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者本无从比较,但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而“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梅花夜间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喷出清香,已不同凡响,而这香气还伴着诗人进入梦乡,则香气之浓郁、之悠长可以想见。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人为之物炼在一句之中,这就构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前两句字面上完全没有“月”,但透过竹影和梅香,我们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
在后两句中,诗人便将“月”和盘托出。可怜者,可爱也。当诗人信步庭院时,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样的和谐;而回到西厢房时,这月光却不能“下西厢”,这多么地令人遗憾!诗中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诗人遗憾或幽怨的是什么?也许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怀;也许是君臣阻隔,上下无法沟通;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诗人置身此时此景之中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受而已。
长卿未老久倦游,家无斗酒不得州。平生拙甚屋背鸠,羊头可烂身不侯。
言辄触讳恐转喉,怒逢醉尉常反眸。庙堂戛击方鸣球,老人行歌聊饭牛。
我贫木奴欠千头,夜长昼短怀百忧。岩栖谷汲谁与俦,草木黄落空悲秋。
饥鹰小呼即下韝,老顽不受良工锼。长年憔悴拟四愁,浮生无根同舞沤。
更以外物为赘疣,黄侯皎皎清且修。怜我南冠如楚囚,落笔衮衮不肯休。
人物眼前无此流,合持五线裨冕旒。姓名下覆黄金瓯,万里一秣看骅骝。
去年操瑟不见收,闻君欲买吴江舟。明珠白璧惜暗投,千金价重苦未酬。
感君尺鲤论绸缪,逝将好我那肯魗。微吟有句亦复搜,敢撼大树看蚍蜉。
元龙气高百尺楼,此而未遇彼则不。人虽曰畸天乃侔,会当有驲旌林丘。
钓丝未可归沧洲。
灏气泛兮虚寥,商籁发兮萧骚。策逍遥兮玉囿,驾言陟兮弁之椒。
石林林兮献状,浮空倒影兮清苕。漭具区兮泻碧,若杯水兮堂坳。
披素怀兮佩明月,■然啸兮泠飙。阅古今兮宇宙,一日非近兮千载非遥。
嗟湛辈兮堙灭其奚数,慨其感兮临高。水竹清兮秋晚,赋丛桂兮谁招。
维新殊有九州风,新绾盘蛇髻更工。预祝英雄出巾帼,武婆城在碧云中。
君不见真翁堂下竹贯日,干云千尺高亭亭。万木避霜色飒飒,空岩回翠涛平生。
直节本无偶,手栽琅玕种琼玖。风月何曾忘此君,松梅况自称三友。
东曹郎君翁所奇,节概更与翁名齐。神龙昔向沧波化,彩凤今从玉树栖。
高堂兹辰开寿箓,却洗金盘对春竹。霓旌昼下仙人车,云管宵停嬴女曲。
翁家旧住上林西,托根白近蓬莱池。雪崖冰柱映楼阁,雨露常沾万岁枝。
岭外方舆作帝家,南郊西望尽长沙。只今大庾峰头月,曾照芳华内苑花。
易经四圣人之事,洁静精微惟此书。夫子五十以学易,尔今读易年何如?
易之为书广大而悉备,不以一言一事拘。君子观象玩辞处,近取诸身而论诸。
按文责义而有得,斯乃万方之一隅。履德之基,谦德之柄,复德之本,恒德之固,损德之修,益德之裕,困德之辨,井德之地,巽德之制,于此九卦能体验,可无大过为德符。
读易于斯而自勉,仰观俯察非吾徒。羲文周孔虽既没,天人其不在兹乎?
无奈秋风何,怒号震林木。着我井上桐,一夜失寒绿。
莫作摇落悲,妙理在观复。
十年琴酒约,此度更相仍。病思慵司马,诗情见杜陵。
竹云苍自落,兰醑碧如澄。闻说南楼上,新凉正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