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秋风吹起,湖面泛起水波,好像洞庭湖忽然老去,长了皱纹一样,一夜愁思,湘君也多了白发。
喝醉后不知道是天上的星辰倒映在水中,清朗的梦中,我好似卧在璀璨的星河中。
注释
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
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
湘君:湘水之神,一说是巡视南方时死于苍梧的舜。
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

赏析

  一、二两句,诗人由对眼前自然景色的深广感受而引起对神话中人的向往,借以对神话的幻想,反映出是时境界的逐渐深入。“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诗中境界由一“老”字带起。秋风飒飒,洞庭湖水渺渺茫茫。那景象,与春日轻漾宁静的碧水相较,是和乐世间另一面的深邃的人生。诗人所思所忆渐渐入深。所思所悟如何细言,唯有诉付对白发湘君的神往,那江山与人生的化境,即是这般深沉了!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那宿命却如何可及呢?此夜洞庭可老,湘君如约此等情境,复能何言?这等思悟境界深广,洞庭深广的秋色可谓遇到了知音。思绪沉沉,竟至幻象,昼晓和乐尘世,此夜却换了人间。以神抒情,寄思于景,至幻乃深。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秋风已久,赏景渐忘景,不分是天上星、水中星?夜深思量长,怎知何时已醉?昔杜甫心怀长安,所目疮痍,“春水船如天上坐”,但悲其生不能已,故无缘这般深然长醉、安然入梦。泊舟、泊梦,天河或曰星河,景中或曰境中,所思或曰所忘。诗人的梦境,满船清梦,是诗人思量着的人生。然而,秋湖相往来,物我无碍,陶然自在,正是快哉。一二句亦真亦幻,愈是明了,愈是痴然;三四句境中心中,却深沉了,方潇洒了。所以,境界深了,夜即梦了,此真人生佳境也。

所写

  此篇是元末明初诗人唐温如的传世之作。关于这位作者,历史上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然而,就是这一首诗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了他。借助于这样的一首短短的七言绝句,读者所能体悟到的,则是诗人特有的精神风貌。这首诗就像是他的一幅自画象,读过之后,诗人的精神风貌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诗题中的“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诗题中说“青草湖”,而诗中又写“洞庭”,是两水相连相通的缘故。

  这是一首极富艺术个性的纪游诗。

  诗的前两句“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把对历史追忆与对眼前壮阔的自然景色描绘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以虚幻的神话,传递出真实的感情。秋风飒飒而起,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渺渺茫茫。那景象,与春日中轻漾宁静的碧水比较,给人一种深沉的逝川之感。诗人悲秋之情隐隐而出。但他故意不用直说,而塑造了一个白发湘君的形象,发人深省。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那是够悲切的了。而此时萧瑟之秋景,竟使美丽的湘君一夜间愁成满头银发。这种新奇的构想,更使人可以想象到洞庭秋色是怎样的触目惊心。客观世界如此,诗人自己的迟暮之感、衰颓之意,自然尽在不言中了。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两句对梦境的描写十分成功:入夜时分,风停了,波静涛息,明亮的银河倒映在湖中。湖边客船上,诗人从白天到晚上,手不释杯,一觞一咏,怡然自乐,终至于醺醺然醉了,睡了。“春水船如天上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的感觉,渐渐地渗入了诗人的梦乡。他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船舷周围见到的是一片星光灿烂的世界。诗人将梦境写得如此美好,有如童话般地诱人。然而,“此曲只应天上有”,梦醒时,留在心上的只是无边的怅惘。一、二句写悲秋,未必不伴随着生不逢时、有志难伸的感慨;后两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

  这两句对梦境的描写十分成功:梦境切合实境,船在天上与天在水中正相关合,显得真实可信;梦无形体,却说清梦满船,梦无重量,却用“压”字来表现,把幻觉写得如此真切;从梦境的清酣,不难觉察出诗人对于摆脱尘嚣的愉悦,记梦而兼及感情,则又有暗中传神之妙。古代写梦的诗不少,但像这首诗这样清新奇丽而又含蓄丰富,却是并不多见的。

  全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笔调轻灵,写景记梦,虚实相间。构思之新颖独特,诗境之缥缈奇幻,为前人诗作所少见。而充溢在字里行间的那极富浪漫的色彩,也在后人的诗文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

  唐珙,字温如,元末明初诗人,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南宋义士、词人唐珏在至元中与林景熙收拾宋陵遗骨,重新安葬,并植冬青为识。在乡里以诗知名,但所作传世不多。生平仅略见于《御选元诗》卷首《姓名爵里》 、《元诗选补遗》小传。

  猜你喜欢
素月闲秋景,骚人泛洞庭。沧波正澄霁,凉叶未飘零。
练彩凝葭菼,霜容静杳冥。晓栖河畔鹤,宵映渚边萤。
圆彩含珠魄,微飚发桂馨。谁怜采蘋客,此夜宿孤汀。

几年携杖看山心,回首离情满素襟。画蠲冲开江水绿,玄猿啼断越山深。

长干沽酒临风酌,采石题诗对月吟。复职归来春欲半,梅关花尽已成阴。

短棹犹停,寸心先往。说归期、唤做的当。夕阳下地,重城远样。风露冷、高楼误伊等望。
今夜孤村,月明怎向。依还是、梦回绣幌。远山想像。秋波荡漾。明夜里、与伊画著眉上。

子长有游癖,访古来林坰。不到馀十年,历历记所经。

岂惟物推移,抑亦人飘零。忧来欲谁语,一醉将忘形。

我鬓非垂杨,安得长青青。

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
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

一树都如雪。君不见、尊前有客,歌声辛切。醉倚花魂花欲语,花似笑人愁绝。

我一语、亦为花说。人既多愁人已瘦,问花何、瘦亦随人折。

相看处、酒休竭。

临风细取花重阅。羡物外、孤高简傲,花中豪杰。恒怪世人轻比并,浪道檀腮粉颊。

浑不称、此花风骨。我欲拟之银作铠,趁月明、浴尽三军铁。

神还似,史迁洁。

海上生人杰,才钟天下奇。谏书光日月,声价震华夷。

孤介水如澈,寸忠山可移。公今骑鹤去,千载有馀师。

夕发紫霞想,神游紫霞峰。回飙汎轻棹,九曲青芙蓉。

不见武夷君,幽溪但濛濛。九函閟仙蜕,千载如花红。

白鹿行不返,丹楼烟霭中。羽士尚控鹤,真人犹豢龙。

相携三姑石,眺晚闻霜钟。毛竹隐初月,天鸡鸣万松。

夤缘金梯上,更历千数重。双壁忽中断,氤氲垂药丛。

平铺亘百里,旷远谐心胸。居人半鸡犬,鼎灶并房栊。

云衣卷山罽,石床疑鬼工。洞中两神女,莹色桃花容。

一笑粲玉齿,再言情已通。愿留就金液,果然惬奇逢。

愁君乏仙骨,兹去迷灵踪。

红树迎风舞,彷佛采衣褰。云容应为,虞侍分付。下缺

三年回首梦中求,物是人非满旧愁。城郭凄深春寂寂,风烟黯淡日悠悠。

此时再识凄梁燕,到处频惊望月牛。谁为所思终不见,却教海角恨长留。

兰叶荷花香满庭,坐来炎雨霁空冥。帘开高栋一星出,酒对故人双眼青。

沙柳阴森如待折,候虫凄断若为听。间从聚散看身世,天际浮云水上萍。

花气依微露气浓,窄衫轻鬓夜堂逢。才看隐笑添双靥,旋见凝愁压两峰。

前院过来灯掩映,斜门归去径蒙茸。欢期已订休相送,只过池南第四松。

常笑博望侯,老死穷河源。
河源几万里,天派垂昆仑。
支流播九逆,砥柱疏三门。
行穿九地折,怒溢千里奔。
乐彼洧水源,近且具茨根。
寒泉发清池,藻监挠不浑。
引为琉璃陂,碧波媚苹蘩。
逶迤入王城,顺下德可温。
全此上善性,利用岂无恩。
下有万艘济,旁列千夫屯。
持此安且静,用监暴与昏。
顷年时闻龙,渊室今应存。
秉简俗何陋,济舆惠亦烦。
谁知千载後,佛宫枕溪濆。
乔木上参天,绿竹盈短垣。
曾此埒金谷,神龙依只园。
物理自古今,兴废复何言。
聊思郑国侨,殊胜汉张骞。

世乱飘零席未温,香蒲何暇荐芳尊。伤时倍觉孤难立,访旧空惊半不存。

灿灿火榴明照眼,离离烟草暗销魂。赐衣恩宠承平旧,今日干戈未暇论。

昔年从此去,寒雨共孤舟。
有病淹归旅,无诗记远游。
半窗残月梦,几树断烟愁。
未抵荒江外,相思一夜秋。

竹谷西边涧水东,一筇随意到花宫。四更寒吐秋山月,万壑涛生落叶风。

遥岭钟沈孤塔外,残镫人语夜厨中。定知清梦迷烟树,湖上南园听雁鸿。

谁家亭院自成春,窗有莓苔案有尘。偏是关心邻舍犬,隔墙犹吠折花人。

  玉鉴尘生,凤奁香殄。懒蝉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缘。苦寂寞于蕙宫,但凝思乎兰殿。信摽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况乃花心飏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长门深闭,嗟青鸾之信修。

  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宴,陪从宸旒。奏舞鸾之妙曲,乘画鷁之仙舟。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

  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属悉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正是木翁六六年,三朝幸作太平仙。浊醪粗饭供吾老,幻化尘生信彼天。

怯冒风波游宦海,喜观孙子种书田。初筵具共宾朋醉,何羡金张珥汉蝉。

大忠祠下聘君家,一度登门一看花。
花里有禽惊异客,倩将青箬换乌纱。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