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称作山翁慵懒自在,世间纷繁杂乱的万千事物与我何干。
花如果能够解读人的心意会生出很多闲事,石头虽然不能讲话但却能惹人喜爱。
明亮的窗边,茶几素净,高高地戴着乌角巾,于茂密的竹林中信步。
等到年纪大了自然有老天来收留,即便所处之地极小也未必贫瘠。
山翁:作者自指。
懒是真:语本杜甫《漫成二首》其二:“近识峨嵋老,知余懒是真”懒,指心情闲散,不愿过问世间的事。
纷纷外物:世间纷繁杂乱的万千事物。
解笑:懂得笑。
可人:使人满意。
素几:朴素洁净的几案。
岸乌巾:推起头上戴的黑头巾,露出前额。形容衣着简率,冠带随便。
无锥也未贫:语本《景德传灯录》:“乃有偈曰:‘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无卓锥之地,今年锥也无。”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说是即便无立锥之地,也不算贫。
这首诗暗藏着诗人向佛向道的隐逸之心。“自许山翁懒是真,纷纷外物岂关身”,诗人此时年岁已高,两鬓染霜,自号“山翁”,又道自己“懒是真”,充满了自嘲的意味。而面对红尘琐事,驰骛追逐,他摇头笑叹,这些身外之物岂与我相关。从诗人的话语中故能知晓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的高洁情操,但真正隐含在情怀之下的不过是浓重的失望,以及消极的隐遁之心。
“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颔联诗人对比花与石来阐明他的隐逸之心。表面上他似乎是在赞美“讷言”之人,但仔细想来,人若处于朝堂之上、市井之中,“解笑”必定逃脱不了;唯有在山林之中,与自然相融,这才不需言语。而在他看来,庙堂之上的巧言令色之人,就是那“解笑”之花,而诗人是不屑与之为伍的。
“净扫明窗凭素几,闲穿密竹岸乌巾”,这是诗人描绘自己闲居之时的悠游姿态,表明自己隐士的身份。简朴而自由,这是诗人美化了自己的赋闲时光。
“残年自有青天管,便是无锥也未贫”,在尾联中,诗人任情于天地之间,豪言道:风烛残年也不用忧虑,命途自有苍天掌握,即使是赤贫到无立锥之地,只要心灵充盈,自由自在,我依然不处于穷困境地。
这首诗以“纷纷外物岂关身”为核心,将作者自己闲居的志向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地剖于读者面前,让读者能深入了解诗人的高雅志趣。同时也应看到,这种隐逸的背后,其实也不过是对药石罔效的南宋朝廷深深的失望。
这首诗作于庆元二年(1196年)秋,当时作者闲居山阴,创作了这首自己老年被迫脱离主流社会而闲居“世外”的惬意生涯及其美好感受的诗作。
秋风下南国,江上来飞鸢。江头估客几千辈,其中别有东吴船。
吴儿解作吴中曲,扣舷一唱悲歌续。乍回别鹤下重云,一叫哀猿坠深木。
曲中山水不分明,似是衡山与洞庭。日出长风送舟去,祗留江树青冥冥。
湘山削立天之角,五岭盘纡同一握。嵚崟七十有二峰,紫盖独不朝衡岳。
万里江天木叶稀,行人相见各沾衣。寄言此日南征雁,一到春来早北归。
秋风落叶露为霜,美人去我天一方。只知朔雁翔南去,宁解鱼书可寄将。
分开尺素朔生手,濯濯芙蓉倚杨柳。金丹荧荧伏鼎灶,宝剑时时拂河斗。
仙韶本是清都乐,欲奏人间舞群兽。去年送别吴王台,屐齿微踪长绿苔。
相思每望秦川月,寄信俄逢越使来。越使能寄书,不知书中意何如。
君能寄诗卷,不知我肠车轮转。李白上天鲍照没,此声何处君留得。
霞为衣兮月为泽,金光草兮换君骨。二子雄风不可寻,九霄星露夜沉沉。
但看一片千年月,悬向青天照我心。
又江南、落花时节,故人一别如雨。酒镫分影沧波梦,变尽白云今古。
君莫舞。更闻道、蓬莱西有仙槎路。天风待举。看兰雪吹襟,松霞劝盏,都恋五湖侣。
还记取。十里金烟翠雾。年年游衍佳处。丛铃碎佩多瑶怨,分得半囊愁句。
君且住。奈疏俊风怀,已是沾泥絮。遍侬倦旅。对花老荒钿,酒醒残篴,馀思渺南浦。
鹿鸣美野草,君子贵赠言。闻善乐相告,此义古所敦。
若人信名世,乘运佐羲轩。观风练国体,游艺䆒词源。
求友及薄劣,作赋贲丘园。感彼诗人语,何以报玙璠。
曰余嗜朴学,自信莫能谖。举俗不见是,惟君期讨论。
立言非不朽,功德鲜常存。逐末事终小,得一道斯尊。
外物弃浮云,贵已养灵根。愿招同怀客,共入无穷门。
隐几方熟睡,故人来扣扉。一笑无言说,清坐澹忘机。
衣上松萝雨,袖中南涧薇。知尔山中来,山中无是非。
三十不娶妻,四十不出仕。逍遥岩岫间,翳名以自肆。
何曾问理乱,岂复陈美刺。高怀如汉阴,终老无机事。
血战江城万鼓催,悲风特地起泉台。从前富贵称廊庙,此日纲常系草莱。
铜岭夜残鸡舌远,曲江秋晚鹤声哀。山堂集取蝉蛙语,狐笔他年一例裁。
崇高极富贵,岩壑见朝廷。盘道屯千乘,列柏栖廷灵。
伊来圣皇游,非余德敢升。良月蠲吉朔,攀天叩明庭。
时雨应泠风,开烟出丘陵。仙华润春丹,交树盖秋青。
肃肃洗神志,坦坦跻元扃。既知中天峻,不待超八纮。
翼如两嶂趋,纬彼四岳亭。将睹三光正,端居心载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