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落星寺四首·其三

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燕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落星寺的房屋隐藏得多么幽深,龙图阁的老翁曾来这里呈诗才。

小雨遮山,游客久久地闲坐;长江接天,帆影缓缓地驶来。

休息起居的室内清香阵阵,仿佛与尘世隔绝;而优美绝伦的壁画又有谁来赏爱?

千门万户的层层僧房好比蜂窝,青烟缕缕,僧人煮茶烧的是藤柴。

注释

龙阁:有飞檐的楼阁。即龙图阁。

宴寝:休息起居之室。

牖:窗户。

赏析

这首诗开头两句点出寺院的幽深及寺院吸引着文人雅士的题咏。“开士”就是和尚。“龙阁老翁”是指诗人的舅父李公择,他曾经做过龙图阁直学士,当时颇有诗名。这里其实是泛指历代曾来此题诗的墨客骚人,也含有作者自况的意思。“深结屋”的“深”字是全诗的关键,落星寺坐落在山间深处,因而幽静寂寥,下文便全从“深”字铺展开去。

三四两句是此诗的警句,“小雨藏山”的“藏”字将雨和山都写活了。蒙蒙的细雨,从灰暗的天上飘散下来,密密麻麻的,给天地万象都蒙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似乎要把眼前的一切都包藏在它无边无际的帷幔之中,诗人这里所捕捉的就是这样的形象。“藏山”二字,语本《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这是庄子的想象。而此句是想象与现实的结合,“小雨藏山”,人们司空见惯,然而只有在洞察敏锐的诗人笔下,才能以凝炼的字句再现出这一画面。

天公既以小雨留客,诗人只得在寺中闲坐。偶尔极目一望,那远接天涯的长江上时有星星点点的风帆慢慢驶近,但终因相距太远,像是永远也驶不到跟前。这一句的诗意是从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两句化出。这一联对仗自然工稳,而且一气流走,不露斧凿之痕,但仔细品味,可见诗人锤炼诗句的功夫。这里虽是写景,然而景中有人、有情,“客”是诗人自指,但好客的主人也已隐然可见。这两句于写景中表现了落星寺的清幽僻静,寺院原本深处山中,而山又包围在雨中,整个寺院于是便蒙上了一层迷离惝恍的色彩;而那天际风帆,离寺那么遥远,遥远得恍若隔世,反衬出落星寺的远离尘嚣。

宴寝,指休息安寝的便室。韦应物有诗说:“宴寝凝清香。”(《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这第五句全从此化出。佛寺便室,清香一炷,淡淡氤氲,悠然而至,如同与这山水、佛寺、小雨浑然一体,使人生出与世隔绝的感觉。诗人乘着游兴去看寺壁上的佛画,其中以僧隆的《寒山拾得图》最为妙绝。图画虽妙,但不为世人所知。这一句其实是脱胎于韩愈《山石》中的“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两句。

黄庭坚论诗,有“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所谓“点铁成金”,就是指作者对古人陈言加以变化,便可化腐朽为神奇,成为自己的诗。所谓“夺胎换骨”,依《冷斋夜话》的解释:“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规摹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第五句正是“点铁成金”,第六句则是“夺胎换骨”。这两句着意渲染落星寺的幽静,紧扣着起句“深结屋”三字。

末二句是说:寺中的僧房各各敞开着窗户,像是密集的蜂房一般,而到处都升起了缕缕青烟,告诉人们那里正在以一枝枯藤煮着香茗。枯藤在古代的诗画里经常出现,它不仅给人以凄幽的感觉,而且给人以美的联想。杜甫诗有“蓝田丘壑蔓寒藤”,元代小令有“枯藤老树昏鸦”;在中国画中,青藤、枯藤也是画家笔下的心爱之物,甚至有的画家将自己的名字取为青藤(徐渭);就连书法家也追求枯藤般的笔致。任华称赞怀素的草书说:“更有何处最可怜,裹裹枯藤万丈悬。”赵孟頫《论书》也说:“苍藤古木千年意,野草闲花几日春。”黄庭坚本人能书善画,深明枯藤在艺术中的美学价值。这里的以藤煮茶,是山中雅事,在诗人看来,清冽的山泉,上好的香茗,只有枯藤文火,方可取其真味。从这个意义上讲,最后的一结,笔致轻淡,然而留给了读者无限低回的余地。曲折地体现了寺中幽居的清虚绝俗之情。

这首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从诗律上看,此诗属于拗律,就是故意将句中的平仄交换,造成音调的拗折,使诗句有一种奇崛瘦硬、不近凡庸的风貌。这种拗体所以为黄庭坚及江西诗派的诗人所喜用,是与他们标新立异、出奇制胜的论诗宗旨相关的。

此诗还有一个特点:不用典故,不加藻饰,而全凭诗人烹字炼句的娴熟技巧,以平淡的语言写出,这在黄庭坚的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中国古代有所谓“白战”的手法,犹如手无寸铁的斗士,全凭勇气和智慧取胜。也如高雅的戏曲,不必假借舞台上喧闹的场面和豪华的布景,只凭它美妙的戏文、动听的唱腔便可打动观众的心弦;而内行的鉴赏家,则可细细地咀嚼品味它的韵味。这首小诗,也像是一曲优雅的清唱。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镇日春阴漠漠。新燕乍穿帘幕。睡起不胜情,闲拾瑞香花萼。寂寞。寂寞。没个人人如昨。
琉璃潭上新秋月,清净泉中智惠珠。
不似本宗疏二教,许过云壑访潜夫。
倬彼我系,出自有周。分疆锡社,派别支流。
居卫仕宋,臣嬴相刘。乃武乃文,或公或侯。
晋历崩坼,衣冠扰弊。粤自太原,播徂江澨。
礼丧贤隐,时屯道闭。王室如毁,生人多殪。
伊我有器,思逢其主。自东施西,择木开宇。
田彼河曲,家乎汾浦。天未厌乱,吾将谁辅。
伊我祖德,思济九埏。不常厥所,于兹五迁。
欲及时也,夫岂愿焉。其位虽屈,其言则传。
爰述帝制,大蒐王道。曰天曰人,是祖是考。
礼乐咸若,诗书具草。贻厥孙谋,永为家宝。
伊余小子,信惭明哲。彼网有条,彼车有辙。
思屏人事,克终前烈。于嗟代网,卒余来绁。
来绁伊何,谓余曰仕。我瞻先达,三十方起。
夫岂不怀,高山仰止。愿言毓德,啜菽饮水。
有鸟反哺,其声嗷嗷。言念旧德,忧心忉忉。
今我不养,岁月其滔。黾勉从役,岂敢告劳。
从役伊何,薄求卑位。告劳伊何,来参卿事。
名存实爽,负信愆义。静言遐思,中心是愧。

江南好,桑柘一村村。万点鸭儿浮远岸,几家稚子候柴门。

风雨近黄昏。

华山山口云茫茫,寻君台馆玉泉傍。閒挥玉麈论秋水,庄襟老带何清狂。

朝邑美人善歌舞,荆州处士能壶觞。飞扬且任神龙性,温柔何羡白云乡。

白云变化何时息,人生寿命有时极。努力读书与好色,明星玉女日侍侧。

故人折简近相招,一舸横江路不遥。醇酒暗消京口雪,大帆平压海门潮。

扬州镫火难为月,吴市笙歌剩此箫。那管风涛千万里,妙莲两朵是金焦。

少年慷慨轻远行,出入楚越多所经。每令百川尽衣带,独忆岳阳观洞庭。

方舆沈潜似无地,倚盖回还徒见星。始疑上帝限南北,恐有漏泽连青冥。

西风八月氛雾收,旷宇千里令人醒。苦为外境相诱掖,欲弃尘世浮沧溟。

当时发狂颇自怪,真拟乘兴携湘灵。至今局促不如意,坐视岁月无时停。

凉秋满眼更多感,回首尚觉君山青。

媪神臂阴关,一水下辰卯。青玉走万岑,收来不容稍。

荡为无涯津,谽谺究深窅。谁乎张嚵咽,吞嚼争一饱。

复疑刺秦魄,环柱怒方拗。直前孰长驱,横骛孰侵钞。

或来浩无旁,或去削如剽。长年雷车轰,尽心转蓬扫。

舂容送日月,汩?乱昏晓。老蛟非无须,一掬擅囷窌。

鳊鲂杂鳅虾,嬉沫佐阴傲。翩彼晋高真,羽驾殄遗狡。

直下锢三泉,所补决非小。今无垂涎忧,过者色犹愀。

苍波耆旧空,断石风烟老。琳宫跨崚嶒,像设俨缃缥。

尔来南北帆,坐阅几飞鸟。我作六月游,未觉烦暑到。

抚旧感徂迁,商功愧论报。方寸洗濯心,得君此同调。

道林访幽栖,羁怀惬所尚。岳麓振前策,盘纡得夷旷。

向来北山移,无物辞嘲谤。见此意豁然,泉声助悲壮。

钱塘江上夜潮过。秋静寒烟白露多。
吴越青山明月里,舟人齐唱异乡歌。

斯渡名高景亦佳,乾坤今古有张家。隔江突兀康王庙,画栋凌空映彩霞。

怅然不自怡,端忧坐漠漠。风急雁毛断,冰坚马蹄落。

客子饥寒多,江上衣装薄。何当报恩罢,驱车还北郭。

玄冥冻律凝阴谷,山魅幽幽吊僵木。谁卷鲛机一尺烟,锟刀碎刻蓝田玉。

博罗仙人调小凤,瓦冷霜华不成梦。火熏金兽兰气温,锁窗斜月淡幽痕。

汝州风穴寺,城西白云里。出郭芳草深,得此林壑美。

柏子周四山,桐花通一水。香阁接幽岩,僧饭资禅喜。

石潭见空性,澄澈何终始。潭上新笋生,潭下旧兰紫。

溪风吹午钟,脱然谢糠秕。相逢采山人,念尔宦游子。

瑟瑟西风肃柳营,翠华南驻阅神兵。六军鼓舞天恩厚,共庆秋阳十日晴。

骑驴供奉午桥东,谢傅声歌孰与同。为恐黑头难早相,且从白社侣生公。

千门柳色沙村雨,十里荷香水阁风。岂似蛮荒愁苦吏,感春独泣乱山中。

明车拂天罡,白日驻轩盖。
招摇舞青霞,芝髓涤玄薤。
仙者四五人,黄眉笑相邂。
玉虬偃灵风,瑶鞭静垂带。
谓余来何迟,羞以盘龙脍。
双双紫鸳鸯,游戏蓬池内。
静婉歌未穷,雨师肃归辔。
望望红羽旂,追之了无际。

绣帕香鞯玉履麟,侍儿扶上不胜春。如何揽辔宫阶日,却把中原踏作尘。

一路寒泉送客程,离亭回首隔山城。秋从黄叶声中老,人向青山缺处行。

几片闲云供画本,一林落日待诗成。来时记得留题处,尚有残尊慰客情。

结带事远方,六亲相决绝。明日疆场人,今日尊酒别。

远人语六亲,此行勿啼血。丈夫急国难,草莽亦臣节。

中宵闻点兵,慷慨荷长戟。落月光亏蔽,泉流水呜咽。

同行各有类,宛马蹄踣铁。临敌愤欲前,贼势颇猖獗。

至尊日西顾,屈指大献捷。嗟域羊将狼,情事不可说。

前日侦者至,愿即受羁绁。幕府为解颐,辕门尽欢悦。

革面未旬日,仍复据其穴。全楚人刳屠,中州土崩裂。

王孙屡婴祸,宰相实塞拙。悔罪独雉经,谁云是明哲。

我本远戍人,顾此愤益切。进止莫敢议,吞声驻冰雪。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