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四句紧扣“山行”而展开:写彭州界山脉连亘起伏,群峰如聚,层峦叠翠,勾画出西南山景雄奇秀丽之特点,诗人茕茕独行,一路山川美景美不胜收,驰荡着诗人的心魄。峭壁峻岩,峥嵘森布,其上苍松翠柏,盘根错节,如山鬼魑魈,张牙舞爪;千峰攒聚,万壑深幽,山岚轻袅,风烟恬淡。天空中飞鸟百啭千回放着歌喉,其声若仙乐,嘹亮清越,响遏行云,唱破了山林的幽寂,也唱醉了诗人。原始物态的狰狞粗朴、幽森浑莽,又和谐浑圆、劲美清丽的绝胜风光,直使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诗人不禁驻足停马,留连赏玩,赞叹不绝。
五至八句则是在前面整体描绘之基础上,攫取两幅近景写“山行”之难:怪石嶙峋,壁立于旁,偶有突兀之角伸出路旁。轻萝蔓生,缠绕于山岩峭壁间,还时不时撩人衣裳。诗笔生动如在目前。但因面临“年老”“路长”之困难又不免顿生悲愁。然诗人“思归”之愁瞬间即逝,代之以对“岩峦”胜境之欣赏。故虽与“意绪”有违,又有何值得嗟叹。自勉之意甚浓。但因“山行”未尽,愁绪终难完全排除,思乡情愁也难以遏止。
九至十二句写忧事萦怀,心绪怏怏,但置于一边,且去饱览山川锦绣,绝胜烟景,何必郁郁寡欢,使山川之玲珑秀色无人赏玩。山行逶迤,长路漫漫,无限芳菲争相逞妍供媚,吟赏不尽,无人能怀清赏之雅兴,忘机之真心,与我同游共赏,言无人共“玩芳菲”,话虽委婉,而失意甚明。
全诗以白描手法描摹了入蜀途中的见闻,继而抒发跋涉旅途之上的羁旅之思与怀乡之情,写景远近结合,声色交错,抒情多所转折起伏,以凸显诗人内心情感之曲折变化,表现了诗人独自赶路时寂寞凄凉的游子心境。
扁舟此日信归风,海上潮生夕照红。送别何须重回首,括山遥在碧云中。
星精何处西来白,一片瑶光列户庭。修竹暮烟怜窈窕,落梅江雪惜娉婷。
九秋不学嫦娥怨,二水空歌帝女灵。脉脉此时环自响,寥寥明月瑟堪听。
洗头盆照芙蓉色,戴胜冠摇綵凤形。奏得琅璈还几曲,绕池飞下鸟双青。
顾侯磊落人,称是腰腹伟。不甘封侯相,蔡父誇小史。
功名保唾掌,怀宝岂能已。鞅掌人所难,见之心独喜。
邺中贵史公,秦谚推樗里。一蒉障九州,亦自其名美。
金城上方略,万里可寸纸。顶踵禹墨间,挂冠复遗履。
苏公相知心,乃在汤汤水。抑扬磕然笑,吾心嘲里耳。
江东有天冠,山翠郁嵯峨。浮岚衍县郭,鸟啼若笙歌。
古来有真人,学仙云岩阿。丹成脱之去,晞发临咸池。
年深化为石,石色切星河。至今刚风吹,梁柱不偏颇。
羽人室其下,厌见顶婆娑。朝阳夏影缩,秋月夜阴多。
吾欲敕五丁,掇之超沧波。东挂扶桑枝,此心谅匪他。
宏彼日月光,不可将如何?天寒岁又晏,云露滴烟萝。
庐陵江西古名郡,四忠一节之故乡。岂惟英贤间世钟造化,亦有义株连理呈祯祥。
丰塘三山两株树,托生离立不数武。高茎擎天一盖张,深根走地群蛟怒。
曾氏世居株树边,诗礼传家三百年。尚书既为连理咏,丞相复入郡志编。
二公真迹今犹在,文光照耀无年载。李渊诸孙尚有传,桑田谁谓成沧海?
五世孙亦一老翁,欲以此事徵盲聋。丰塘之株无乃丰城剑,变化偃蹇双蛟龙。
不然安得保风雨,专与三山为始终。
啼痕襟上渍盈盈,心逐云边暗计程。已是泠泠不堪听,偏和檐铁作秋声。
百岁于今又八年,相逢争识是神仙。银河不断乘槎路,到处经游即洞天。
十里川原接帝畿,疏林曲径入秋晖。乍从花外曲源去,忽向桥边泛渚归。
雨过竹光摇翠羽,霜清莲粉褪红衣。开尊便道江湖兴,白马相随未肯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