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写作者第一次于早春时节赏游西湖的情景。西湖之春来得早,去得快,蕴含时光易逝的遗憾。“尝爱西湖春色早”直抒胸臆,以西湖早春与暮春相对比,表明对西湖早春的喜爱之情。早春虽是“腊雪方销”,乍暖还寒,但“已见桃开小”,预示好景在前,风光无限。而暮春却是“顷刻光阴都过了”。“倾刻”句表明在作者的感受中,美丽的春天一下子就过完了,很快就看到那绿叶苍翠成荫、红花稀少凋零的暮春了。这种感受中作者伤感的不仅仅是春天过快地逝去,他伤感的是韶华和生命如这春光一样无情而逝,充满了悲怆的味道。只余“绿暗红英少”,没有什么可期待的了。这同下片“老去”构成对应,使人明白他为什么喜爱早春了。上片作者描绘了一幅早春图:冬天的雪刚刚消融,桃花就蓓蕾初绽,显得特别美丽可爱。西湖的春天可谓既来得早又很美丽。不过,在此时的作者眼中,美丽的西湖春景稍纵即逝。
下片以阔达的胸怀宽慰自己,抒发作者趁有余年以及时行乐的心态。“且趁余花谋一笑”的“余花”,表面是指“红英少”,但实际是指作者余年。虽有“笙歌”、“艳态”“萦绕”周围,但已无“风情”可言,只能任人斟酒,以谋一醉。即使光阴易逝,也要把握现在的美好,快乐地生活,所以趁着西湖还有几朵余花,赶紧欣赏。何况此时身边还有佳人在吹笙歌唱助兴呢。这是作者自我宽解之辞,词情转为旷达。然人老了,无论怎么样尽情畅饮,但毕竟不如少年风情,不可能再有少年时的浪漫豪放情怀。“老去”句,词情又一转,旷达中又有几分无奈。
全词乐景入笔,词情由乐而哀,变而为旷达,转而为无奈,将迟暮之人赏春时的复杂心情表现得细致人微,形象生动。
渴后遥观瀑布飞,游人烟火绕青藜。赤龙一揽华池水,不觉莲抽十丈泥。
养贤列鼎手自烹,燮调元化和如羹。马蹄一蹙燕地裂,毡裘尚拂阴山雪。
将军表请愿出师,壮士挥戈惟恐迟。武成才试二三策,黍离已见闵周诗。
纵横门外豺狼路,我老此身无著处。君不见平淮十万兵,犹向襄阳守朱序。
长天已无暑,佳节仙期。妆罢自启帘帏。双星拜后漏声静,筵前凉气侵衣。
飞萤乍来忽去,望银河浅淡,凤驾将移。含情不语,逐浮云、冉冉来时。
回首旧年情绪,今夕尽安排,花果蛛丝。何意关山阻隔,清辉难见,尺素偏稀。
秋容似洗,爱如钩、月影迟迟。奈纷然离思,排排不去,转蹙双眉。
冥鹄耻淹栖,良驷喜超轶。出门聊顾盼,岁月真如失。
春阳丽其晖,秋霜凄以瑟。俯仰二十年,浮沈如一日。
贞士黄口谗,淑女蛾眉嫉。甫动季鹰思,再被展禽黜。
苔绣芙蓉匣,雀罗蓬蒿室。所有金仆姑,已换银不律。
朔风漠沙白,瘴日越荔丹。出门万里道,争似二顷田。
拜尘素所薄,知命复何言。鄙夫竞声利,石火寒无烟。
清风桐江水,捷径终南山。丈夫时用舍,所贵无泚颜。
得丧固一瞬,芳臭俱百年。坦途有覆辙,穷哭谁复怜。
乾坤渺无际,我身虱其间。浩气贯元化,渐著岂不关。
见可乃合道,行险祗自残。平生作霖志,讵肯怀土安。
风云有嘉会,时至容何难。君看激海鹏,振翮青霄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