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塞翁失马》通过一个循环往复的极富戏剧性故事,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如果单从哲学角度去看,这则寓言启发人们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去看问题:身处逆境不消沉,树立“柳暗花明”的乐观信念;身处顺境不迷醉,保持“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
从寓言本身包含的思想倾向来看,存在与主流思想不和谐的因素:“人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胡人大举入侵,国难当头,青壮年都拿起武器去打仗了,而且有那么多的人在战场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足见战争之惨烈。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善术者”父子没有尽匹夫之责,倒是“以跛之故”保全了性命。
问题不在于“父子”是否上战场,毕竟年老和腿瘸的客观现实给了他们没上战场的理由。问题的关键是作者把“父子”因为没有上战场而保全了性命当做了莫大的“福”分,并为之而庆幸。这与培养爱国主义感情、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要求很不一致。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善术者”因为腿被摔瘸了而没有为国尽力,理当感到遗憾甚至惭愧,特别是在有那么多战死者的情况下,作为苟活者,应该感到内疚甚至耻辱才是。但“父子”没有,他们只是庆幸,庆幸“堕而折其髀”的灾祸,庆幸逃脱了去战场捐躯”,庆幸继续活下去的福气。
这里没办法去讨论战争的正义与否,毕竟只是一则寓言,是为了诠释一个道理而演绎的故事。如果单从祸福相互转化的关系去看,对这则寓言不能有什么非议。但既然选入了中国的学生教材,就应该特别在乎是否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了。
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
四德仪邦族,三迁奠里门。姑宁忧疾痛,子自乐平反。
夏枕方供扇,薰堂甫种萱。那知秋暑退,无复御轻轩。
极目真空阔。倚巉岩、屋峦竞瘦,老松都活。澒洞荒寒非世境,昏晓阴阳荡割。
更古木、冷烟轇轕。虎迹龙湫经过了,一枝筇、几被罡风夺。
才到得,乱蜂末。
峰巅小阁危堪掇。嵌崎嵚,呀然如窦,拳然如钵。只怕石栏凭不稳,败叶欲随秋脱。
况恰对、崖门初豁。我爱湖光能入望,约他年、再与攀萝葛。
看夜半,阳乌渴。
我佛如怜国债深,山河大地变黄金。莲台冷袖兜罗手,半壁尘丝古殿阴。
荡岩霏、弄晚点荒寒,渔灯两三星。叹风流残霸,湖山灵气,空葬倾城。
一镜吴波变沼,花雨洗蛮腥。片石兴亡恨,玉轸无声。
惟有西江明月,照故宫残梦,梧叶催醒。奈登临愁眼,还向此山青。
更谁吹、乌栖哀调,唤暮鸿、烟际落芦汀。馀情寄,白云题句,连步天平。
岭上梅枝,送春风芳讯,直抵吾庐。陵江一军独进,净扫萑苻。
鸣琴未几,便承恩、五马前驱。比当日、东山折屐,老怀欣幸奚殊。
恨恨潢池盗弄,奈衰龄蹇足,空守乡闾。行间代余宣力,赖尔诸雏。
角巾私第,待他年、鸠杖归扶。还试问、元侯经训,何如黄石公书。
列郡歌岑晊,孤城颂李膺。文华仙掌露,人品玉壶冰。
画本黄荃学,诗兼毕曜能。关河千里道,风雨十年灯。
荐鹗知无忝,登龙贵早承。朔云低紫禁,东璧映青绫。
郎署新帷幄,儒门古豆登。鼋梁初隐见,羽檄遂飞腾。
军事诸曹服,元僚太守称。芙蓉秋独卧,骠骑日同兴。
众仰宽民力,谁堪作帝肱。扫除尘澒洞,屏蔽雪侵陵。
野戍销锋镝,田家罢棘矜。昆崙天柱正,宸极泰阶升。
顾此心常切,多君兴远乘。崇桃红雾敛,丰草绿波增。
喻蜀汉司马,归吴张季鹰。宦情轻比蜕,行色澹于僧。
三洞金晶发,双溪白练澄。过家饶赏咏,来纸细缄縢。
蜿蜒辞夷皋,迢递陟穹巘。绵绵千万峰,苍秀入遥见。
既疲犹穿云,小息仍下阪。崎岖到祠庵,高桧挂日晚。
人家绕稻田,窅然复平远。园庐接烟火,篱落散鸡犬。
虽知非仙源,谅亦乐农畎。卜居兹未能,抚景徒缱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