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圣元年1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俛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此篇与《记游松风亭》作于同时同地。这是一篇写得非常优美的游记,描述自己和小儿子苏过泡温泉和游览佛迹院的一天经历,表达了东坡清素的闲情逸致,以及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此文叙次井然,寥寥数语,描景物如画,详略得当,情景交融。
文章开篇简洁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后即展开具体的描写。首先写白天游览所见,主要写了温泉、悬瀑和佛迹三景,描写时抓住了三景各自的特色。
写温泉,着眼于水温之高:“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因为二人均在其中洗过澡,故体会甚为真切。写悬瀑,着眼于它的形态,由于瀑布高达百仞,悬瀑下的山岩有八九层凹曲,每个凹曲处都形成一个水潭,而“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通过深潭的描写进一步显示了悬瀑水冲击力之大;最后写悬瀑倾泻时“雪溅雷怒,可爱可畏”,虽然只用了八个字,但把悬瀑的形态、颜色、声势和游人的感受都写到了,精练至极写佛迹,着眼于它的数量之多:“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接着写夜游所见,主要写山烧和到江心划船的情景。写山烧虽只用了“火甚”二字,但那火光熊熊的景象写的十分逼真:写“击汰中流”的情景虽只用了“掬弄珠璧”四个字,但那江月倒映水中的美丽姿态和父子二人捧水弄影的幽雅情趣皆盎然于纸上。
最后简写回家后饮酒、进食、醉态、失眠和写作本文的情况,作为文章的结束。
这篇游记,全文不过一百四十字左右,却把白水山一带主要的景观和这些景观的特色都逼真地写了出来,还记了一整天的游览过程,写出了游人的情趣,十分精练喜人,由此可以看出苏东坡文字技巧的娴熟高明。
为问何年,龙战山东,堕此长须。曾阶于尺木,能兴云雨,贮之勺水,便化江湖。
今也卷木,手携在箧,犹见虬髯气色殊。还恨未,向九仙馆里,捋取羊珠。
顾君赠我何如。好准备尊前牙杖需。算虾须虽细,可编帘箔,鱼须甚壮,亦树旌旟。
差胜衰翁,白髭似戟,不中卢仝唤作奴。却自笑,看吟成五字,剩数茎无。
道在凡人日用中,显仁藏用发神功。无余无欠时时在,争奈凡人眼自瞢。
朱明窟宅多神仙,风雨匝踏相钩连。丹鸡白犬尽轻举,羽衣化蝶何翩跹。
玉腰旖旎结束好,栩栩杰出神飘然。人间挞末那足比,世外格韵殊娟娟。
文章炳蔚日五色,古泽不假丹与铅。云峰岩前众香国,玉芝瑶草纷澄鲜。
山光晓浥鲍女馆,酒气夜暖麻姑田。浮花浪蕊不挂眼,惯逐沆瀣凌飞烟。
餐幽猎秀愿亦足,况濯露点明珠圆。碧桃树底芳信早,颇笑结习终难捐。
累累玉茧作春蛹,似涉绮梦非尘缘。精心一缕自经纬,机缄默运真明蠲。
滕王拓本浪规仿,无逸诗笔矜流传。胚胎无灵品粗俗,裁红晕碧空雕镌。
何如此得造化蕴,仙风逸艳通幽玄。我欲唤起葛稚川,遨游八极穷天渊。
归来弭节傍华首,笑狎凤子听流泉。
醴泉味虽旨,饮之令人狂。汤泉性酷烈,灌溉功非良。
异哉黄岭泉,涌出青峰旁。元液泻地脉,远脉通天潢。
入口漱冰雪,触石锵琳琅。一泓浸月色,满涧涵天光。
临之愧形秽,掬焉觉心凉。眷兹润下功,旱岁成丰穰。
涓涓信甘美,陋彼醴与汤。洁士犹故人,相契形已忘。
贪夫试来临,未酌先惭惶。卓彼孤竹子,终古同冰霜。
髡柳稣青,瘢苔褪碧,醉翁仙魄谁招。瘦了斜阳,翁江山色萧条。
孤城一片霜笳起,问玉人、那处吹箫。便游踪、不是重来,也怕魂销。
阑干况是当年倚,唤冶红深翠,曾款轻桡。断梦惺忪,可怜明月今宵。
湖光似恨鸥乡冷,趁东风、卷起春潮。更禁他、残鴂声声,啼过红桥。
广汉无尘独坐中,桂枝摇影上林东。渐分杯茗泉花洁,即照关河雁路通。
到夜盈亏原是定,逢时观赏莫教慵。南华一会蒙庄叟,别有心期与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