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办完了公事,登上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
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
我从万里之外的远地乘船归来,在船上吹起长笛;我的这颗心,将愿与白鸥结为朋友。
注释
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泰和令时。
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痴儿,作者自指。了却:完成。
东西:东边和西边。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倚:倚靠
落木:落叶
澄江:指赣江。澄,澄澈,清澈。
朱弦:这里指琴。千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聊:姑且。
弄:演奏
与白鸥盟: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赏析

  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小诗。

  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不仅如此,“倚晚晴”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但黄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所以前人曾评此二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张宗泰《鲁斋所学集》)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结句诗人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从全诗的结构看,这个结尾是相当精彩的: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千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那么,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不但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潘伯鹰评语)。而且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

  全诗明白如话,因景抒情寄慨,字字紧扣,层层关联,用典贴切,无一字无来处,体现了江西诗派用字新奇、笔力雄健的特点。

  此诗极受后人称赏。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方东树评析说:“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这些评析都是十分切中肯綮的。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细吟此诗,当知无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有感而发。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和风暖日作霜天,冰雪相投岂偶然。特枉新诗咏陈迹,便同佳趣赏当年。

学优曼倩三冬足,才过荆州十部贤。为问醉衾应好在,莫教痴望似蚕眠。

旧苑鸦寒,荒皋雁瘦,吴霜正染青袍。载酒江湖,十年吹断琼箫。

玉梅花下相思路,算江今、不隔三桥。怨良宵,满目繁华,满目萧条。

红笺枉费珍珠字,甚江关词赋,不抵金貂。门外垂杨,要他来繫征桡。

金尊自倒休教劝,怕天涯、回首魂消。碧迢迢,玉宇琼楼,绛鹤难招。

践历清华四十年,老成忽逐逝波迁。盐梅未展和羹效,裘带终淹分阃权。

忠义长为古人比,功名固有史臣传。不材曾附风雷末,远寓哀辞倍泫然。

缭垣低连蜷,曲廊深䆗窱。楼頫平川远,山压孤亭小。

微风生古木,薄霭暗疏筱。来游及青春,光景媚清晓。

岚气不可逼,仙掌视缥缈。安能蹑莲峰,长啸出尘表。

忆昨移栽怕雨乾,岂期平地水瀰漫。此君于我真无负,摧折犹堪作钓竿。

白首尚为客,飘飘天一涯。
耳鸣通夜雨,眼暗隔年花。
畏酒从今断,题诗浪自夸。
有村如栗里,准拟更移家。

岁历居庸万仞山,词臣供奉有馀閒。试看翠竹丹枫画,犹似金风玉露间。

副墨分贻秘笈中,寄庐还往近城东。新知投分初倾盖,旧学传家愧绍弓。

异代星霜耆宿尽,名山风雨梦魂通。倚花亭子联吟地,把卷低徊读未终。

问谁家、美酝得沾唇,频过可淹留。有陶公辞组,陈王把卷,携我登楼。

左手《离骚》、腐史,右手酒盈瓯。纵使长衰贱,也自风流。

闻说易州酒味,击筑悲歌处,绝胜南州。便酿方学得,种秫可曾收。

笑生来、不谙凌杂,那一椿、家事上心头。但知道,客来呼设,任妇为谋。

红藕池塘,绿杨庭院,昼永人闲。风露香清,烟波梦远,脉脉凭栏。

望中无限云山。何处听、珊珊佩环。渺渺予怀,盈盈秋水,凌乱高寒。

仙客辞萝月,东来就一官。且归沧海住,犹向白云看。
猿叫江天暮,虫声野浦寒。时游镜湖里,为我把鱼竿。

延缘聊作苇间行,密友初闻喜更惊。乱后重逢疑隔世,愁中过慰胜同生。

风尘面目恒饥色,患难文章变徵声。执手欷歔仍自笑,胸中五岳几时平。

山围黑谷翠漫漫,独许词臣息马看。跸道云开朝采正,蹛林风定雪华乾。

赋成特赐麒麟罽,宴出初擎码碯盘。岁岁八州人望幸,钩陈旗尾认朱竿。

百五韶光馀几许。轻暖轻寒,渐觉芳时暮。落尽桃花飞尽絮。

栏杆凭到无聊处。

试听梁间双燕子。岂解伤春,却作伤心语。打叠愁肠千万缕。

夜来那更风和雨。

寺钟初动来天风,枯林宿鸟归飞中。欲行不行贾胡子,得过且过寒号虫。

日望长江流浩浩,夜听更鼓声逢逢。明发扁舟泊沙嘴,潇湘南去愁烟空。

据虎头,收虎尾,
第一句下明宗旨。了无禅道与人参,
滴水便见波澜起。太醒醒,
难比拟。分付隆报著长老,
好向丛林振纲纪。
青山是父白云儿,云散青山总不知。
玉兔昼眠云母地,金乌夜宿不萌枝。
献酬无算是杯行,午酌从容至四更。
陶母侈于真率约,退思无倦若为情。

凤凰不见祇空台,底事台存凤不来。应到缑山还且住,定游阿阁不能回。

江山不改当时旧,宾客何妨尽日陪。待作箫声勾唤处,有时飞舞下云堆。

髯君家本住中山,驾言出游安所适。
谓为小猎无鹰犬,以为意行有家室。
阿妹韶容见靓妆,五色臙脂最宜黑。
道逢驿舍须少憩,古屋无人供酒食。
赤帻乌衫固可烹,美人清血终难得。
不如归饮中山酿,一醉三年万缘息。
却愁有物觑高明,八姨豪买他人宅。
待得君醒为扫除,马嵬金驮去无迹。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