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落星寺四首·其三

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燕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落星寺的房屋隐藏得多么幽深,龙图阁的老翁曾来这里呈诗才。

小雨遮山,游客久久地闲坐;长江接天,帆影缓缓地驶来。

休息起居的室内清香阵阵,仿佛与尘世隔绝;而优美绝伦的壁画又有谁来赏爱?

千门万户的层层僧房好比蜂窝,青烟缕缕,僧人煮茶烧的是藤柴。

注释

龙阁:有飞檐的楼阁。即龙图阁。

宴寝:休息起居之室。

牖:窗户。

赏析

这首诗开头两句点出寺院的幽深及寺院吸引着文人雅士的题咏。“开士”就是和尚。“龙阁老翁”是指诗人的舅父李公择,他曾经做过龙图阁直学士,当时颇有诗名。这里其实是泛指历代曾来此题诗的墨客骚人,也含有作者自况的意思。“深结屋”的“深”字是全诗的关键,落星寺坐落在山间深处,因而幽静寂寥,下文便全从“深”字铺展开去。

三四两句是此诗的警句,“小雨藏山”的“藏”字将雨和山都写活了。蒙蒙的细雨,从灰暗的天上飘散下来,密密麻麻的,给天地万象都蒙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似乎要把眼前的一切都包藏在它无边无际的帷幔之中,诗人这里所捕捉的就是这样的形象。“藏山”二字,语本《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这是庄子的想象。而此句是想象与现实的结合,“小雨藏山”,人们司空见惯,然而只有在洞察敏锐的诗人笔下,才能以凝炼的字句再现出这一画面。

天公既以小雨留客,诗人只得在寺中闲坐。偶尔极目一望,那远接天涯的长江上时有星星点点的风帆慢慢驶近,但终因相距太远,像是永远也驶不到跟前。这一句的诗意是从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两句化出。这一联对仗自然工稳,而且一气流走,不露斧凿之痕,但仔细品味,可见诗人锤炼诗句的功夫。这里虽是写景,然而景中有人、有情,“客”是诗人自指,但好客的主人也已隐然可见。这两句于写景中表现了落星寺的清幽僻静,寺院原本深处山中,而山又包围在雨中,整个寺院于是便蒙上了一层迷离惝恍的色彩;而那天际风帆,离寺那么遥远,遥远得恍若隔世,反衬出落星寺的远离尘嚣。

宴寝,指休息安寝的便室。韦应物有诗说:“宴寝凝清香。”(《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这第五句全从此化出。佛寺便室,清香一炷,淡淡氤氲,悠然而至,如同与这山水、佛寺、小雨浑然一体,使人生出与世隔绝的感觉。诗人乘着游兴去看寺壁上的佛画,其中以僧隆的《寒山拾得图》最为妙绝。图画虽妙,但不为世人所知。这一句其实是脱胎于韩愈《山石》中的“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两句。

黄庭坚论诗,有“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所谓“点铁成金”,就是指作者对古人陈言加以变化,便可化腐朽为神奇,成为自己的诗。所谓“夺胎换骨”,依《冷斋夜话》的解释:“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规摹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第五句正是“点铁成金”,第六句则是“夺胎换骨”。这两句着意渲染落星寺的幽静,紧扣着起句“深结屋”三字。

末二句是说:寺中的僧房各各敞开着窗户,像是密集的蜂房一般,而到处都升起了缕缕青烟,告诉人们那里正在以一枝枯藤煮着香茗。枯藤在古代的诗画里经常出现,它不仅给人以凄幽的感觉,而且给人以美的联想。杜甫诗有“蓝田丘壑蔓寒藤”,元代小令有“枯藤老树昏鸦”;在中国画中,青藤、枯藤也是画家笔下的心爱之物,甚至有的画家将自己的名字取为青藤(徐渭);就连书法家也追求枯藤般的笔致。任华称赞怀素的草书说:“更有何处最可怜,裹裹枯藤万丈悬。”赵孟頫《论书》也说:“苍藤古木千年意,野草闲花几日春。”黄庭坚本人能书善画,深明枯藤在艺术中的美学价值。这里的以藤煮茶,是山中雅事,在诗人看来,清冽的山泉,上好的香茗,只有枯藤文火,方可取其真味。从这个意义上讲,最后的一结,笔致轻淡,然而留给了读者无限低回的余地。曲折地体现了寺中幽居的清虚绝俗之情。

这首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从诗律上看,此诗属于拗律,就是故意将句中的平仄交换,造成音调的拗折,使诗句有一种奇崛瘦硬、不近凡庸的风貌。这种拗体所以为黄庭坚及江西诗派的诗人所喜用,是与他们标新立异、出奇制胜的论诗宗旨相关的。

此诗还有一个特点:不用典故,不加藻饰,而全凭诗人烹字炼句的娴熟技巧,以平淡的语言写出,这在黄庭坚的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中国古代有所谓“白战”的手法,犹如手无寸铁的斗士,全凭勇气和智慧取胜。也如高雅的戏曲,不必假借舞台上喧闹的场面和豪华的布景,只凭它美妙的戏文、动听的唱腔便可打动观众的心弦;而内行的鉴赏家,则可细细地咀嚼品味它的韵味。这首小诗,也像是一曲优雅的清唱。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博士文中虎,垂髫已定交。雅宜对红药,胡乃涉黄茅。

薄有先生饭,全无弟子嘲。犹胜迂阔者,荷锸垦荒郊。

赵侯富贵种,自有岩壑姿。同姓古所敦,早晚踏天墀。

应幕向豳郊,晨装辞郏鄏。
长亭欲少留,飞鹄初成曲。
鲁酒上离颜,行尘生骥足。
悠悠关戍遥,黤黤烟云属。
塞邑多苦寒,国风遗旧俗。
寄音文醼余,莫待霜条绿。

当年汉室已兴隆,自是侯居太半功。火德正炎神预否,他时为造楚王宫。

元宵风物又阑残,闭阁何曾出一看。尚觉烛光欺病眼,旋添衣著试春寒。

中都尺雪逾旬许,此地飞花逐片乾。不待珠宫香火了,海风吹上紫金盘。

湖上高斋此一时,垂萝四面绕茅茨。欲令何处红尘入,可道窥人片月疑。

色借古松成远势,意含幽石有馀姿。空传蒋诩开三径,不遇裘羊那得知。

回廊曲榭称春游,绿酒红花白玉瓯。借取游丝系西日,晚风吾上海棠楼。

渡头芳草长萋迷,回首云山在隔溪。夹岸修篁归道好,斑鸠啼罢蟪蛄啼。

一昨丹阳王气销,尽将豪侈谢尘嚣。
衣冠不复宗唐代,父老犹能道晋朝。
万岁楼边谁唱月,千秋桥上自吹箫。
青山不与兴亡事,只共垂杨伴海潮。

堂下开畦植药苗,更将灵种悉名标。吾心尽欲医民病,长得忧民病不销。

白发千梳昼景暄,乌瓶一啜夜窗寒。庙堂勤苦茅斋静,不见人心是两般。

薄暮下东津,滩急舟剧箭。渔灯互明灭,陇月时隐见。

清飔从东来,凉气袭我面。目送两山青,天长净如练。

日观擅东岱,朱陵揭南霍。惟兹襄二美,嵼然拔穷壑。

龙惊矫以龈,鸟骇翔而矍。云阵中合离,水军乍前却。

碨如树怀瘿,駮若笋摧箨。干云两耽耽,烛坤双腭腭。

誇秦伟崤函,论蜀雄剑阁。履险令志疑,乘危俾魂愕。

窥谷转层深,眺野增辽廓。神庭富椷滕,仙府多扃钥。

清泥代不枯,石髓春踰烁。愿言寄考槃,孤高撷灵药。

湖上千峰带落晖,白云开处见柴扉。
松门一径仍生草,应是仙人向郭稀。

钧天瑶鼓振芳辰,历历蓬壶座上宾。粹白近连江夏裔,孤清遥接镜湖春。

菁莪迭咏中都化,桃李欣逢上苑新。只愧九方垂策后,蹇驽犹自滞风尘。

天上初秋桂子,庭前八月丹花。一年一度见仙槎。秋色分明如画。愿把阴功一脉,灯灯相续无涯。降祥作善岂其差。永作渔樵嘉话。
壁灯花落夜将残,天远那知客思单。
鹤帐不成云外梦,燕楼空锁雨中寒。
千年风雅教谁主,一曲凄凉只自弹。
又恐孤山梅渐老,明朝相约过长安。
外闻云际山,中有古招提。
新秋喜远览,锐意穷攀跻。
出郭值微雨,凉风晓萋萋。
陂陀越大岭,沙路净无泥。
野活稻田秀,耒耜洞沟畦。
登岑复入谷,渐过西山西。
举首望华屋,双岸郁相携。
虚桥烟霭,峻卷闼排虹霓。
下马踏危级,褰裳涉修梯。
超然层阁外,仰视穷苍低。
俯眺亦人有,森森乔木齐。
喧嚣从吏语,嘲唽惊禽啼。
既饭复搜讨,林间得幽蹊。
岩阿访灵迹,大士常高棲。
古殿蚀苔鲜,丹青暗尘{翳羽换土}。
俯身践危蹬,侧足缘深溪。
老树阴潭黑,风修乱蝉嘶。
悬泉洗阴壁,莹色如玻瓈。
佳观诚可恋,迟留惧颠挤。
扪萝出天险,始免魂神睽。
缓步凌巀嵲,双旌随杖藜。
回瞻花雨地,已被烟云迷。
顿辔下平陆,晴川留马蹄。
新篁映碧宇,野寺临长堤。
乘倦驻归策,荒园步柔荑。
婆娑两高树,磊落垂红离。
汲井漱甘液,拂尘观旧题。
出门尚斜日,隐隐闻城鼙。
胜概亦陈迹,茫然失端倪。
为诗记仿佛,吾友无诃诋。

淑气回春雪渐融,星河天上一宵通。芙蕖万点天秋月,鼓角三更度晓风。

烛影晕迷光绰约,帘环声彻佩玲珑。不妨鸟篆留仙迹,凤辇殷勤出紫宫。

韩干之马四:其一在陆,骧首奋鬣,若有所望,顿足而长鸣;其一欲涉,尻高首下,择所由济,跔蹐而未成;其二在水,前者反顾,若以鼻语,后者不应,欲饮而留行。

以为厩马也,则前无羁络,后无箠策;以为野马也,则隅目耸耳,丰臆细尾,皆中度程,萧然如贤大夫、贵公子,相与解带脱帽,临水而濯缨。遂欲高举远引,友麋鹿而终天年,则不可得矣;盖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而无营。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