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中可知,胡逸老此人为人不慕荣利,雅有山水之趣。黄庭坚在敬慕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高雅情怀。
诗人先发议论:诗书传家能使后代成才,而遗金满篓往往给子孙招来祸害。这里用了韦贤的典故。据《汉书·韦贤传》,韦贤号称邹鲁大儒,教育了四个儿子,都很有成就。赞美了胡逸老的诗礼传家,显示其品格的清高,令人仰慕。首联二句劈空而来,气势惊挺。
颔联承上,进一步赞美庵主的仁爱之心。说他在灾年能拿出粮食与贫人共享,和气必能致祥,后代必得佳子弟。这里用了韦康、韦诞兄弟的典故。据《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裴松之注,孔融赞扬韦端的两个儿子韦康与韦诞为一双明珠。诗人意谓,胡逸老必能像韦端那样,明珠出于蚌胎,佳子弟出于门庭。
颈联转到正面写致虚庵。白天闲坐庵中,眼前的山景如一幅幅图画映出;入夜倚于窗前,只觉风雨飒飒而来。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诗评家认为这两句“奇”。之所以奇,是因为:第一,化静为动。将致虚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动态描写。“出”、“来”二字,将山水写活。第二,化实为虚。什么样的“画图”,尽可让读者去想象;夜来风雨是隔窗听到,并非眼见,也是虚写实事。第三,情景交融。五句写视觉,六句写听觉,整联都有能视能听的主体存在。宴坐的闲适,听雨的从容,都在不言之中。庵主高雅的人格、广阔的胸襟,与前两联一脉相承。只不过前两联是直叙,这里是衬托。
尾联总收全诗,照应开头。以闲逸之心观山观水,山水的妙境能常现于心目之前。而山水的清淑之气又能涤荡肠胃,使此心澄清无滓,一尘不染。这里一方面说胡逸老,另一方面也披露了诗人自己的胸襟。
彼美掖垣秀,遗此荒园中。赋质非有异,置身偶不同。
屡供樵爨余,生条幸不穷。蒙茏委榛莽,灌溉哄人工。
谓同众卉弃,忽有孤花红。□长不择地,始知元化工。
褰衣绕清癯,轻香散晨风。似感幽士知,芳意默自通。
一闻清露翻,预恐彩云空。等是荣谢理,何待植南宫。
闲上披云第一重,离离禾黍汉家宫。窗开青锁招晴色,帘捲银钩揖晓风。
好梦安排诗句里,闲愁分付酒杯中。静思二十年间事,聚散悲欢一梦同。
天壤冇胜事,其逢或千春。颙昂复藻雅,天兴何彬彬。
铺观同生志,天实亨厥屯。文明郁然起,大半充词臣。
即有未遇者,清修常苦辛。颇厌东吴富,不道西越贫。
庞然自宜俗,安问桃花津。社中诸长老,玉立高嶙峋。
引翼并眉寿,几杖集今晨。鸣丝杂挥毫,晤语恊真醇。
一会义已正,再会心弥亲。相观各有得,退食如见宾。
翩翩穴凤翥,光华动星辰。乐善不吾弃,垂死善吾身。
天目无茂草,太湖有扬尘。精英一以聚,千里成荆榛。
斯言苟不轻,请问商岩人。一朝食君食,为霖如有神。
嗟嗟委巷乐,远游不获伸。安得如椽笔,大刻垂苍珉。
燕雁年年社,铭名日日新。我德如广川,毋为物所湮。
空山遗天坛,之人在天阙。风雷长为护,草树不敢茁。
何当追遐踪,一笑俯明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