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五更时分,漏壶滴水声声,催促着拂晓的来临。皇宫院内春色烂漫,桃花红艳醉人。

烈日下旌旗如龙蛇舞动,微风中燕雀高飞于宫殿之上。

大臣们退朝后衣襟都带着熏香味,挥笔便写出华美的诗章。

贾氏父子世代执掌帝王诏书,实为殊荣;如此有才的也就他们一家了。

注释

和(hè):即和诗,是用来和答他人诗作的诗,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词。可和韵,可不和韵。舍人:即中书舍人,时贾至任此职。大明宫:宫殿名,在长安禁苑南。

五夜:指夜晚的五更天。漏声:漏壶滴水的声音。箭:漏箭。放在漏壶中带有刻度的杆状物体,用于计量。

九重:帝王住的宫禁之地。

旌(jīng)旗:旗帜的总称。龙蛇:指旗帜上绣有龙蛇图案。动:舞动。

风微:微风轻拂。

香烟:焚香所生的烟雾。

珠玉:珠和玉,常比喻优美珍贵之物。

世掌丝纶:指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

池:指凤凰池。有凤毛:形容得到了父亲优良的遗传。

赏析

  首联先写漏声催促着天色破晓,后用“仙桃”代表宫内春景,点出景色醉人。这一联主要突出“早朝”。

  颔联则分别写朝见时的仪仗和宫殿中的自然景观及气氛。春日和煦,旌旗上的龙蛇似乎也随着春天的到来而获得了生气,旌旗猎猎,龙蛇也好像在腾跃。大明宫里,和风轻吹,燕雀轻快而高兴地在天上飞着。“日暖”,也含有赞美“圣恩”惠及万民,连龙蛇、燕雀亦且广沽皇泽之意。这一联主要突出“大明宫”。

  前二联主要写的是“早朝大明宫”的原题。因为是和诗,接着就不免要转到原诗的作者身上来了。颈联写退朝后,重点突出写贾至的儒雅风流和备受君主恩宠。

  尾联用了两个典故。先看丝纶美。因为贾家父子历任两朝的中书舍人,后有一日贾至供职的肃宗对贾至说,“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可谓继美矣······”主要意思是赞扬贾至继承了父亲的才华,并能做出像父亲一样的政绩,实在是朝廷里的一段佳话。“池上于今有凤毛”里的凤毛并非简单的凤毛麟角的凤毛,也不是简单说贾至的才华出众,在一班大臣里很少见。而是用了一个典故:南朝时有谢凤和谢超宗父子,他们文章风格和成就都很出众,于是梁武帝就称赞他们说,“超宗殊有凤毛”。意思是想说谢超宗终归继承了父亲谢凤特有的风格和才华。这两句进一步称颂其家世的文采和父子两代执掌朝廷起草诏命职务的荣耀。

  这首诗按其体例是一首台阁应酬式的诗,在杜诗中是很少见的。乾元二年(759)在长安任左拾遗也正是杜甫仕途生活中最重要或最煌赫的时期。因为是同僚之间唱酬之作,因此格调也就平正典雅,并且不乏歌功颂德、点缀升平的意味。整首诗艺术上格法严谨,脉胳分明,深得和诗之体,所以历来的诗家对它十分推重。尤其是它的颔联“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字里行间洋溢着一派冲融和悦的春天气息,诗家评价很高。当时唐王朝于安史之乱中初得安定,朝廷上下都以为中兴在即,升平可望,因此王维和诗中也有“九天闻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种充满信心的句子。整首诗看来,确乎体现了杜甫诗歌“清词丽句”的另一面特色。另外,即使在清词丽句中,仍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挺拔之姿和雄健之气,这也是杜诗的独特面目。黄生评杜、王、岑三首和诗时说:“杜老气无前,王、岑秀色可揽,一则三春秾李,一则千尺乔松。”苏轼评颔联为“伟丽”,都是此意。

  杜甫的这首诗里带出了几分山野的情趣,以及对历史透彻的理解,光是意境就比贾至的高远。这首诗少了一般诗人写宫廷生活所会有的呆板,多了些灵气,而又不减少场面的宏大气势,杜甫比起贾至来绰绰有余。思想决定文章的外在,再如何隐藏,字里行间的精神是很难不露端倪的。贾至是世家出身又较为一帆风顺的人,杜甫则才华横溢饱经风霜,这两种人写出来的文章当然不一样。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天,当时杜甫在门下省为左拾遗,与诗人贾至、王维、岑参为同僚。时为中书舍人的贾至先作了一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杜甫和王维、岑参都作了和诗,杜甫之和即为此诗。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昔别蘋初生,离讴发清商。契阔几何时,遗啭犹在梁。

我亦宦游者,吴会非我乡。三考一瞬息,扁舟引徜徉。

邂逅通夕语,弭棹水中央。淡景月照户,遥音雁南翔。

摅意良未尽,讵及罗酒浆。子去尚千里,道路阻且长。

嵚崎慎所历,无令马玄黄。

人面亦相映,龙山应独赏。却因清淡中,艳异尤堪尚。

靖节篱下吟,幽怀忽驰想。武林溪上游,芳容若迎望。

妙本自无二,佳名谁有两。辨事惟赖香,根蒂岂容妄。

天眷李唐能肖德,异人间出生其国。于中贞观开元间,譬若丰年多黍稷。

曲江擢秀贞妙龄,国器早被燕公识。文词赡蔚冠后来,大册高文振鸿笔。

孤生徒步起荒陬,职秉钧衡爵侯伯。一时推挽尽正人,谠议嘉谟咸可绩。

能于偏校识胡情,此理未可常情亿。哥奴岂是郎官材,谁使岩廊久践历。

眉宇津津挟兔雕,酝藉居然困摧抑。正衙造膝访相臣,岂止伶官论安叱。

天意方将启禄山,帝心那解疑仙客。房帷阴谋独上陈,三子未冤繄巨力。

伟哉相业继姚宋,允矣威声落夷貊。千秋金鉴奉君王,仁者之言古遗直。

咏燕论心讵免猜,赋扇陈情竟何意。

黄钟毁弃瓦釜呜,凤去鸮鸱集槐棘。固知骨鲠易婴鳞,坐使奸谀得乘隙。

一麾出守来荆蛮,直道忘怀谢欣戚。诗篇冥助得江山,文史终年贞怡怿。

渔阳鼙鼓震长安,祸乱宁从一朝积。翠华西幸蒙尘飞,蜀道艰难会相忆。

至言逆耳弃不收,遣祭徒劳长叹息。古来忠谠尽如此,端欲济时如谷帛。

空令万世沧海南,崒兀高名配韶石。于粲荔丹蕉叶黄,庙猊屹然兹血食。

身亡道立复何求,失策贞与当时惜。丹青谁为写清姿,风度严凝见颜色。

顾侯好古如古人,此本云贞韶阳得。笏囊无复使人持,奕奕蝉冠照虚壁。

象设曾闻铁作胎,英灵尚想心犹赤。拜公遗像激懦衷,怅望天南瘴江碧。

高辞险语极揄扬,勉强追酬愧非敌。

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歌罢还颦。恨隔炉烟看未真。
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倦客红尘。长记楼中粉泪人。

朝阳破雾水浮空,极目江湖一望中。三十六陂冰雪解,鱼龙鳞鬣动春风。

把酒酬佳节,遨头乐未央。
池冰犹涩舫,岸柳已笼墙。
晓院帘帏卷,春盘饼饵香。
殷勤分彩胜,为掩鬓边霜。
石门山对新安县,基址平来蔓草秋。
千尺微江清见底,悲鸣还向县前流。

先秋半月蝉初鸣,忽然闻此凄切声。秋风未振绿树暗,树叶不知蝉早惊。

羁人辗转破午睡,一官匏系何所成。君不见一岁蝉鸣一回老,头边白发如秋草。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遥遥紫霞境,皓皓白玉京。仰瞻上帝居,飞观森太清。

凤采焕丹扆,豹尾罗霓旌。琅珰风中森,要眇云间笙。

缤纷宝花堕,窈窕仙姝迎。璚函降金箓,宿契符端诚。

真人跽已受,一悟超长生。默然守元静,贞如保黄宁。

元气融太和,神光蔼阳精。九灵体至妙,八景澄虚明。

以兹性命理,遂藉丹台名。回念属下土,垂悯诸苦情。

能以刀圭药,济度埃下氓。稽首大道尊,永践昆崙庭。

东下万里水,此山横一楼。岷峨大江堑,汉沔古时州。

仙者已黄鹤,野人空白鸥。吾将携铁笛,吹破四天秋。

悠悠信马春山曲,芳草和烟铺嫩绿。
正被离愁著莫人,那堪更过相思谷。

欲赋将离惟尔恋,各勤远志体吾心。莫辞书卷千回读,须识光阴一寸金。

入世要知今古事,怡情且寄短长吟。功成果自殊头角,才是书香有嗣音。

浮云海上来,西横太湖过。散彩涵秋汀,垂阴入虚坐。

日照天影移,风吹浪纹破。开窗绿树间,何人读书卧。

平仲酌泉回北望,谓之礼佛向南行。
烟岚翠锁门前路,转使高僧厌宠荣。
翳翳云生树,翻翻风动闱。
高秋忽如此,吾党苦思归。
极目愁关塞,侵寒寄褚衣。
少狂真喜事,回首壮心违。
禁曲新翻下玉都,四弦掁触五音殊。
不知天上弹多少,金凤衔花尾半无。
酒醉猫儿脸,花花白路纹。
此般生像者,弃物不须论。
云居道何必,兴化道不必。
兴化道不必。眼若不开,
梦中叫屈。

楚续光辉存简策,汉碑突兀锁期思。风云会合当年事,箫鼓喧阗此日祠。

弱嗣负薪廉节著,怪蛇膏剑德名垂。庙封又见标遗爱,子产英灵想已知。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