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莽莽几千里的边塞,女墙一路延绵。黄昏之时,无数乌鸦的啼音滴落在城墙西畔。夕阳收拢最后一丝光热,落入西山。远处的群山被暮色清寒笼罩,天光暗沉下来。此时可见猎队回归,马鸣萧萧响彻耳际。
入夜时分,便有人吹响胡笳。秋夜瑟瑟,笳声凄凄切切不堪听。不堪听,还生愁。他是身处异乡的人。愁绪会带来无端的空寂之感,遁入无尽的黑暗后又重新和着夜色将他包裹。梦里不归家,离别有多苦,这一夜,他怕是又要彻夜不眠。一盏残灯相伴幽怀,灯花泪水两簌簌。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从唐代开始有作品出现,原为女蛮国的乐曲,开元、天宝(713—756)年间传入中国。
黄云:指边塞之云。紫塞:原指长城,此泛指边塞。崔豹《古今注·都邑》:“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女墙:城墙上呈凹凸状的短墙。出自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萧萧:马嘶声。
茄(jīa):胡笳。
落碎花:灯花掉落。出自戎昱《桂州腊夜》:“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赏析

  上片描绘边塞黄昏苍凉的秋色。首二句以如椽之笔写景,不胜开阔,直追盛唐边塞诗。单看之,无丝毫狭小局促、落落寡欢之感,谓词人被边塞特有的秋景深深吸引,亦无不可。接下是“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豪壮大气不改,初添萧索苍茫之感。上片四句,连而读之,自是一幅流动的画面:近有城墙两边的“啼乌”,远则是落日与群山,在红红的落日与苍莽的群山的衬托中,又有猎马飞驰而来。词中的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把边塞景色的特点,完全体现出来了。

  下片是描绘入夜之景和抒发思乡之情。塞上本来就多悲凉之意,与词人的远戍之苦、思家之心,融合在一起,当胡笳吹起时,那呜呜的声音,使边地的开阔誊和词人的惊异感顿然消失,充溢着的是一片悲凉的情调,词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所以词人说“笳声听不得”,因此整片词的词情在微微的灰白之后,忽然黯淡起来。而“空城黑”三字,又为词境增加了些许荒漠凄凉之意。这两句在肃杀中寓悲凉,展现出词人已经蓄满的感情,直至引出末二句。“秋梦不归家”是抒情,是感叹,道出了深蕴的悲怆孤独的思乡之情。“残灯落碎花”是写眼前实景,诗人“归家”而不得,希冀于梦中,又不能入睡,就只能在“残灯”独坐了。末二句将词人的思乡梦不成与眼前的残灯结合,簌簌而落的灯花又何尝不是词人心碎的隐喻,一个“落”字而境界全出。

  从全词看,除“秋梦不归家”一句外,余皆景语。荒漠凄凉,肃煞萧索,烘托出思乡的悲怆孤独的心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妻子卢氏病故后,词人秋天随康熙帝巡近边时。词人离家来到边塞,千里之隔,使他生出思乡之情。身处千里之外,这深秋的梦也不能带他回到家乡,孤寂与脆弱袒露无疑,于是创作了这首词抒发满心愁绪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猜你喜欢
不须留薏苡,重遣世人疑。瘴染面如檗,愁熏头似丝。
黄梅住雨外,青草过湖时。今日开汤网,冥飞亦未迟。
行路易,行路易,
方寸中閒是天地。诗书能生万里翼,
一出门外风云起。彼水马儿如江河,
彼醯鸡辈知瓮耳。汝今此行有足行,
我为之喜非徒喜。先生在前充安公,
后学在侧太初子。如舟顺流帆佐使,
如辕欲南车有排。有文举表人已羡,
入夫子门谁敢议。机会来时非偶然,
功名发轫斯可矣。岂知我,
犹望汝,谦以养高勿自高,
虚以求是勿自是。觅慈湖,
拜象山,不见了翁愧程氏。
终为巍巍大儒宗,可是录录常流士。
自顾衰景薄下舂,聊写苦语累行李。
行路易,行路易,
易处有难从此始,试深思之有余味。
形若性,皆天与。
常用汝,不为虎。
非诗苦,瘦如许。
以貌取,失子羽。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柳管依然在,千秋柳拂天。

积雨山途喜乍晴,暖云浮动水花明。故园日与青春远,敝缊凉思白苧轻。

烟际卉衣窥绝栈,峰头戍角隐孤城。华夷节制严冠履,漫说殊方列省卿。

落日萧萧起暮钟,祗园呼酒亦从容。时华已谢群情异,风景相将到处同。

百战谁能宽束带,平生自慰有孤忠。残宵坐对寒灯尽,远思悠悠在海东。

轻棹乘朝霁,飞楼渡石梁。
山容明罨画,天影静沧浪。
燕拂柳丝弱,莺啼花气香。
春光正韶丽,况复古横塘。

人但千筒汲,谁知一线通。泉今人惜重,走卒与儿童。

昔日嘉山第一程。今朝臣海载清清。重泛瑶池真得得,盈盈。昂头堪认自家声。玉浪银波别景致,琼涛朱溜作高名。涌出白莲花一朵,呈呈。

窈窕银屏掩画堂,为嫌玉瘦怽昏黄。落英犹可为香爇,不学翔风老退房。

天寒多木叶,愁思满溪滨。
惆怅往来渡,经行多少人。
时情独重腊,岁事每占春。
与尔他乡旅,谁当怀抱新。
危楼高架泬寥天,上相闲登立彩旃。树色到京三百里,
河流归汉几千年。晴峰耸日当周道,秋谷垂花满舜田。
云路何人见高志,最看西面赤阑前。

道高心转实,德重意唯坚。不惧洪波远,中华访法缘。

精勤同忍可,广学等弥天。归到扶桑国,迎人拥海壖。

暮烟漠漠一江秋,疏树依稀见远舟。风度钟声来古寺,人随雁影过前洲。

云销碧落天无际,波撼苍山地欲浮。应识个中清绝处,成都画史笔端收。

槎牙老树根盘石,楚楚霜筠护碧苔。古怪清奇俱绝笔,颉颃好手为谁开。

野花香细绿阴成,风着征衫暑尚轻。
流水有声如学语,乱山无数不知我。
柘林叶尽蚕初熟,麦陇人行雉不惊。
少驻篮舆聊问俗,儿童亦说长官清。

尔亦率真性,无端事苦吟。最清惟夜气,难尽是秋心。

漏静悲逾切,镫昏响欲沈。可怜谁兴语,斜月半墙阴。

黄山骊岭起嵯峨,万里征车此再过。愁里关河劳远望,客中风物易悲歌。

烟残古戍行人少,日落边城战马多。归去吴门秋雁候,音书应寄到岷嶓。

传闻索米向长安,疏影寒香得细看。
檄羽风生常事急,举头霜满致身难。
五湖莫办鸱夷计,四壁谁怜范叔寒。
今代淮西宜籴谷,悬知一见定交驩。

居民苦要买船般,甲在前湖作一团。好个规模如水寨,风波无恐况风寒。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