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滁州欧阳永叔

昔读韦公集,固多滁州词。
烂熳写风土,下上穷幽奇。
君今得此郡,名与前人驰。
君才比江海,浩浩观无涯。
下笔犹高帆,十幅美满吹。
一举一千里,只在顷刻时。
寻常行舟舻,傍岸撑牵疲。
有才苟如此,但恨不勇为。
仲尼著春秋,贬骨常苦笞。
后世各有史,善恶亦不遗。
君能切体类,镜照嫫与施。
直辞鬼胆惧,微文奸魄悲。
不书儿女书,不作风月诗。
唯存先王法,好丑无使疑。
安求一时誉,当期千载知。
此外有甘脆,可以奉亲慈。
山蔬采笋蕨,野膳猎麏麋。
鲈脍古来美,枭炙今且推。
夏果亦琐细,一一旧颇窥。
圆尖剥水实,青红摘林枝。
又足供宴乐,聊与子所宜。
慎勿思北来,我言非狂痴。
洗虑当以净,洗垢当以脂。
此语同饮食,远寄入君脾。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从前阅读韦应物先生的集子,有许多在滁州写的诗句。
他以焕发的文采描绘当地风土,上下求索,写尽幽深奇妙的自然景物
你如今来主管这个州郡,诗名正好跟韦先生并驾齐驱。
你的才情像江海一样浩渺,广阔得望不到边极。
落笔宛如高高扬起的船帆,十幅帆又被顺风吹得满满涨起。
一开船就走一千里,只不过是顷刻须臾。
哪儿像普通人行舟,傍着河岸撑篙、牵缆费尽力气。
你的才情是那样高华绝世,只遗憾写作还不十分努力。
仲尼写成《春秋》一书,一字寓褒贬,宛若鞭打痛到骨髓里。
后世每个朝代都有史书,善和恶毫无遗漏。
一一载入典籍你能洞察事物,分辨体式类别,就像明镜照出丑妇和美女
刚直的言辞让鬼魅吓破了胆,深寓褒贬的诗句使奸人悲伤战栗。
不去描写儿女的相思恋情,不去创作风花雪月的诗句。
只须保存上古的礼法、准则,好坏是非不容混同一体。
哪儿会求取一时的声誉,应该期望千载以下的知己。
当地还有美味的食物,可以奉养老母和亲戚。
山中采摘来竹笋、蕨菜,想吃野味就把麋鹿猎取。
切细的鲈鱼自古就认为非常鲜美,如今且把烧熟的山禽肉当成美味。
夏天的果实又是那样繁多,每一种以前就很诱人食欲。
水中的菱藕之类有尖有圆,枝头果子有青有红在那树林里。
这些东西足以提供宴饮的欢乐,使你能够安心居住在此地。
切莫一心想北归返回京都,我这番话并不是狂言痴语。
洗去尘俗的烦恼要用佛家的净水,膏脂才能够洗尽污秽油腻。
我说的话就如饮食一样重要,远远地寄上望你深深记在胸臆。
注释
韦公:指中唐诗人韦应物(737-789),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曾任三卫郎,吏部员外郎,滁州、江州刺史,左司郎中,官终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有《韦苏州集》十卷。以田园山水诗著称。
烂熳:焕发,此指文采焕发。
风土: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
穷幽奇:谓写尽幽深奇妙的自然景物
“名与”句:谓欧阳修与韦应物一样驰名海内。
上:犹言“如”、“似”。
寻常:指寻常人,一般人。
行舟舻(lú):即行舟。舻,船。
恨:遗憾。不勇为:谓欧公写作尚不够多。
仲尼:孔子(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春秋:编年体史书,相传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所记起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凡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
切(qiè)体类:深入事物的体式、类别。
“镜照”句:谓欧公所作诗文如镜照人,妍媸毕现。
嫫(mó):嫫母,古代传说中的丑女,黄帝时人。
施: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后常用作绝色美女的代称。
直辞:刚直的言辞。
微文:意含褒贬的文字。奸魄:指奸佞之人。
先王法:犹言上古的礼法、法则。
甘脆:美味的食物。
亲慈:指母亲
蕨(jué):菜名,嫩叶可食。又名拳菜、紫蕨。
野膳(shàn):犹言“野味”。膳,所食之物。
麏(jūn):兽名,指獐子。
麋(mí):兽名,麋鹿,鹿类。
“鲈脍”句:用晋张翰事。
脍(kuài),细切为脍。
枭炙(xiāozhì):泛指野禽肉。枭,猛禽,昼潜夜出,俗称猫头鹰。通“鸮”。炙,烧烤的肉。推:推赏。
细:谓种类繁多。
水实:指菱藕之类。
青红:指桃、杏、梨等水果。
慎勿:切勿。北来:指返回京都。
净:指佛教所用净水,能洗去尘俗之虑。
垢(gòu):污秽。脂:油脂。
同饮食:意谓和饮食一样重要、不可缺少。

赏析

  这首诗先把欧公与唐代诗人韦应物相提并论。且盛赞欧公:“下笔犹高帆,十幅美满吹。一举一千里,只在顷刻时。”然后就此生发,勉励欧公尽其才力写作诗文,以达到惩时救世的目的,从而光照千古。诗人还着重劝勉欧公安于滁州生活“慎勿思北来”,言外之意也就是望其坚持刚正的政治立场,而不要有丝毫妥协,用意十分深切。

  诗开篇借读韦应物诗集谈及对滁州的印象,实则借韦赞欧。接着“君才上江海”以下六句赞美欧阳修在文学上的贡献。然而这样有才能的人士,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就像傍岸撑船一样,滁州毕竟地小,先生的才能是不能得到很好施展的。一个“恨”字包蕴了诗人对政坛变迁、朋友遭贬的愤懑之情,同时也是诗人对自身遭际的不平之鸣。

  接着诗人以孔子著《春秋》为例:“虽然孔子曾经遭受‘贬骨’、‘苦笞’之厄运,但历史是公平的,所以我们要坚持‘直辞鬼胆惧,微文奸魄悲,不书儿女书,不作风月诗’的气节。”这实际上是朋友之间的相互勉励,商定二人要继续以文学作为斗争的武器,用诗歌的美刺传统,来干预现实,改造社会“人事极谀谄”的不良士风。由此可以见出梅尧臣的文学主张,他提倡不著空文,不谈风月,实际是儒家秉笔直言的直史精神,包含着诗人身在山林心在朝野的济世情怀

  最后诗人郑重嘱咐朋友“慎勿思北来”,实际是对当时政治形势的一种回避。当前政治形势变化莫测,两人虽然不忘他们的政治理想,但如今还是暂避为好。满腔政治热情却迫于形势不得释放,兼济天下之志只得暂以明哲保身代之,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感慨是可想而知的。

  欧阳修《朋党论》所说:“君子以同道为朋”、“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义,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其济。”这首诗正可证明此理。全诗侃侃而谈,毫无顾忌与保留,于义理则为高论,从艺术方面推求则嫌其拙直,略欠情韵。

创作背景

  欧阳修于公元1045年(仁宗庆历五年)贬为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知州,至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这首诗为诗人劝勉欧阳修而作,写于庆历六年,其时诗人在许昌任签书忠武军节度判官。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猜你喜欢
霜风飒飒溪山碧。寒波一望伤行色。落日淡荒村。人家半掩门。
孤舟移野渡。古林栖鸦聚。著雨晚风酸。貂裘不奈寒。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驼褐倚禅榻,丝鬓扬茶烟。谁知老子方寸,历历著千年。

试问汗青馀几,一笑腰黄萦梦,我自乐天全。出处两无累,赢取日高眠。

八千里,西望眼,断霞边。弁苍苕碧,随分风月不论钱。

执手还成轻别,何日归来投社,玉海得同编。经世付时杰,觅个钓鱼船。

月满空山青不流,仙人来赠紫云裘。一尊高卧藤萝上,醉杀华阳万里秋。

屿南山水新宁少,况是君家茂林妙。林间潇洒薜萝衣,双舄飘然淩翠微。

连岚过雨看城黛,片片云来度沧海。谁识孤云是此心,此心更在孤云外。

萧散无心任去来,因风几度到瑶台。暝随西顶龙飞去,晴带空江鹤共回。

自言放浪云林久,大道由来贱刍狗。曲几冥看老氏书,衡门静对先生柳。

乐山楼上兴悠悠,遥惟却卷横湖秋。一声长笛飞霜里,云影离离半寒水。

壶公醉墨天下闻,况是仙都鸾鹤群。而余大梦独未觉,不知云为君兮君为云。

更与何人共寂寥,竹君时引到溪桥。是家大似东郭子,能使人之意也消。

年年客里见飞鸿,成阵成行上碧空。杳杳江湖寻故侣,萧萧芦苇下新丛。

翱翔已出云霄上,饮啄宁来沼沚中。今日似君归去好,扁舟一夜起东风。

君家种竹蜀江旁,高与蚕崖势颉颃。已树旌旗分部曲,更鸣琴瑟应宫商。

蛟龙并逐波涛化,虎豹曾因雾雨藏。兄弟至今俱宦达,未应开径接求羊。

我愿遁居,隐身岩穴。宠辱弗荣,谁能羁绁。

凉飙肃晴野,清磬隔前林。古寺行人少,寒山落叶深。

孤筇随竹影,一径入萝阴。渐觉禅居近,空香引道心。

强邀女伴上层楼,万叠云山望里幽。共喜岚光添粉本,肯因柳色感云浮。

垂纶我羡姜诗鲤,扣角谁歌宁戚牛。傍晚钟声听隔院,吟成馀兴尚难休。

台上小留归客,台前稳系扁舟。
三宿翠微阁上,一程白帝城头。

鼎创新亭静更幽,四时景象镇长留。端如和气里谈笑,恍若春风中泳游。

排闼山供蓝色重,凭栏水拥壁光浮。我来登赏无穷趣,好把篇诗与唱酬。

朱砂颜色瓣重台,曾是刘郎旧看来。
只好天台云里种,莫教移近俗人栽。
诗史久不作,此游清兴长。
看山到湘水,随雁过衡阳。
醉裹关河在,吟余草木香。
九歌流落年,想为一沾裳。

洞门常启客来稀,碧草丛边野蕨肥。可笑流年空老大,惭无一德报恩知。

柳色映离筵,春阴咽管弦。孤琴曾入蜀,双旆早朝天。

老有匡时策,贫无负郭田。隐之流泽远,重见咏贪泉。

寝门来哭夜,此月小祥初。风意犹忆瑟,萤光乍近书。
墙蒿藏宿鸟,池月上钩鱼。徒引相思泪,涓涓东逝馀。

白日行吟,看几处、圩田销涨。忽一笑、相逢二老,须眉无恙。

并坐鼓弦茅舍里,旧时作赋銮坡上。忆中书、落笔堵墙看,惊谁饷。

浪踪迹,红尘漾。狂名姓,青楼唱。且我歌子和,子斟我酿。

无妇能弹赵女瑟,有儿聊代邛州杖。说从来、酒圣是毛公,观卿状。

有弟有弟兮雁行,三人将老一弟亡。谁知生别成永诀,魂招不来我涕滂。

鹡鸰在原心衋伤,况我飘泊值寇攘。呜呼三歌兮歌且止,苍生无数遭兵死。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