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匪风飘兮,匪车嘌兮。顾瞻周道,中心吊兮。
谁能亨鱼?溉之釜鬵。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那大风呼啸起来旗带飘荡,那车儿飞奔起来辚辚作响。回顾通周的大道渐行渐远,心里陡然涌起无尽的忧伤。
那大风呼啸而来左右回旋,那车儿飞奔起来轱辘响转。回顾通周的大道渐行渐远,我心里无尽悲伤好不凄然。
哪位妙手烹制鲜美的河鲤?我愿为他当助手洗净锅底。哪位朋友准备西归故乡去?为我捎回一切安好的讯息。
桧(kuài)风:即桧地的乐调。桧地在今河南郑州、新镇、荥阳、密县一带。
匪(bǐ)风:那风。匪,通“彼”,那。
发:犹“发发”,风吹声。
偈(jié):疾驰貌。
周道:大道。
怛(dá):痛苦,悲伤。
飘:飘风,旋风。这里指风势疾速回旋的样子。
嘌(piāo):轻快貌。
吊:悲伤。
亨(pēng):通“烹”,煮。
溉:旧说释洗。闻一多《风诗类钞》则以为溉通“摡”,“摡同乞,给予也”。釜:锅子。鬵(xín):大锅。
怀:遗,带给。好音:平安的消息。
此诗前两章字句略同,意思重复,写法也一样。前两句写所见之景,后两句直抒胸中忧思。开篇即进入环境描写:那风呼呼地刮着,那车儿飞快地跑着。诗人回头望一望远去的大道,心中禁不住地悲从中来。诗人滞留东土,伫立大道旁,见车马急驰而过,触动思归之情。他的心也随急驰的车辆飞向西方,但是,车过之后,留下一条空荡荡的大道和他孤身一人,车去而人竟未去。风、车之急速,他人之已归去,与自己之滞留不得归,动与不动,形成多层对比。“顾瞻周道”,描绘诗人徬徨无奈情状如在目 前。这时诗人再也按捺不住满腔的忧伤,终于喷发出强烈的心声:“中心怛兮”,“中心吊兮”。其声如急管繁弦,反映诗人思归的急切心态。
第三章句法忽变,陡然一转,以“谁能”二句起兴,兴中有比,是在无可奈何的境地中发出的求援呼声,“谁将”二句,写诗人既不得归,只好托西归者捎信回家,是不得已而求其次。但这次着也未必能实现,“谁能”、“谁将”均是疑问希冀之词,还没有着落。诗人不说自己如何思乡殷切,羁旅愁苦,反以“好音”以慰亲友,情感至为深厚。有人认为最后一章“谁能享鱼?溉之釜鬵”二句,是用来概括使国家政治恢复到先祖时代的政治方法的,可联系老子所言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来理解。
关于此诗的背景,历来众说纷纭。《毛诗序》以为桧邦“国小政乱,忧及祸难,而思周道焉”,郑笺曰:“周道,周之政令也。”朱熹把此诗解为一首怀周的政治抒情诗。现代学者多解为游子或役夫的思乡诗。
润色文章手,论材政事科。补天娲后石,却日鲁侯戈。
已郁苍生望,那闻挽者歌。堂堂无复有,寂寞閟山阿。
燉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
燉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
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
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黄金钱,此中乐事亦已偏。
风日宜芳岁,烟霞乐燕居。坐深閒看弈,烛冷静修书。
腊酝红生玉,春盘绿间蔬。但须门有客,不问食无鱼。
岑寂观群动,舂容领众香。
三椽容卧起,一锸共行藏。
俗眼荣朝槿,顽躯敌闰杨。
皮枯面黧黑,心镜皎如霜。
扪萝上绝顶,岚气湿缤纷。日色不到地,树阴浑似云。
僧归过岭见,樵唱逆风闻。更待诗人醉,狂书白练裙。
粟香披大集,名下固无虚。老去宦情淡,归来尘事疏。
招邀书画舫,卜筑水云居。我欲图蓑笠,持竿逐老渔。
正好衔杯夕,离离天上星。淡云流远汉,微月下中庭。
玉匣开仙缕,银灯照凤軿。莫愁双剑别,且待玉梭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