殢人娇·或云赠朝云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年老容衰,恰好进入维摩清净无欲无垢的状态。天女在维摩室中散花,室小无任何妨碍。红色口唇似用筷子点画,改变年少时的发髻形态显得更美。这些事,千辈子万辈子的情爱仍在。

热心事业及其胸怀,表现于情感和仪态上。在关闭的窗下,收拢头发,凝聚眉头。明天就是端午,将要编织兰草来佩带。探寻一首好词,要书写在裙带上。

注释

殢人娇:词牌名。

朝云:苏轼侍妾,姓王,钱塘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纳,随苏轼南迁至惠州,绍圣三年(1096年)卒,年仅三十四岁。

维摩境界:佛家清净无欲的境界。维摩,维摩诘的略称,佛教菩萨名,对佛法义理修养很深。

箸(zhù)点:用筷子点上一个圆点。箸,筷子。

髻鬟(jì huán)生彩:形容头发式样美丽。

千生万生:千辈子,万辈子;永远。

人情态:能打动人的情态。

敛云凝黛:收拢云鬓,凝聚眉头;形容严肃端庄的姿态。

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

纫(rèn)兰为佩:编织兰草来佩带。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赏析

  上片,词人描写了自己与朝云二人的自然体态与清净的心境。“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词人贬到惠州,已年老容衰;然而他的心地进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维摩清净无欲的境界。值得词人晚年自我欣慰。而朝云呢“空方丈、散花何碍。”她随词人南迁,仍年青貌美,陪伴词人度着贬谪生活。在“方丈”的小天地里学佛,且如同天女散花,与词人一同切磋佛教教义,终有助于词人成为维摩式的心地澄明的佛家人。此等描叙,不是词人的创作虚构,而是他“清净独居一年有半”的真实写照。朝云在他心中是位可爱的女性人物。所以朝云那“朱唇筋点,更髻鬟生彩”的美丽动人的形象仍在他笔下闪光。东坡表明他爱朝云胜于教徒爱教,够虔诚的了,只好又拿出佛教的轮回思想,“千生万生只在”,永远海誓山盟,铭刻于心,付诸诗文。

  下片,回忆美好往昔,祝愿朝云来日健康。“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曾记得,你那乐于助人,成全先生的事业,你那“一生辛勤,万里随从”的宽阔胸怀,就表现在你的高洁的情感与媚人的仪态上。曾记得,“闲窗下”,挑灯伴读,学习佛经,又是那样的“敛云凝黛”,严肃之至,好不欢快。很快,词人从回忆的镜头中化出,回到面对面的梳妆台前。看“明朝端午”,万人欢庆传统佳节。在众多的活动中,词人认为最有意义的是学古人而“佩兰”。屈原在《离骚》中就赞赏“纫秋兰以为佩”的节日服饰。它既能健身芳心,又能给人以审美情趣,所以词人嘱咐朝云“待学纫为佩”,以此让朝云表现出高洁的形象。朝云只觉东坡对自己太好了。不过许多的诗文是言有尽而意无穷,长久的心愿便是要求东坡“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作为终身的记念。

  全词写词人对朝云的深情,深化到如佛教徒对待释迦牟尼那样虔诚的程度。涛涛夜话道家常,情思绵绵无尽期,诚可谓“略去洞房之气味,翻为道人之家风。”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五月四日。是时,东坡在惠州贬所已是第二个年头了,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想到自己的侍妾朝云,于是作此词表示崇敬,祝她健康。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先以一诚格,斯能众正招。
要来堂下蔑,勿狥帐中超。

日落西南第几峰,断霞千里抹残红。上方杰阁凭栏处,欲尽馀晖怯晚风。

太微星斗拱琼宫,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鬬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毋论踯躅三辅,且共沈冥一卮。为郎我甘牛后,纵饮汝亦鸱夷。

比邻万里长在,片言千秋所遗。抗手诘朝为别,太行白云纷驰。

开卷江郎一序存,文章知己共论昏。安知梦里潇湘雨,筠管斑斑有泪痕。

三宗虚谷主西江,律髓精华每卷藏。珍集为君单管得,故应换骨检神方。

平生痛饮号专门,逸气旋乾复转坤。孔坐年来客常满,直须一日倒千樽。

我居双髻峰,峰云尝相护。云里忽逢君,不畏潭龙妒。

荏苒十八年,梦巾时一遇。今昔非有殊,须发徒苍素。

譬如云隙月,随处时偶露。不知东升乌,何有西沈兔。

明明双眼孔,谁者为新故。薪易火居然,千秋为旦暮。

同君宿郊庵,四目还相注。回看双髻云,南飞绕湘树。

山前孤戍水边营,落日无人已断行。瓯脱数家门早闭,轒温千帐火宵明。

白摧野草狼同色,秋入榆关雁有声。最是不禁横笛怨,海天秋月不胜情。

在俗心不俗,尘里不沾尘。处身中正,何妨闹市与山林。践履不偏不易,日用无争无执,只此是全真。方寸莫教昧,便是上乘人。采元精,炼元气,复元神。三元合一,自然鼎内大丹凝。更把玄风鼓动,天外迷云消散,慧月朗然明。叩我第一义,江上数峰青。
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
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

多生定拟蕊珠仙,此日风流更宛然。几见名姬为紫玉,欣逢佳偶即青莲。

香心似雪姿尤丽,秀句惊人骨亦妍。最喜麟儿抛枣栗,书声共映绿窗前。

一入招提境,浑忘尘世踪。昙花飞扑马,法雨洒降龙。

台殿丹青古,林峦紫翠重。香朝常供佛,齐午不鸣钟。

梅蕊晴薰雪,葭灰暖逼冬。追陪人杂遝,语笑气从容。

鹿女衔花献,山僧煮茗供。静中闻一鸟,幽处见双松。

览胜贪如画,谈玄悟彼宗。题诗纪良会,红日转西峰。

高城秋色深,瑟瑟寒飙至。侵晓倚南楼,青天来雁字。

节序过授衣,黄菊惊离思。展矣怀君子,卓荦才未易。

昨日拆缄封,宛转深情致。上言秋雨多,窗兰向憔悴。

下问归来期,循讽潜制泪。人事多乖舛,关山隔迢遰。

虽无帷车来,空愧宝钗寄。欲行还踯躅,暮野忧魑魅。

长吟感萧飒,浩叹悲阴曀。眺望连日夕,反侧不能寐。

转蓬离本根,飞扬满天地。冈松与涧石,岁晚同心契。

杜诗诧蜀险,高有石匮阁。安知居庸口,可掠太白脚。

马行已崇巅,鸟度尚层壑。林蹊旷迷辙,崖井荒留幕。

俯疑日沈车,阒若风鼓橐。玄云倏扬旟,朱霞粲涂鞟。

数驿程匪赊,袭裘寒更薄。客魂逢酒销,鬼胆因诗愕。

蟠木将为容,胡绳未宜索。严召戒晨趋,澄旻际秋廓。

紫微晶焕烂,瀚海气冥漠。腰无两鞬属,道有五丁凿。

弭辔谁所援,还衡犹屡错。小息树吟旌,争先厉词锷。

非开石首筵,似听郾城柝。巨敌无前勍,偏师当后却。

毓秀分明五指连,孤高雄峙斗牛前。词臣视草金闺晓,学士封题紫阁年。

述作千秋藏石室,峥嵘常日带绯烟。非关梦彩方能赋,赓和长依尺五天。

洪崖山下一臞儒,碧玉岩边抱病夫。永日翛然无复事,人欺憔悴鬼揶揄。

昔有高人示化权,曾随杖锡涌甘泉。
岩穿细孔成池沼,香积僧庖待涤蠲。

钱王造罢金涂塔,馀金十瓶汴京纳。国家事果由书生,卧榻之前鼾睡成,臣未发书何用惊。

呜呼赵普村学究,贪恣召赂有馀臭,史官执笔不汝宥。

雨止月未上,萧萧枫叶丹。柁声放溜急,帆影入云寒。

村酒难成醉,旅愁耐可宽。扣舷何处客,渔火在前滩。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