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遥过清江引·有意送春归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

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有心送春回去,因为没有办法把春天留住。明年春天还是要回来的,既然这样还不如今年别回去。桃花也懂得我的忧愁,纷纷扬扬地飘落有如遍洒红玉。望断了遥远的楚天,也看不见春天回去时的道路。

春天如果真有感情,它必然也会十分痛苦,时光暗暗地逝去。夕阳在山后面落下,春水流淌过茫茫的渡口。不知道究竟哪里是春天的住处?

注释

双调:宫调名,属北曲十七宫调之一,是元曲常用的宫调。

楚天遥过清江引:为双调带过曲,由《楚天遥》与《清江引》两个曲牌组成。

“无计”句:语出南唐冯延巳《鹊踏枝》词:“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着:犹教,得,叫,让。元人口语。

目断:目力所能达到的极处。楚天:南天,因为楚在南方。

韶光:美好的时光,亦指春光

“夕阳”二句:为宋戴复古《世事》诗中“春水渡傍渡,夕阳山外山”二句的倒置借用。

那答儿:哪里,哪边。元人口语。一作“那搭儿”。

赏析

  薛昂夫这首双调带过曲,多用五七言句法,融入一些前人诗词,抒发了伤春惜春的悲切心情,同时蕴含着激人惜时之意。

  上叠用《楚天遥》曲牌,写送春情景。这部分根据宋僧仲皎的词作《卜算子·送春》改编而成。“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起唱二句,将送春惜春矛盾枨触之情,和盘托出。“有意”二字下得讲究,春将归去矣,既无计挽留,则不能不送,有意者,乃是有一份郑重相送之情意。已是临别之际,却仍想挽留,故又道:“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既然明年还要回来,不如不要归去。这个问题春天不能回答,但见“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伤春之愁恨,桃花也懂得,红红白白的花瓣,点点飘落,宛如洒泪。此是桃花之泪,抑或是春天之泪,惝恍莫可分辨。这一层意境,极为凄美。春天终于归去了。“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既别之后,望尽迢迢楚天,不见春归之路。这一层意境,极富远意。迷惘、失落之中,启示着对于春天的无已追求

  下叠用《清江引》曲牌,接起上叠歇拍,续写别后情景。起唱二句替春天设想,翻进一层。“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春若有情,春更悲苦,不知不觉,韶光已逝。春本无情,且已远去,而设想其有情,悬想其应有此情,显示了作者之情深。这里将春天拟人化、主体化,将惜春、伤春之情转移到春天这一主体上,从春天本身的角度来写春天自己也在为美好时光的悄然飞逝而感伤,这样就将人与春天的感情融为一体,主客体沟通起来,使人的惜春、伤春之感得以深化。“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此二句,将曲情从沉思中提起,作者重又寻觅春去之方向。但见得,夕阳残照,山外有山,水外有水,千山万水,重重叠叠,见不到春的踪影。“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这最后一唱,自肺腑之中,冲口而出,急切透辟,堪称真曲家伤春之绝唱。

  这首带过曲全幅曲情,一泻而下,抒发伤春怀抱之沉痛迫切,已极曲家之能事。元人周南瑞《天下同文集》录王德渊《薛昂夫诗集序》,称其诗词“新严飘逸,如龙驹奋进,有并驱八骏一日千里之想”,正可移评此曲。曲尚极情尽致,并非韵味不厚。如此曲之情景交炼,意境凄美悠远,韵味自厚。这种韵味与急切透辟之致相兼济,便是此曲之特美。

创作背景

  薛昂夫生活于元代中期。这支曲子当为送别友人而作。送别对象与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可能与另一首《楚天遥过清江引》(屈指数春来)作于同时。友人离别,作者想挽留友人,但就像春天无法挽留一样,因此他伤春又伤别,写下这支曲子。

薛昂夫
  薛昂夫(1267—1359) 元代散曲家。回鹘(即今维吾尔族)人。原名薛超吾,以第一字为姓。先世内迁,居怀孟路(治所在今河南沁阳)。祖、父皆封覃国公。汉姓为马,又字九皋,故亦称马昂夫、马九皋。据赵孟頫《薛昂夫诗集序》(《松雪斋文集》),他曾执弟子礼于刘辰翁(1234~1297)门下,约可推知他生年约在元初至元年间。历官江西省令史,佥典瑞院事、太平路总管、衢州路总管等职。薛昂夫善篆书,有诗名,诗集已佚。诗作存于《皇元风雅后集》、《元诗选》等集中。
  猜你喜欢
云度龙山暗倚城,先飞淅沥引轻盈。素娥冉冉拜瑶阙,
皓鹤纷纷朝玉京。阴岭有风梅艳散,寒林无月桂华生。
剡溪一醉十年事,忽忆棹回天未明。
风雨东篱晚。渺人间、南北东西,平芜烟远。旧日携壶吹帽处,一色沈冥何限。天不遣、旧销肠断。不是苦无看山分,料青山、也自羞人面。秋后瘦,老来倦。
惊回昨梦青山转。恨一林、金粟都空,静无人见。默默黄花明朝有,只待插花寻伴。又谁笑、今朝蝶怨。潦倒玉山休重醉,到簪萸、忍待人频劝。今又惜,几人健。
曾居别乘康吴俗。民到于今歌不足。骊驭征鞭。一去东风十二年。
重来却拥诸侯骑。征带垂鱼金照地。和气融人。清霅千家日日春。

远郎竟何去,别郎不得语。瑟瑟复悽悽,日暮风吹雨。

小雨滴花香,大雨倒垂杨。狂风横艇子,冲散两鸳鸯。

艇子归南浦,采莲独倚橹。莲花叶上红,莲子心中苦。

采莲爱莲花,别郎惜侬家。侬家见郎时,桃腮柳叶眉。

眉梢翠初润,含情羞一瞬。分明云母屏,映出鸦雏鬓。

宛转取郎怜,别郎尚依然。还将见郎貌,送郎出门前。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长腰如玉稳如金,千里西城待一霖。
忧国元戎真沥血,还家倦客更关心。
卧听檐吹长疑滴,起看江云只愿阴。
但得街头官酒贱,速呼毛郑与同吟。
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梅枝,略点眉梢。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手相招。
夜渐寒深酒渐消。袖里时闻,玉钏轻敲。城头谁恁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明朝。
一片斜阳落渡头,青衫乌帽独登楼。
江流建业三千里,山色淮南数百州。
都督正开羊祜府,谁人得上李膺舟。
此行不为扬州鹤,一字犹堪万户侯。

才见黄花秋又暮。滴滴虫声啼绣户。鸳鸯双枕不知寒,银蜡竞成红泪颗。

梦里乡关云满路。钗压绿鬟蝉半亸。月延罗帐似依依,耐它只把人愁锁。

剪綵平明出艺房,长生殿里百花芳。书衔燕子青春早,剑拂仙衣白日长。

鸡鸣点火爝枯竹,粝饭藜羹煮初熟。稿师一饱催上船,船头见水不见天。

山高日出天未晓,水底观天见天小。唤起同舟看远云,白衣苍狗何缤纷。

云开仰见山腰寺,古殿飞来居福地。钟声鼓声通渺冥,聋者自聋听自听。

大呼唤转操舟汉,而辈登舟我登岸。来程无几去程赊,中途见寺如见家。

我闻定心亭在最高处,登峰到顶休疑惧。莫待归舟下峡时,顺水顺风留不住。

溪南好,新桥一道通。雁齿溪边飞宿鹭,鱼鳞花下偃垂虹。

画槛正当中。

西山烽火照边城,殉国何人更请缨。知是济南年少在,匣中长剑作龙鸣。

知君标格眼前稀,暂别令人入梦思。
铗有可弹何必叹,书如肯借本非痴。
且看平子归田赋,更和渊明述酒诗。
我劝山中多种漆,收功莫恨十年迟。

东风凝寒寒欲谢,凤历初临三五夜。閒门寂寂暗尘生,闻道喧吟在官舍。

吾闻终岁食在农,耕桑处处随春风。东南疆界有程限,何须括勘劳农功。

古来礼制缘人情,骄奢踰越有常刑。世间金玉众所贵,讴歌乐土民怀生。

普天之下皆王土,日中为市通商贾。四民衣食在勤生,以法急之何所措。

弘羊一来人意殊,愁者已多欢者疏。大人不问逃亡屋,世事悠悠争可图。

释焚曾林下,解细平湖边。迅翮抟清汉,轻鳞浮紫涧。

山中殷勤弟别兄,兄还送弟下山行。
芦花飞处秋风起,日暮不堪闻雁声。

何年穷地轴,此路接天梯。南北江湖远,高深象纬齐。

云腥龙出洞,苔破鹿行溪。野渡无人问,荒林有鸟啼。

杏花村不见,茅店月空栖。午憩临飞瀑,宵征听早鸡。

帝阍尘外杳,乡国望中迷。一笑逢知己,风烟谩品题。

北风劲中夜,披衣起旁皇。布衾委之去,两臂若含霜。

扃户理清镫,膏尽惨无光。落叶声萧萧,淅沥起苍凉。

初疑风雨作,又疑黄河狂。忧愁恐惧怀,何以慰非伤。

馋鼠暗窥人,腥泪滴我裳。我欲烛驱之,脱兔走且僵。

谁知陷井蛙,井干捷跳梁。夜夜复如此,我怯彼益彊,所以孤客心,抑郁结中肠。

我心复如何,未饮已中酒。我怀复如何,思我同门友。

昔时结同心,今日各分手。君独恋故乡,我独事奔走。

奔走亦何为,四方空鬻口。青襟最缠绵,爱之若琼玖。

长恐褦襶情,与我聚白首。青青雪际松,郁郁园中柳。

人生不百年,忧愁居八九。送穷乞巧人,毕竟是与否。

见说当持百尺梁,四围修竹翠云长。
正当盛暑都无热,不有薰风亦自凉。
那与人间同日月,直疑天上两阴阳。
有时更取龙皮浸,凛凛如飞六月霜。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