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写作者在一次离舟中的所见所感。上片抒情,下片写景。
这首词词上片主以抒情,可分两层意思。“此处情怀欲问天,相期相就复何年。”二句写出情人分别后不知何时再能欢会的激情呼喊。“此处情怀欲问天”句,突兀而起激情顿现。“此处”,即此时。何以有此一问?“相期相就复何年”句作了回答。别时两人相与誓约,必当重会,而实在又不知,何时可成,苦心焦虑至极,难免要呼天而问了。“相就”一词,取“兰袂褪香,罗帐褰红,绣枕旋移相就”(周邦彦《花心词》)之义,谓男女之间的幽期欢会。“复何年”即更在何年,以反问语气,意指相会之遥遥无期,故而才如此激动。“行过章江三十里,泪依然”,在感情上是余哀未尽,在词情上是明转暗连。“行过”之“行”,又补道出是在别后。
下片以写景为主,笔调明丽淡雅。“早宿半程芳草路,犹寒欲雨暮春天”一句,写暮春沿途所见。笔用对仗,曲折动人。上句谓为求早宿因只走了一半路程。诚如方夔诗中所云:“客怕远行催早宿”,早宿是由于怕远行;然则这半程旅途却只见了两岸的萋妻芳草。下句写暮春时的风雨,暮春时有风雨,寒意犹存。两句互相缀合,颇具跌宕纡曲之趣。“芳草”是我国古代诗文中表达乡思离情的传统意象,早在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之中即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暮春时节,芳草遍野,离人目睹,更添无限惆怅之情。暮春天气,犹寒欲雨,更使行人的离恨倍添。
结尾“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二句,用是舟中偶见。“小小”极小之义。词中所用,又含有亲昵的意味。刘辰翁词中常用此语,如“花日穿窗梅小小”(《望江南·晚晴》)、“池塘小小水漫漫”(《浪淘沙·有感》)等都是。此句还使人想起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其一的“竹外桃花三两枝”之句。但苏诗强调的是早春,与该诗的“春江水暖鸭先知”等句都表示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敏感和喜悦;这首词却不然,他写的是晚春桃花的凋谢,花期已过仅存残枝。含有美人迟暮的明显寓意,因而下句紧承说:“得人怜。”可见,桃花是他意中人的化身。
刘辰翁另有一首《浣溪沙·感别》中有一句“为伊憔悴得人怜”,此词“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意思相同,但用笔不同,前者用的是直笔,后者用的是曲笔,情景结合,既写景又寓人。
乌台章疏风霜劲,璧水诗书日月閒。万事自来如义命,一麾谁去得湖山。
尝闻讼少公庭下,但见閒多宴坐间。明月几时随太守,香炉峰下看禅还。
一曲长谣酒一樽,平生幽事在田园。孤云野鹤闲情远,流水青山古意存。
爱竹每思野白屋,种瓜已分老青门。短衣掩骭长竿钓,最忆南溪与北村。
方驾前贤不翅过,相逢休要问如何。喜承毛义当年檄,笑听武城盈耳歌。
尊酒小倾真话尽,江湖谁为宧情多。长安十丈香尘马,满眼何人净绿波。
煌煌龙节海东还,不易冠裳立笋班。惟用一言通绝域,何须三箭定天山。
陪臣奉表梯航至,异姓封王诰印颁。陆贾当年成底事,宝刀游骑未吾悭。
闲中采药云边去,倦后扶筇花下归。几度吹箫陪好月,数番横笛送斜晖。
我游得一奇,维此招提径。纡回十八盘,老柏夹危磴。
霏霏小雨来,萧晨作轻暝。树色杂烟岚,到眼殊幽胜。
衣袂沾古香,伫立发清兴。林隙望山门,天风送孤磬。
词赋龙头客,公台鼎足家。九天持使节,千里泛仙槎。
宝牒宗盟重,金符帝宠赊。更谐将母愿,恩遣胜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