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暄林气深,雨罢寒塘渌。置酒此佳辰,寻幽慕前躅。
芳树丽烟华,紫绵散清馥。当由怀别恨,寂寞向空谷。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顾荣江左彦,藻翰复超绝。一辞笠泽云,十倡钟山雪。
水镜含春温,冰壶朗秋月。时烦巨源启,遂佐东秦臬。
褰帷风泱泱,摇笔霜列冽。旧游三十年,约略为子说。
上有华不注,下有和郢骨。微言犹若新,与山斗巀嵲。
吾子虽异时,同调必心悦。倘表郑公乡,千古偕不灭。
谁何哭,哀且危。白头母,朱颜儿。儿忽舍母去,母何用生为。
架上有儿书,箧中有儿衣。儿声不复闻,儿貌不复窥。
谁何哭,哀复哀。肠未绝,心先摧。母恃儿为命,儿去不复来。
朝看他人儿,暮看他人子。一日一夜閒,十生九复死。
君不见昨夜人静黄昏时,含辛抱痛无人知。其时忽不记儿死,倚门引颈望儿归。
巾驾入邱樊,披榛理园囿。前临古墟路,却望清涡曲。
经营辟池馆,周流罗卉木。风落缤纷蕊,露冒葳蕤竹。
窈霭殊冬夏,寂寥异昏旭。野阴当昼暝,水气先秋肃。
少壮旅衣冠,疲病归农牧。蹉跎任情性,萧散谐心目。
雅怀名山意,益厌人间俗。岁晏终如何,行行访岩谷。
五尺虚廊月到初,洒然凉气满襟裾。病妻药物饶清味,俊弟诗篇称隐居。
风翮渐看新养鸽,海鲜初馔远方鱼。谁令吾友悭嘉会,无意柴门枉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