。

萍乡道中乍晴,卧舆中困甚,小憩柳塘。

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破轻裘。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溶溶泄泄,东风无力,欲皱还休。

婆娑欲舞,怪青山欢喜。分得清溪半篙水。记平沙鸥鹭,落日渔樵,湘江上,风景依然如此。
东篱多种菊,待学渊明,酒兴诗情不相似。十里涨春波,一棹归来,只做个、五湖范蠡。是则是、一般弄扁舟,争知道,他家有个西子。
行李营营遍八荒,曲车炙骑趁春忙。
莞然独笑无人管,寒蕙墙东蜀海棠。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池上平桥桥下亭,夜深睡觉上桥行。
白头老尹重来宿,十五年前旧月明。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
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
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

小菜放于牧野,太牢起自田家。樊迟老圃大开衙。

演出伯牛司马。

入瓮莫愁觳觫,着鞭却喜丫叉。儿童牵线笑喧哗。

唱道夕阳来下。

苏小门前柳带烟,暖沙晴日水如天。
杏糜供作宜春酒,榆荚分为买笑钱。
垂柳绿遮骑马路,落花红衬钓鱼船。
杜鹃不解游人意,催尽韶光又一年。
天将划隋乱,帝逢六龙来。
森然风云姿,飒爽毛骨开。
飙驰不及视,山立俨莫回。
长鸣驰八表,扰扰万驽骀。
秦王龙凤姿,鱼鸟不足摧。
腰间大白羽,中物如风雷。
区区数竖子,缚取如提孩。
手持扫天帚,六合无尘埃。
艰难济大业,一一非常材。
惟时六骥足,绩与英卫陪。
功成锵八鸾,玉辂行天街。
荒凉昭陵阙,古石埋苍苔。
远钟消断梦,又霜信、到纹窗。有六曲屏山,四垂斗帐,重锦方床。轻寒画眉尚懒,想留连、一线枕痕香。无语因谁悒怏,何心重理丝簧。
花房。空记旧周郎。指印□鸳鸯。悄不堪□□,暗尘绣陌,淡月幽坊。休凭败红寄远,怕惊波、侵字不成行。坐忆江南信息,断肠蘸甲清觞。

绿鬓衰,红颜改,羞把尘容画麟台。故园风景依然在;

三顷田,五亩宅,归去来。

弄翰乘暇日,池上步逍遥。
寒鱼翻在藻,落叶乱鸣条。
流序忽如此,寸心久自要。
蓬飞定有止,意远不嫌嚣。
常念沮溺辈,躬耕趣独超。
西母池边宴罢,赠南真、步玉霄。绪风和扇,冰华发秀,雪质孤高。汉陂澄练影,问是谁、独立江皋。便凝望,认壶中圭璧,天上琼瑶。
清标。曾陪胜赏,坐忘愁解使尘销。况双成、与乳丹点染,都付香梢。寿妆酥冷,郢韵佩举,麝卷云绡。乐逍遥。□凤凰台畔,忆取吹箫。
放行把住谩周遮,一段风流出当家。
不是当年漆桶破,争能撒土又抛沙。

君不见朔风吹云鲸海东,晓珠飞出扶桑红。山巅鸣凤声一振,百鸟喧啾皆下风。

我闻凤凰产丹穴,火德之精和气钟。耸身五色炫文采,举翮万里摩苍穹。

回翔周览始一集,积石下有黄河通。来仪舜韶协,鸣岐周业隆。

方今圣人御神极,穷荒绝域皆来宗。复从千仞览德辉,瑞应四海歌时雍。

琼枝自有琳琅实,食性岂与凡禽同。鸱枭逐逐谁所放,嚇以腐鼠何愚蒙。

瑞烟祠宇隐垂杨,士女穿花语笑香。三十九贤生翠碣,虚舟亭上借传觞。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