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哀

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
两眼虽未枯,片心将欲死。
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
赴海可见珠,掘地可见水。
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
拊膺当问谁,憔悴鉴中鬼。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老天爷已经夺走我的爱妻,又夺走了我的儿子。
两眼虽然还没有哭干,可悲的是我心已经枯死。
雨滴掉下来落进土地,珍珠被沉没埋在海底。
但是到海里就能找回珍珠,想寻找落下的雨也可以掘地。
只有人死去葬在九泉,从古以来就知道再没有希冀。
悲痛地捶着胸膛又去向谁发问,只看见镜中憔悴得鬼一样的自己。
注释
枯:这里指眼泪哭干。
心死:悲痛到极点。
泉下:黄泉之下。
拊膺(fǔyīng):捶胸,表示哀痛。膺,胸膛。
鉴:镜子。

赏析

  诗一开篇就直书贤妻爱子接连去世这段个人哀史。前两句完全是直白式:“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这里没有“彼苍者天,歼我良人”一样的激楚呼号,却有一种痛定思痛的木然的神情。人在深哀巨痛之中,往往百端交集,什么也说不出。“既丧······又复丧······”,这种复叠递进的语式,传达的正是一种莫可名状的痛苦。诗人同一时期所作《悼子》诗说:“迩来朝哭妻,泪落襟袖湿;又复夜哭子,痛并肝肠入。”正是“两眼虽未枯”的注脚。这与杜甫《新安吏》中“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的名句相似,而意味更深。《庄子》中说:“哀莫大于心死。”而诗人这时感到的正是“片心将欲死”。

  说“将欲死”,亦即心尚未死,可见诗人还迷惘着:既美且贤的妻子、活蹦乱跳的儿子就这样一去不返了。他不敢相信,可又不得不信。这里诗人用了两个连贯的比喻:“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雨落难收,珠沉难求,都是比喻人的一去不复返。仅这样写并不足奇,奇在后文推开一步,说“赴海可见珠,掘地可见水”,又用物的可以失而复得,反衬人的不可复生。这一反复,就形象地说明了诗人的悲痛。他的损失,是不可比拟的,也是无法弥补的。同时句下还隐含这样的意味,即诗人非常希望人死后也能重逢。

  然而,事实是不可能的,“他生未卜此生休”。故以下紧接说:“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这并不全然是理智上的判断,其间含有情感上的疑惑。到底是不是这样,无人能够回答他的问题。“附膺当问谁”,诗人只好对镜自问了。“憔悴鉴中鬼”正是他在镜中看到的自己的影子,由于忧伤过度而形容枯槁,有类于“鬼”,连他自己也认不出自己来了。最末两句传神地写出诗人神思恍惚,对镜发楞,而喁喁独语的情态。

  《书哀》一诗主要用赋法,间以独特的比喻。诗人将一己的深哀巨痛,用最朴素凝炼的语句表现出来,颇能传神写照,感人肺腑。

创作背景

  庆历四年(1044),梅尧臣自湖州入汴京,舟行途中,妻子谢氏不幸病故,给诗人精神上以沉重打击:“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悼亡》)祸不单行,不久,次子十十(乳名)也亡故。眼看贤妻爱子接连去世,诗人不胜悲痛。《书哀》就是在这种境况中写成的。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猜你喜欢
勾芒司节令,鹑火中星规。
广陌消尘雾,重城集宴嬉。
仙韶闻玉琯,实焰列琼枝。
万国同嘉会,胥庭即此时。
师为众人重,始得众人师。年到白头日,行如新戒时。
瓶添放鱼涧,窗迥袅猿枝。此地堪终老,迷痴自不知。
芰荷香外一声蝉。风撼琅玕惊昼眠。刻烛题诗花满笺。小神仙。对倚阑干月正圆。
空荒咆熊罴,摧残没藜莠。
平生江海心,其人骨已朽。
夏窗七叶连阴暗。(《游城南记》:杜佑有别墅,
为城南之最,有树每朵七叶,因以为名,隐诗纪之)
赖家桥上潏河边。(隐又有城南杂感诗,其题有景星观、
姚家园、叶家林及此句,今杂感诗亡)
细看月轮真有意,已知青桂近嫦娥。(《曾公类苑》:
裴筠娶箫楚公女,便擢进士,隐诗云云)
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吴越备史》:
隐初见钱镠,惧不见,用遂以所为夏口诗标于卷末云云,
镠览之大笑,因加殊遇)
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鉴戒录》云:
郑畋女喜隐此诗)
山雨霏微宿上亭,雨中因想雨淋铃。(上亭驿《天中记》)
老僧斋罢关门睡,不管波涛四面生。(金山僧院。
《诗话总龟》)
二子峨冠共我长,即看紫绶映银黄。
不须握手论家谱,更举宣尼与伯阳。

官舫泛嘉陵,浑如一叶轻。滩高骇浪急,岸阔漫流停。

山木无边翠,人烟几处青。棹歌高枕听,竟日雨冥冥。

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卧残灯漏夜长。
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庾岭行来见故关,居庸北去复南还。年光荏苒宦游倦,旅况萧条诗句悭。

每忆楼船临海上,岂期绣斧出云间。畏途何日氛埃净,归去林泉学驻颜。

乐禁初开,平地耸、海山清绝。千里内、欢声和气,可融霜雪。盛事总将椽笔记,新歌翻入梨园拍。道古来、南国做元宵,今宵别。
灯万碗,花千结。星斗上,天浮月。向玉绳低处,笙箫高发。人物尽夸长乐郡,儿童争庆烧灯节。疑此身、清梦到华胥,朝金阙。
梅花元自江南得。还醉江南客。雪中雨里为谁香。闻道数枝清笑、出东墙。
多情宋玉还知否。梁苑无寻处。胭脂为萼玉为肌。却恨恼人桃杏、不同时。

遥岑矗矗水潺潺,茆屋松风昼掩关。落日钟声来远寺,行人初向石桥还。

锦水无波画鹢开,刘郎年少负多才。袖中诗卷逢人看,江上梅花照客回。

百粤雄藩兼两道,六符深处映三台。乾坤浩浩春如许,自有黄金百尺台。

烈妇祠焉在,渹渹浙水东。共姬千载义,梁女万夫雄。

山籁传哀韵,郊花带血红。成仁儒有训,临难几人同。

昔年曾记此题诗,正值秋风报捷时。七载我犹惭骥伏,一官君己慰乌私。

重寻旧句尘封壁,再续新吟月照帷。最是师生联意气,何堪官辙各分驰。

久知玄牝是根原,谁道长生别有门。
一自描龙兴叹后,至今师事五千言。
石里藏金谁辨别,游人但见藓痕斑。
却被石人窥得破,铁船载入洞庭山。
不道先师具大眼目,只道先师无肯路。
还有知得者麽,杨岐之衣到松源师祖不传,
临终谓兄弟久聚。正路行者有,
只不能用黑豆法。难以荷负正宗,
临济佛法到此平沈。痛哉痛哉,
以此见先师,深得师祖之旨矣。

共产党人意志坚,赴汤蹈火我当先。
严刑拷打何足畏,“铁砧”美名万古传。

农父江边立荷戈,无人南亩种嘉禾。今年妻子愁饥死,活到明年更奈何。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