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忆贺监二首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四明山中曾出现过一个狂客,他就是久负风流盛名的贺季真。

在长安头一次相见,他就称呼我为天上下凡的仙人。

当初是喜爱杯中美酒的酒中仙,今日却已变成了松下尘。

每想想起用盎龟换酒的情景,不禁就悲伤地泪滴沾巾。


狂客贺先生回到四明,首先受到山阴道士的欢迎。

御赐一池镜湖水,为您游赏在山光水色之中。

人已逝去仅余故居在,镜湖里空有朵朵荷花生。

看到这些就使人感到人生渺茫如一场大梦,使我凄然伤情

注释

贺监:即贺知章。唐肃宗为太子时,贺知章曾官太子宾客兼正授秘书监,故诗题及序中以“贺监”、“太子宾客贺公”称之。窦蒙《述书赋注》:贺知章,天宝二年以年老上表,请入道,归乡里,特诏许之。知章以赢老乘舆而往,到会稽,无几老终。九年冬十二月,诏曰:“故越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稽之美箭, 蕴昆冈之良玉,故飞名仙省,侍讲龙楼。愿追二老之奇踪,克遂四明之狂客。允协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鸥而长往。舟壑靡息,人壑两亡,推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礼,式展哀荣,可赠兵部尚书。”

金龟换酒:《本事诗》: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声益光赫。“金龟”盖是所佩杂玩之类,非武后朝内外官所佩之金龟也。

四明:浙江旧宁波府的别称,以境内有四明山得名。四明山,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南。《名山洞天福地记》:四明山,周围一百八十里,名丹山赤水之天,在明州。

贺季真:即贺知章,季真是贺知章的字。

谪仙人:被贬谪到人间来的仙人。

杯中物:即酒。语出陶潜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松下尘:已亡故的意思,古时坟墓上多植松柏,故云。语出释昙迁诗:“我住刊江侧,终为松下尘。”

山阴:今浙江绍兴,贺知章的故乡

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北麓。《唐书》:贺知章,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擢其子曾子为会稽郡司马,赐绯鱼,使侍养。幼子亦听为道士。卒年八十六。

沼:池塘,这里指镜湖。

故宅:据王琦《李太白全集》注引《会稽志》。唐贺秘监故宅在会稽县东北三里,遗址今已不存。施宿《会稽志》:唐贺秘监宅,在会稽县东北三里八十步,今天长观是。

赏析

  第一首以“金龟换酒”事为中心,追忆与贺知章的情谊。“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宁波府志》:“四明山发自天台,屹峙于郡治之坤隅,上有二百八十峰,绵亘明、越、台三州之境,为三十六洞天之一。”《会稽记》亦载:“县南有四明山,高峰迭云,连岫蔽日。”贺知章家于此,故自号“四明狂客”。“风流”二字,本陆象先语,《旧唐书》卷一九〇引陆氏语云:“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可见李白用“风流”二字,并非仅仅用以形容贺知章的言谈风姿,而且还带有无限的思念之情。始二句点明所忆之人,接下来回忆:“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此二句所言之事已见诗序。“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一言昔,一言今。“昔好杯中物”概括了贺知章一生的嗜好——酒。李白在写这两首诗之后,还有《重忆一首》诗云:“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似乎李白与贺知章情谊的凝聚点就在于“酒”。而贺知章也的确是离不开酒的,前引杜甫《饮中八仙歌》也说明了这一点。“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金龟换酒”,可以说是李白与贺知章交往中最难以忘怀的一幕。这里的“换酒处”与下句的“却忆”是倒装句,本应为:“却忆金龟换酒处”,但诗人为了强调“金龟换酒”事,以突出贺知章那豪爽的性格和对友情的倾心,方作如此安排。今日对酒,诗人难免会想起昔日“长安一相见”的情形,也更不会忘记“金龟换酒”那令人惬意的一幕;尤其是当诗人在今与昔的反复对比与追忆中,其中也不排斥诗人自身的遭际,不能不倍加思念这位曾有知遇之恩的亡友,不能不泪盈满巾。

  第二首从贺知章归乡后着笔,进一步抒发诗人内心的怀念与悲凄之情。“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贺知章是“请为道士还乡里”,故云“道士迎。二句虽同为遥忆,但前句实写,后句虚拟。“归”、“迎”二字概括了贺知章还乡的整个过程,容量极大。“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贺知章归乡时,皇帝曾下诏,将镜湖剡川一曲赐于他,作为放生池。“为君台沼荣”,即为这一片池塘增添了荣耀和光彩。以上四句平平道来,似无深意,但它却很自然地把读者带回到了当初长安送别的场面,更令人不禁想起李白当时赠行的两首诗:“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应阻洞庭归。”(《送贺监归四明应制》)“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送贺宾客归越》)完全是一种乐观的、恭贺的态度。对于贺知章来说,这种“辞荣禄”而“遂初衣”的结局,的确是功成身退、荣归乡里。而这正是李白所羡慕、所追求的。但诗人感情一转:“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可以想象,如果贺知章还在世的话,此时二人的相聚,应该是怎样的情形。“荷花生”不仅点明了此行的季节,而且还带有无限的情韵,尤其是“空有”二字,更准确地传达出了诗人那深深的思念之情。睹物思人,对酒怀人,往事历历在目,然而“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如幻似梦般的往事,空余故宅的现实,不仅有睹物思人、对酒怀人之念,也更有萧条异代、物是人非之感,这一切,不能不令人落泪沾巾、凄然伤情

  这两首诗在艺术上主要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随着镜头的一再转换,展现出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的心绪。第一首前四句着重对昔日的追忆,但后四句却是在今——昔、今——昔的反复重迭之中,来加强感情的抒发。第二首前四句言昔,后四句言今,同样是在对比之中展示出诗人那极不平静的心绪。这一手法的运用,无疑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明代诗论家陆时雍本着“绝去形容,独标真素”(《诗镜总论》)的论诗宗旨,对唐代五言古诗,包括杜甫在内,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而唯独李白颇得赞许。他在《诗镜总论》中说:“观五言古于唐,此犹求二代之瑚琏于汉世也。古人情深,而唐以意索之,一不得也;古人象远,而唐以景逼之,二不得也;古人法变,而唐以格律之,三不得也;古人色真,而唐以巧绘之,四不得也;古人貌厚,而唐以姣饰之,五不得也;古人气凝,而唐以佻乘之,六不得也;古人言简,而唐以好尽之,七不得也;古人作用盘礴,而唐以径出之,八不得也。虽以子美雄材,亦踣踬于此而不得进矣。庶几者其太白乎?意远寄而不迫,体安雅而不烦,言简要而有归,局卷舒而自得。离合变化,有阮籍之遗踪;寄托深长,有汉魏之委致。”陆氏的见解未免过于偏激,但李白的《对酒忆贺监》这一类诗,的确具有上述特征,从而带有“绝去旧形容,独标真素”的显著特点。首先,当时律诗已相当成熟,但李白却仍采用古诗的形式,这正是为了更贴切地表现他那种朴素、纯真而又自然的情感,诗歌的本身,已说明了这一点。其次,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不事雕凿,毫无惊人之句,一切平平道来,然而其中蕴含的情韵和诗人内心的凄楚,却十分深沉饱满。这大概就是陆时雍所说的“深情浅趣,深则情,浅则趣”(《诗镜总论》)的道理。从诗歌审美角度来说,这也正是李白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准则。

创作背景

  天宝三载(744)春正月,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诏许之。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贺知章回乡后不久便去世了,卒年八十六。这两首诗是在贺知章去世之后的天宝六载(747),李白游会稽时悼念贺知章而作的。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马踏尘上霜,月明江头路。行人朝气锐,宿鸟相辞去。
流水隔远村,缦山多红树。悠悠关塞内,往来无闲步。
海风吹月近中秋,碧玉天高灏气浮。
文武对开开俭幕,主宾同上仲宣楼。
棋边正要看新著,酒畔何妨话旧游。
了却经营宛洛事,入登枢筦赞帷筹。
野寺寻花春已迟,背岩唯有两三枝。
明朝携酒犹堪赏,为报春风且莫吹。

十年讥笑为谁妨,洒落思君酒瓮旁。晓殿虽争多士捷,夜窗还对短檠光。

静怜春草开三径,冷怪朝齑引五浆。且喜相逢头尚黑,江湖休更起怀乡。

鼎彝勋业推元老,文采风流及后昆。
家世从来耐官职,百年犹见典刑存。

天中届,午节戾。雨不雨,霁不霁。扇凉飔,消暑气。江之永,水无际。

桥横霓,树如荠。玉洼菖,锦林荔。竞龙舟,荡犀枻。殷雷鼓,浮云吹。

汨齐出,瀺灂揭。霭乃倡,于蔿继。幖争夺,纛相掣。楚曼姬,巴妠妓。

影照钗,沫溅袂。山凝紫,日映未。鳞霞穿,蟾钩缀。乐无荒,倦而憩。

榜?艛,汎容裔。矍铄翁,尚儿戏。效琦玕,?浪系。

朝登雁门望,杀气从西来。在天为黄云,在地为黄埃。

吁嗟我游子,悲秋行徘徊。披发而吹箫,闻声令子哀。

子情如醇酒,日酌我金罍。子诗温且润,日馈我琼瑰。

弟兄相宴尔,携手临高台。猗猗合欢竹,枝叶交山隈。

愿言靡离别,千秋慰我怀。

花外疏疏暗雨过,西园明日绿阴多。故人不寄潇湘梦,一夜春魂泣女萝。

水明帐殿月如烟,翠楼连云挂玉泉。香辇不回秋又晚,栖乌头白近霜天。

入门催唤两巡茶,一室罗将几俊娃。粉面香肩挨笑处,隔帘偷看主人家。

师从钟山来,遗我故人书。
一入白云去,相思秋雨余。
徒惭尘土迹,来拟竹林居。
遥想中峰月,清梵满空虚。
莫春祓禊好天气,不到水边流一杯。
旋擘红泥尝煮酒,自循绿树摘青梅。
淹留异县客多病,迢递故乡书不来。
历历旧时行乐处,凭栏小立首空廻。

云山万叠水烟空,白鸟飞边思莫穷。未遇君王后车载,钓丝黄叶共秋风。

圣王尊命士,父子不同宫。末俗□陈迹,名家尚古风。

过庭诗礼旧,分橐酒肴丰。超出斯干上,高堂坐媪翁。

的皪金鎞堕晓星,晴天霹雳应弦声。风毛雨血燕云在,未要草间狐兔惊。

化塔龙山起,中天凤辇迂。彩旒牵画刹,杂佩冒香萸。
宝叶擎千座,金英渍百盂。秋云飘圣藻,霄极捧连珠。

家国沧桑一慨中,《离骚》图就思无穷。遗民老去诗心苦,古壁长留画本工。

巷僻难寻庐一角,冢荒重薙草千丛。春来樵采新申禁,宰木森森夕照红。

夕阳暝前山,迢递出深谷。引领望青林,纡径凡百曲。

石尽泉声小,秋高山气肃。行行得古寺,历历见乔木。

月出僧未归,林深鸟先宿。山门不见人,凉露下修竹。

扇开仙掌。
文昌老仙绝俗姿,爱山成癖非儿痴。
胸中况自有丘壑,槛结瑰异常恐迟。
坤维谋畧出分阃,江山致助争出奇。
寻幽选胜上巫峡,断崖怪石悬参差。
十二峰前弭征楫,枝藤直上穷所之。
云烟变态千万状,过眼神动惊天随。
人疑跻攀欲力尽,公自乐此良不疲。
瑶华真妃似夙驾,风马昼下扬旛旗。
层峦好处起苍壁,丹霞望门开赤帷。
登坛定可拾瑶翠,却老未应无玉枝。
仰天一笑晲寥廓,俯视培塿丘陵低。
颇疑游龙出飞跃,恍若栖凤犹娱嬉。
乔松跨鹤远近集,云雨济人朝暮为。
坛罗野翠有余润,泉拖修帛无穷时。
一经盼睐便改观,阳台价重当由兹。
惜哉牙纛不久驻,鷁首未转樯乌驰。
轻缣素练欲摹写,画师难著五色施。
笔端机杼始潜运,悠然寄兴沧洲湄。
章成密简绣衣使,绣衣翰墨今白眉。
珠酬玉唱两相尚,三叹尽解骚人颐。
好刊苍珉示千古,磨而不磷涅不缁。
纷纷我辈小巫耳,健读数过徒噫嘻。
待从两公奠西极,安南嶷,
收关河百二之险,劖岷峨万仞之嵋。
大书有宋中兴颂,东还更和巫山诗。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