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诗四句,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
诗的开头两句是追忆。“去年今日此门中”,点出时间和地点,写得非常具体,足见这个时间和地点,在诗人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难忘的记忆。第二句是写人,诗人拈出一个人们犹知的形象——桃花,春风中的桃花人人都知道是何等的艳丽,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红艳,则“人面”之美可以想见;再者,本来已经很美的“人面”,在红艳艳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显得更加青春美貌,风韵袭人。一个耀眼的“红”字,正是强烈地渲染出这种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气氛。面对着这一幅色彩浓丽、青春焕发、两美相辉的人面桃花图,不用说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态,诗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欢爱和兴奋,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
下片则是说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树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树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从故事情节来看,这是一首即兴的诗,它给人看到的似乎只是两个简单的画面——桃花相映着的人面,人面去后的桃花。但是,由于人物的活动贯串其间,由于画面与画面、画面里(桃花)与画面外(诗人)的对比、映衬,便巧妙地显示了人物感情的发生、发展和起伏跌宕的变化,诸如初遇的脉脉含情,别后的相思,深情的重访,未遇的失望等等,都或隐或现地表达出来了。全诗自然浑成,犹如从心底一涌而出的清泉,清澈醇美,令人回味不尽。
“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是可以写成叙事诗的。作者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习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雨霁秋高最萧洒,北城登临俯原野。海外归来多感伤,脉脉江山待来者。
胡子可人能醉我,共看落日天边泻。吾侪未知所归处,复际中原动兵马。
丈夫忘世乃大雅,谋国区区策殊下。道旁茅屋犹有人,岁晚鸡豚足相社。
阁雨牵云湖不流,遥怜琴酒在山楼。客中亦有閒愁思,但见湖山便不愁。
蜡烛一寸长,照我万古心。人寿不得如天地,何况天地终湮沉。
今年舍我去者三百六十日,去日之日,来日之日,倏忽往还成古今。
古今今古转相迫,大地茫茫同作客。当前错过骓莫追,西方未明东方白。
人人尽道明日是明年,忘却今年今月今日与今夕。
今夕云何,岁月无多,膏火自煎烁,金石潜销磨。一元十二会,刹那还刹那。
刹那刹那那更得,时乎时乎胡可失。北风吹霜疾如箭,犁星既没水生骨。
东邻沽酒守庚申,南舍焚香祠太一。山翁不知老将至,曲枕右肱舒左膝。
天鸡啼破梦中春,一道神光生白室。大声唤起隔年人,此时正是腊月三十日。
华圃倚崇墉,飞观凌白日。招寻偶同游,登陟遂閒逸。
逍遥览芳茜,结构转幽密。亭深碧筱茂,倚挺丹泉溢。
虚旷周远阡,岧峣促危膝。回飙洒窗牖,朗咏散缥帙。
仙依李郭棹,绮振王杨笔。慕往叹暌离,俯来继前述。
忧伤感蜉蝣,局促展蟋蟀。勿为逝波惜,且共赏瑶瑟。
天上玉轮满,露气桂丛浮。举杯劝影忽忆,之子别三秋。
想见长安独客,羞向朱门裾曳,遥夜看吴钩。一样对清景,回首思悠悠。
记少日,潘杨戚,竞风流。文坛夺帜,只道联步上瀛洲。
叵耐姮娥不爱,偏显晶光此际,两地照离愁。何处管弦沸,扶醉上琼楼。
岭上勿先春,窗前芳信溢。风微香远来,月淡花疑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