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府通判厅记

  余尝读白乐天《江州司马厅记》,言“自武德以来,庶官以便宜制事,皆非其初设官之制,自五大都督府,至于上中下那司马之职尽去,惟员与俸在。”余以隆庆二年秋,自吴兴改倅邢州,明年夏五月莅任,实司那之马政,今马政无所为也,独承奉太仆寺上下文移而已。所谓司马之职尽去,真如乐天所云者。

  而乐天又言:江州左匡庐,右江、湖,土高气清,富有佳境,守土臣不可观游,惟司马得从容山水间,以足为乐。而邢,古河内,在太行山麓,《禹贡》衡津、大陆,并其境内。太史公称”邯郸亦漳、河间一都会”,“其谣俗犹有赵之风”,余夙欲览观其山川之美,而日闭门不出,则乐天所得以养志忘名者,余亦无以有之。然独爱乐天襟怀夷旷,能自适,现其所为诗,绝不类古迁谪者,有无聊不平之意。则所言江州之佳境,亦偶寓焉耳!虽徽江州,其有不自得者哉?

  余自夏来,忽已秋中,颇能以书史自误。顾街内无精庐,治一土室,而户西向,寒风烈日,霖雨飞霜,无地可避。几榻亦不能具。月得俸黍米二石。余南人,不惯食黍米,然休休焉自谓识时知命,差不愧于乐天。因诵其语以为《厅记》。使乐天有知,亦以谓千载之下,乃有此同志者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曾经读过白居易写的《江州司马厅记》,文章说“从唐高祖以后,各种官职可斟酌情势,自行处理,这都不是当初设置各级官职的制度,从五大都督府,到上中下郡司马的职务都没有了,惟有官员的设置名额与所定俸禄还在。我在隆庆二年秋季自吴兴调任邢州任副长官,第二年夏季五月到任,实际上主持郡里的马政,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现如今马政没有什么事情做,只是收接转发太仆寺的文件而已。所谓司马管的那些本职工作,都成过去的事了,真的就如白居易的文章中所说的那样。

  而白居易又说:九江左面有庐山,右面有长江、鄱阳湖,山高气清,景致美好。州郡长官不可观游,惟有司马可以从容徜徉于山水之间,以此为乐。而邢州位于黄河以北,古称河内,在太行山下。《禹贡》提到的衡漳大地全都在其境内。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邯郸也是漳河之间的一个都会,当地的风俗习惯仍然有赵国之风。我一向想浏览它的山川之美,而终日闭门不出,于是白居易所得以养志忘名的游历山川之乐,我也无由得到。然而我独爱白居易襟怀愉夷旷达,能自找适意;看他写的诗,绝不像过去被迁滴的人,流姆无聊不平的情绪,那么白居易所描述的九江那美好的地方,也不过是偶尔寄托而已。虽蛰居九江,难道有什么不自得吗?

  我自夏天来到邢州,不知不觉已到中秋节了,颇能以读书、读史自娱自乐。见官署里面没有书斋,就盖了一间土房,它的门窗向西,下连绵大雨和飞霜时,就无处可避。小桌子、床也不能置备。每月得俸禄黄米两石。我是南方人,不习惯吃黄米饭,然而能宽容安闲,自以为识时知命,大致不愧于白居易.因此我读着白居易的《江州司马厅记》而写了这篇《厅记》。倘若白居易有知,也可以说千年之后还有这样志同道合的人了。

注释

庶官:各种官职。

便宜制事:可斟酌情势,自行处理。

员与俸:指官员的设置名额与所定俸禄。

改倅(cuì)邢州:调任邢州副长官。改:调任。倅:地方官的副职。

莅(lì)任:到任。

承奉:承命奉行。

太仆寺:明代官署名,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

文移:文书,公文。

左匡庐:左,古人以左右代替方位上的东西。匡庐,即庐山。

江、湖:指长江与鄱阳湖。

守土臣:镇守地方的官员,指州郡长官。

古河内:黄河以北的地方,约相当于今河南省与河北省南部一带。

夷旷:闲适放达。

秋中:秋季之中,指中秋节,即农历八月十五El。

霖雨:连绵大雨。

休休:安闲、安乐的样子。

差:略微。

赏析

  这篇文章一共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引述白居易文章中的相关语句,表明自己的心态。第二段以江州山水之美与邢州环境作比较,体现了自己的感情波澜起伏。第三段具体写自己住处的恶劣环境和以书史自娱的心境。全文合理运用对比的方式,摹仿白居易的笔触,通过将自己与白居易作对比来表达了自己内心压抑的情感以及不满的情绪。

  第一段的开头有如神来之笔,引出唐代曾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作者正是读了他的《江州司马厅记》。这一段的文字是不动感情的,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潜在意思已经不言而喻了。第一段引述白居易文章中的相关语句,说明自己主管的马政是无所事事、独奉文移的闲职。并用“司马之职尽去”之语,点明了自己的处境与千年前的江州司马何其相似。

  第二段是以江州山水之美与邢州环境作比较,说明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犹有赵之风”,不类江州之佳山水,所以也不能和江州司马那样“养志忘名”,只能心仪其“襟怀夷旷,能自适”。第二段感情波澜起伏。白居易谪居江州,犹有匡庐江湖之佳境可供养志忘名,可自己却是什么也没有,与之相比处境更差。但是,白居易虽然是个迁谪者却没有无聊不平之意,胸怀夷旷,能怡然自得,是归有光所赞同的。因此,“虽微江州,其有不自得哉”一语,既是说自居易,也是在说作者自己。

  第三段具体写自己住处的恶劣环境和以书史自娱的心境,实是以干载之下江州司马白居易的同志自居而自表心迹而已。结尾处点睛之笔说得很明白:儒家的“乐天知命”的思想,是白居易和归有光所共有的。

创作背景

  明穆宗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夏天,作者到邢州就任马政通判。担任了一个清闲职务,而且是明升暗降,这对作者是政治上的打击,使作者有压抑不快之感。作者由“司马政"联想到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遭遇,于是写下这篇散文来将自己和白居易作比较。

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猜你喜欢
惟以明发,有怀载殷。
乐盈而反,礼顺其禋。
立清以献,荐欲是亲。
于穆不已,裒对斯臻。



穆穆天子,告成岱宗。
大裘如濡,执珽有颙。
乐以平志,礼以和容。
上帝临我,云胡肃邕。
兰枯菊槁。是返魂香入,江南春早。谷静林幽人不见,梦与梨花颠倒。雪刻檀心,玉匀丰颊,妆趁严钟晓。海山么凤,绿衣何处飞绕。
竹外孤袅一枝,古今解道,只有东坡老。莫倚广平心似铁,闲把珠玑挥扫。桃李舆台,冰霜宾客,月地还凄悄。暗香消尽,和羹心事谁表。

燕子来时天已暝,海棠开后寒犹劲。片云笼月月笼花,花下珠帘帘外影。

银烛点残芳酒冷,荼蘼枕上余香靘。玉儿春睡太瞢腾,一夜东风吹不醒。

断肠直,春梦池塘自碧。吴笺恨零落旧题,别后湖山总无色。

凄凉恋去国。同识蜉蝣过客。低徊处,春树暮云,江鲤沈沈素书尺。

南游共萍迹。记载雪连桡,吟月移席。一官直等嗟来食。

愁万里蓬转,十年匏繫,长安漂泊似传驿。但魂绕关北。

哀恻。岁时积。叹蜀锦江空,秦镜尘寂,瑶华玉匣伤心极。

怕腹痛回轸,感音邻笛。招魂何处,泪万点、当酒滴。

尔本能言鸟,羁栖误此生。众方怜彩翠,天苦忌聪明。

月下离群思,花间唤婢声。居然成往迹,留架在前楹。

单骑曾先万马群,绿林诸盗伏斜曛。要令孟获怀诸葛,又见曹军怯赵云。

千里仁风行若偃,三年炎毒坐如焚。平生丰采倾朝野,蠢尔羌夷岂不闻。

百战休论盖世功,鸿门宴罢霸图空。虞歌慷慨孤灯下,楚业消沉一炬中。

露湿古墙秋藓碧,霜含老树夕阳红。英魂若到彭城路,忍听高台唱《大风》。

夜来雪花如掌大,无事闭门但眠卧。僵牛死马非所虑,天翻地裂畴能那。

近时好事最者谁,徽州郑生差爱我。瓮头春酒不馀沥,天明梳洗午尚坐。

北风其凉二仪闭,雪吹飞沙映天过。老夫畏寒淣无力,生也乃是雄豪佐。

梁园之陌平若掌,放兔呼鹰无不可。不然骑驴学尔祖,乘兴一鼓山阴柁。

紫微谈道渺无津,逸步飘然叹绝尘。
但向函关迎老子,不知郑圃有真人。
数丝雪发神弥莹,一点金花意自春。
莫谓余衰难语此,胸中勇气尚轮囷。
冥冥云出溪,浩浩风薄木。
湿烟驱不散,映岫森雨足。
场功既云毕,麦陇望已绿。
矧予岫一事,屏处谢追逐。
霜空晴固佳,雨暗亦所欲。
悠悠老大心,万事付所属。
独敢私言润,活尽新栽竹。
短策行行一里余,松林过雨步徐徐。
半泓墨沼窥遗迹,数仞龟峰望远墟。
石磴夏凉墨荔合,山扉昼寂绿蕉舒。
夕阳突兀浮图影,送目长天罨画如。

东西万古石梁存,潮落潮生几处痕。一水中流通鹢棹,两山相向过龙门。

楼台依约高藏寺,烟树迷茫下有村。风便未登聊问俗,诗成秪自引壶尊。

燄燄阳刚破宿阴,八荒民物动欢心。得时行道男儿事,岩谷幽居不要深。

雁飞云抹欹斜字,鱼跃波摇出没星。

飘然楖栗横肩去,梦入邪溪旧来处。一笠应辞燕市尘,孤篷好听江南雨。

怊怅庞眉问信稀,樵风泾口鹤重归。几时也泛山阴棹,乞敢天花糁衲衣。

少年不可恃,千载何悠悠。曜灵常西驰,逝川但东流。

阳春方骀荡,倏焉凌素秋。人生在一世,譬若江上鸥。

亮无松乔寿,不死非可求。达者垂大观,卒岁且优游。

忧伤以终老,无乃拙身谋。永言难尽意,别泪忍复收。

行矣各自爱,相期励前修。

亭亭古昆丘,上有琼树枝。仙人居其间,服食忘神疲。

朝驭羲和车,夕味金台诗。我尝与之游,中夜梦见之。

御风周八极,迥焉人世违。青云忽氤氲,白鹤长鸣悲。

以兹婴世网,一堕东海涯。安得浮丘公,挟舟候安期。

禅舍因吟往,晴来坐彻宵。
春通三径晚,家别九江遥。
巢重禽初宿,窗明叶旋飘。
住期应未定,谢守有诗招。
阚公山绕阚公湖,舍宅年犹记赤乌。
寂寂寺门霜叶里,水禽飞上石浮屠。

鹿耳门双列,浮光耐远观。茫茫迷绝岛,淼淼涌层澜。

巨浪风中起,扁舟水上安。涵天连一色,隔岸叠千峦。

遣兴聊潜听,临流自得欢。蓬瀛当不远,槎泛对漫漫。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