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定伯捉鬼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

  数里,鬼言:“步行太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作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持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于时石崇言:“定伯卖鬼,得钱千五百文。”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南阳地方的宋定伯年轻的时候,(有一天)夜里走路遇见了鬼,问道:“谁?”鬼说:“(我)是鬼。”鬼问道:“你又是谁?”宋定伯欺骗他说:“我也是鬼。”鬼问道:“(你)要到什么地方去?”宋定伯回答说:“要到宛市。”鬼说:“我也要到宛市。”(他们)一同走了几里路。鬼说:“步行太劳累,可以轮流相互背负。”宋定伯说:“很好。”鬼就先背宋定伯走了几里路。鬼说:“你太重了,恐怕不是鬼吧?”宋定伯说:“我刚死,所以身体(比较)重。”轮到宋定伯背鬼,(这个)鬼几乎没有重量。他们像这样轮着背了好几次。宋定伯又说:“我是新鬼,不知道鬼害怕什么?”鬼回答说:“只是不喜欢人的唾沫。”于是一起走。在路上遇到了河水,宋定伯让鬼先渡过去,听着它一点声音也没有。宋定伯自己渡过去,水哗啦啦地发出声响。鬼又说:“为什么有声音?”宋定伯说:“我刚刚死不久,是不熟悉渡水的缘故罢了,不要见怪。”一路上,快到宛市,宋定伯便把鬼背在肩上,紧紧地抓住它。鬼大声惊叫,恳求放他下来,宋定伯不再听他的话。(宋定伯)把鬼一直背到宛市中,才将鬼放下在地上,鬼变成了一只羊,宋定伯就卖了它。宋定伯担心它再有变化,就朝鬼身上吐唾沫。卖掉得到一千五百文钱,于是离开了宛县的集市。当时石崇说(过这样的话):“宋定伯卖鬼,得到了一千五百文钱。”
注释
南阳:古郡名,今河南省南阳市。
诳(kuáng):欺骗。
复:又。
习:熟悉。
故:所以。
宛市:宛,即南阳;市,市场。
亟(jí):疲劳。
递相担:轮流相互背负。
卿(qīng):您,敬称。
略无重:几乎没有重量。
了无:一点也没有。
漕漼:涉水的声音。
着:放置。
急持:紧紧地抓住。
咋咋(zé):像声词。
索下:要求下来。
至:到
迟:慢。
畏忌:害怕。
负:背。
值:遇到。
作:发出。
唯:只。
故:原因,缘故。
唾之:用唾液吐他。唾:用唾液吐……、向……身上吐唾液,意动用法。

赏析

  这是一篇有名的不怕鬼的故事,显系民间传说,选自《列异传》。

  《搜神记》卷十六也收有此篇,题目略有改动,“宋定伯”作“宗定伯”。《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类书中有所征引。

  作品的主题是宣扬不怕鬼更要敢捉鬼制服鬼。

  它通过逢鬼、骗鬼和捉鬼的描写,赞扬了少年宋定伯的机智和勇敢,说明鬼并没有什么可怕,人完全可以制服它,特别是在人们相信“人鬼乃皆实有”,“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的魏晋南北朝,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中心人物是宋定伯,他年少气盛,夜行遇鬼,他不仅不怕,还主动与鬼打招呼。当鬼问“汝复谁?”定伯答:“我亦鬼。”妙!佯装是鬼的同类,才能与鬼同行。这表现了宋定伯的沉着和机智。

  鬼背负宋定伯时说:“卿太重,将非鬼也!”他一点不惊慌,反而自称是“新鬼,故身重耳”。又一次巧妙地解除了鬼的怀疑,取得了鬼的信任,并进而掌握了捉鬼的奥秘“惟不喜人唾”。

  当宋定伯涉水有声时,鬼又问:“何以有声?”定伯又以“新死,不习渡水故尔”作答,使鬼信以为真,完全把鬼迷住。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当行至宛市,定伯紧紧抓住鬼不放,不管鬼怎样惨叫,他也不心软。鬼变成一只羊,便将它卖掉,并“唾之”以防鬼再变。这些层层深入的描绘,活生生地再现了一个有胆有识、善于谋略、勇于捉鬼的少年英雄宋定伯的形象。

  作品中的鬼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形象,它是作为宋定伯的陪衬而出现的。它的一切都被神机妙算的宋定伯所控制,这个鬼必然要成为英雄手下的败将。

  以对话的方式展开情节,贯穿全篇,简洁而传神,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作者把宋定伯和鬼的对话描写得栩栩如生,如临其境,颇为有趣。

  在对话中,宋定伯的灵活、机智、勇敢与鬼的笨拙、窝囊、怯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特别把宋定伯捉鬼的情节写得极为生动:“定伯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鬼的惊呼与凄然求饶的可怜相和定伯坚定果断的神情都跃然纸上,生动逼真。

  本文是魏晋志怪小说中精彩的篇章。

干宝
  干宝,生卒年不详,东晋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字令升。著述颇丰,主要有《周易注》、《五气变化论》、《论妖怪》 、《论山徙》、《司徒仪》、《周官礼注》、《晋记》、《干子》、《春秋序论》、《百志诗》、《搜神记》等。其祖父干统,三国时为东吴奋武将军都亭(今湖北恩施)侯,父干莹,曾仕吴,任立节都尉,迁居海盐。干宝自小博览群书,晋元帝时担任佐著作郎的史官职务,奉命领修国史。后经王导提拔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除精通史学,干宝还好易学,为撰写《搜神记》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太白明如李,东方三丈高。
晨光孤照阙,雾气湿侵袍。
槐柳经霜惨,骅骝得路豪。
素飧无小补,府仰愧金鳌。
飞云多态,凉颸微度,都到酒边歌处。冰肌玉骨照人寒,更做弄、一帘风雨。
同盘风味,合欢情思,不管星娥猜妒。桃花溪水接银河,与占断、鹊桥归路。
泰阶开景运。见金锁绿沈,辕门春静。几年淮海,烟波境、贮此风流标韵。连天笳鼓,又催把、经纶管领。文武事,细柳长杨,从头属齐整。
早闻横槊燕然,画图里,争传麒麟旧影。临岐笑问。谁得似、占了山林钟鼎。古来难并。才信是、人间英俊。试看取、紫绶金章,朱颜绿鬓。
藉草与行莎,相看日未斜。断崖分鸟道,疏树见人家。
望远临孤石,吟馀落片霞。野情看不足,归路思犹赊。

故国多形胜,青山拥万重。溪南岁暮雪,石上古时松。

留客呼新酒,敲棋度暝钟。春来觅诗处,谁系野云踪。

春暖烟晴,杜鹃永日啼芳树。声声苦。劝人归去。不道归何处。我欲东归,归去无门路。君提举。有何凭据。空设闲言语。

回首昆明已劫灰,湖山终古夕阳开。但教师捣黄龙去,那有江横白雁来。

宝气尽随妖雾散,风声犹送晚潮回。汴京宫阙同禾黍,南渡君臣尽可哀。

农乐丰年,击坏西东,千仓腐红。正火剂漫山,丹青炫转,朱华冒水,云锦缤纷。

钟秀燕山,分付壶峤,郁郁葱葱初度辰。人争道,卿云甘露,毓瑞储精。

公余玉麈纶巾。远赛过唐贤辈行人。看笔军扫阵,羊欣给役,诗工缀锦,王翰求邻。

咀嚼群经,搜罗百史,办下功夫日日新。东泉水,愿永沾学海,混混涯津。

紫皇高宴萧台,双成戏击琼包碎。何人为把,银河水翦,甲兵都洗。玉样乾坤,八荒同色,了无尘翳。喜冰销太液,暖融鳷鹊,端门晓、班初退。
圣主忧民深意。转鸿钧、满天和气。太平有象,三宫二圣,万年千岁。双玉杯深,五云楼迥,不妨频醉。细看来、不是飞花,片片是、丰年瑞。

泉下团圞宿恨蠲,墓门夜月罢啼鹃。即今寒食青墩路,水木迷濛六十年。

儿女神仙反自嫌。半生幽恨在眉间。相思极尽转庄严。

春景写时三二月,花枝障得几重帘。缠绵蕉萃一时兼。

天生万物俱森罗,诗人于梅诗独多。
不言成蹊桃与李,何敢当此不类歌。
由来画中有新诗,俞君造次以笔追。
浑然莫知诗画异,手与心犹不自知。
红杏花开惊羯鼓,虞美草认歌声舞。
笔能招此玉梅梦,花非解语如欲语。
我生身世两茫茫,独与此花交分长。
书窗有月半弄影,山驿无风远有香。
溪流落英送我别,谁念孤芳增皎洁。
此时我有万斛愁,吹断参差山石裂。
吴霜忽点双鬓华,故人各在天一涯。
南望一枝书断绝,临风不复三叹嗟。
天花何曾着禅定,百忧炼心澄古井。
世有铁心石肠人,举似我诗应首肯。
複水横山清且长,弦歌亹亹过黉堂。
相迎父老争冠带,自是泾川礼义乡。
幽香不受春料理,青青尚馀秋鬓。涧曲碉隈,烟梳露浴,甘与菰蒲共隐。芳标瘦迥。看缨结丁香,带萦晴荇。恨水东流,楚江憔悴乱云暝。凄凉梦游故苑,纵妒花风暴,吹梦难醒。艳李妖桃,纡青佩紫,争似广文官冷。尘波万顷。算谁是同心,自怜孤影。收敛风流,素弦清夜永。

昏气满孤屿,此时途尚遥。天寒将作雪,风急欲收潮。

栖鸟黄云树,归人白板桥。酒家随意宿,明日进兰桡。

玉溪溪上雨声乾,日暮东风客衲寒。数树梅花吹作雪,行人犹自倚阑干。

俱胝一指禅,古今成话欛。
打破鬼门关,露柱寻无罅。

连绵小病累亲忧,乍起梳头静倚楼。燕子不来帘不捲,落花无语也知愁。

竹林鹤发翁,迓我南山下。把酒对澄江,相与说禾稼。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