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中可知,胡逸老此人为人不慕荣利,雅有山水之趣。黄庭坚在敬慕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高雅情怀。
诗人先发议论:诗书传家能使后代成才,而遗金满篓往往给子孙招来祸害。这里用了韦贤的典故。据《汉书·韦贤传》,韦贤号称邹鲁大儒,教育了四个儿子,都很有成就。赞美了胡逸老的诗礼传家,显示其品格的清高,令人仰慕。首联二句劈空而来,气势惊挺。
颔联承上,进一步赞美庵主的仁爱之心。说他在灾年能拿出粮食与贫人共享,和气必能致祥,后代必得佳子弟。这里用了韦康、韦诞兄弟的典故。据《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裴松之注,孔融赞扬韦端的两个儿子韦康与韦诞为一双明珠。诗人意谓,胡逸老必能像韦端那样,明珠出于蚌胎,佳子弟出于门庭。
颈联转到正面写致虚庵。白天闲坐庵中,眼前的山景如一幅幅图画映出;入夜倚于窗前,只觉风雨飒飒而来。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诗评家认为这两句“奇”。之所以奇,是因为:第一,化静为动。将致虚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动态描写。“出”、“来”二字,将山水写活。第二,化实为虚。什么样的“画图”,尽可让读者去想象;夜来风雨是隔窗听到,并非眼见,也是虚写实事。第三,情景交融。五句写视觉,六句写听觉,整联都有能视能听的主体存在。宴坐的闲适,听雨的从容,都在不言之中。庵主高雅的人格、广阔的胸襟,与前两联一脉相承。只不过前两联是直叙,这里是衬托。
尾联总收全诗,照应开头。以闲逸之心观山观水,山水的妙境能常现于心目之前。而山水的清淑之气又能涤荡肠胃,使此心澄清无滓,一尘不染。这里一方面说胡逸老,另一方面也披露了诗人自己的胸襟。
路经山径一囊空,野鸟山花笑我穷。我道归鞭还是富,担头明月与清风。
琪树吹香荡夕晖,华簪人对雪霏霏。汉宫新火初传烛,楚女行云乍湿衣。
一片花疑蝴蝶化,满枝春想玉钗肥。娥眉不用梨园曲,唱彻瑶台醉未归。
大堤人家花绕屋,大堤女儿美如玉。早年不肯习桑麻,日唱花间《大堤曲》。
十五豪家作侍姬,歌声送云双雁飞。春衫遍□红石竹,云鬓斜□黄蔷薇。
舞倦歌阑三十五,赎身再嫁海商妇。海商岁岁入南番,空房夜夜相思苦。
东邻女嫁西邻农,夫耕妇织甘苦同。百年相守无不足,岂识花间《大堤曲》。
江村芳事浅。乍东风归来,冻云初敛。蝶思鹃愁,把好春都付,等閒莺燕。
空外游丝,引不到、玉骢行缓。舞袖弓腰,赢得声声,凤箫悽怨。
何事湖山游倦。奈十日春寒,雨丝风片。绣袜双鸳,怕藓阶香径,露痕犹泫。
似水光阴,人未老、玉容先变。问讯王孙,消息天涯近远。
居鄛一言三户起,新城一言重瞳死。可怜二老真英雄,提挈项刘如孺子。
汉诚天授楚天亡,大义所存世莫当。不然缟素三军众,未必乌骓百战强。
楚人自古怀忠信,涕泣君臣同一烬。角黍蛟龙湘水深,荒陵风雨郴山峻。
茅屋萧椮石虎悲,攀登犹有牧羊儿。但闻东海田横岛,不见江南义帝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