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
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我有心送春回去,因为没有办法把春天留住。明年春天还是要回来的,既然这样还不如今年别回去。桃花也懂得我的忧愁,纷纷扬扬地飘落有如遍洒红玉。望断了遥远的楚天,也看不见春天回去时的道路。
春天如果真有感情,它必然也会十分痛苦,时光暗暗地逝去。夕阳在山后面落下,春水流淌过茫茫的渡口。不知道究竟哪里是春天的住处?
薛昂夫这首双调带过曲,多用五七言句法,融入一些前人诗词,抒发了伤春惜春的悲切心情,同时蕴含着激人惜时之意。
上叠用《楚天遥》曲牌,写送春情景。这部分根据宋僧仲皎的词作《卜算子·送春》改编而成。“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起唱二句,将送春惜春矛盾枨触之情,和盘托出。“有意”二字下得讲究,春将归去矣,既无计挽留,则不能不送,有意者,乃是有一份郑重相送之情意。已是临别之际,却仍想挽留,故又道:“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既然明年还要回来,不如不要归去。这个问题春天不能回答,但见“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伤春之愁恨,桃花也懂得,红红白白的花瓣,点点飘落,宛如洒泪。此是桃花之泪,抑或是春天之泪,惝恍莫可分辨。这一层意境,极为凄美。春天终于归去了。“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既别之后,望尽迢迢楚天,不见春归之路。这一层意境,极富远意。迷惘、失落之中,启示着对于春天的无已追求。
下叠用《清江引》曲牌,接起上叠歇拍,续写别后情景。起唱二句替春天设想,翻进一层。“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春若有情,春更悲苦,不知不觉,韶光已逝。春本无情,且已远去,而设想其有情,悬想其应有此情,显示了作者之情深。这里将春天拟人化、主体化,将惜春、伤春之情转移到春天这一主体上,从春天本身的角度来写春天自己也在为美好时光的悄然飞逝而感伤,这样就将人与春天的感情融为一体,主客体沟通起来,使人的惜春、伤春之感得以深化。“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此二句,将曲情从沉思中提起,作者重又寻觅春去之方向。但见得,夕阳残照,山外有山,水外有水,千山万水,重重叠叠,见不到春的踪影。“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这最后一唱,自肺腑之中,冲口而出,急切透辟,堪称真曲家伤春之绝唱。
这首带过曲全幅曲情,一泻而下,抒发伤春怀抱之沉痛迫切,已极曲家之能事。元人周南瑞《天下同文集》录王德渊《薛昂夫诗集序》,称其诗词“新严飘逸,如龙驹奋进,有并驱八骏一日千里之想”,正可移评此曲。曲尚极情尽致,并非韵味不厚。如此曲之情景交炼,意境凄美悠远,韵味自厚。这种韵味与急切透辟之致相兼济,便是此曲之特美。
远郎竟何去,别郎不得语。瑟瑟复悽悽,日暮风吹雨。
小雨滴花香,大雨倒垂杨。狂风横艇子,冲散两鸳鸯。
艇子归南浦,采莲独倚橹。莲花叶上红,莲子心中苦。
采莲爱莲花,别郎惜侬家。侬家见郎时,桃腮柳叶眉。
眉梢翠初润,含情羞一瞬。分明云母屏,映出鸦雏鬓。
宛转取郎怜,别郎尚依然。还将见郎貌,送郎出门前。
鸡鸣点火爝枯竹,粝饭藜羹煮初熟。稿师一饱催上船,船头见水不见天。
山高日出天未晓,水底观天见天小。唤起同舟看远云,白衣苍狗何缤纷。
云开仰见山腰寺,古殿飞来居福地。钟声鼓声通渺冥,聋者自聋听自听。
大呼唤转操舟汉,而辈登舟我登岸。来程无几去程赊,中途见寺如见家。
我闻定心亭在最高处,登峰到顶休疑惧。莫待归舟下峡时,顺水顺风留不住。
西山烽火照边城,殉国何人更请缨。知是济南年少在,匣中长剑作龙鸣。
东风凝寒寒欲谢,凤历初临三五夜。閒门寂寂暗尘生,闻道喧吟在官舍。
吾闻终岁食在农,耕桑处处随春风。东南疆界有程限,何须括勘劳农功。
古来礼制缘人情,骄奢踰越有常刑。世间金玉众所贵,讴歌乐土民怀生。
普天之下皆王土,日中为市通商贾。四民衣食在勤生,以法急之何所措。
弘羊一来人意殊,愁者已多欢者疏。大人不问逃亡屋,世事悠悠争可图。
何年穷地轴,此路接天梯。南北江湖远,高深象纬齐。
云腥龙出洞,苔破鹿行溪。野渡无人问,荒林有鸟啼。
杏花村不见,茅店月空栖。午憩临飞瀑,宵征听早鸡。
帝阍尘外杳,乡国望中迷。一笑逢知己,风烟谩品题。
北风劲中夜,披衣起旁皇。布衾委之去,两臂若含霜。
扃户理清镫,膏尽惨无光。落叶声萧萧,淅沥起苍凉。
初疑风雨作,又疑黄河狂。忧愁恐惧怀,何以慰非伤。
馋鼠暗窥人,腥泪滴我裳。我欲烛驱之,脱兔走且僵。
谁知陷井蛙,井干捷跳梁。夜夜复如此,我怯彼益彊,所以孤客心,抑郁结中肠。
我心复如何,未饮已中酒。我怀复如何,思我同门友。
昔时结同心,今日各分手。君独恋故乡,我独事奔走。
奔走亦何为,四方空鬻口。青襟最缠绵,爱之若琼玖。
长恐褦襶情,与我聚白首。青青雪际松,郁郁园中柳。
人生不百年,忧愁居八九。送穷乞巧人,毕竟是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