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写暮春闲愁。上阕写郊外暮春景色,蕴含淡淡的闲愁,将大自然春之气息表现的淋漓尽致,下阕写身边的春景,进一步对愁怨作铺垫,表达了词人面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和哀伤。全词以写景为主,以意象的清晰、主旨的朦胧而显示其深美而含蓄的魅力。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这三句描绘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小路两旁,花儿已经稀疏,只间或看到星星点点的几瓣残红;放眼一望只见绿色已经漫山遍野;高台附近,树木繁茂成荫,一片幽深。“红稀”“绿遍”“树色阴阴”,标志着春天已经消逝,暮春气息很浓。三句所写虽系眼前静景,但“稀”“遍”“见”这几个词却显示了事物发展的进程和动态。从“小径”“芳郊”“高台”的顺序看,也有移步换形之感。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所写的杨花扑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但词人描绘这一景象时,却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成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以致让它漫天飞舞,乱扑行人之面。这一方面暗示已经无计留春,只好听任杨花飘舞送春归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杨花的无拘无束和活跃的生命力。这里虽写暮春景色,却无衰颓情调,富有生趣。“蒙蒙”“乱扑”,极富动态感。“行人”二字,点醒以上所写,都是词人郊行所见。
过片“翠叶藏莺,珠帘隔燕”两句,分写室外与室内,一承上,一启下,转接自然。上句说翠绿的树叶已经长得很茂密,藏得住黄莺的身影,与上片“树色阴阴”相应;下句说燕子为朱帘所隔,不得进入室内,引出下面对室内景象的描写。着“藏”“隔”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初夏嘉树繁阴之景与永昼闲静之状。
“炉香静逐游丝转”写如此闲静的室内,香炉里的香烟,袅袅上升,和飘荡的游丝纠结、缭绕,逐渐融合一起,分不清孰为香烟,孰为游丝了。“逐”“转”二字,表面上是写动态,实际上却反托出整个室内的寂静。“逐”上着一“静”字,境界顿出。
结拍“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跳开一笔,写到日暮酒醒梦觉之时,原来词人午间小饮,酒困入睡,等到一觉醒来,已是日暮时分,西斜的夕阳正照着这深深的朱门院落。这里点明“愁梦”,说明梦境与春愁有关。梦醒后斜阳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长难以消遣之意。贺铸《薄幸》词“人间昼永无聊赖。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也正是此意。
初读起来,结尾两句似乎和前面的景物描写有些脱节,主人公的愁绪来得有些突然。实际上前面的描写中固然流露出对春暮夏初的充满活力的自然景象的欣赏,另一方面又隐含有对已逝春光的惋惜。由于这两种矛盾的情绪都不那么强烈,就有条件的共处着。当深院闲居之时,惋惜之情转而滋长。结尾两句就是后一种情绪增长的结果,由于这种春愁只是一种时序流逝的惆怅,所以它归根到底不过是淡淡的轻愁,并没有否定前者。
车遥遥兮,马骎骎。送君行兮,河之阴。望而不见兮,伤我心。
车遥遥兮,马萧萧。送君行兮,河之桥。望而不见兮,俾魂消。
车遥遥兮,马翩翩。送君行兮,山之巅。望而不见兮,涕留连。
车遥遥兮,马騑騑。送君行兮,江之矶。望而不见兮,泪沾衣。
江蓠摇落知多少。一卷伤心稿。霜红扫尽见楼台。赢得百年缣素为君开。
赚人词赋哀时泪。迸入回肠碎。墨尘已共劫灰寒。小几秋镫依旧对长安。
传车十月到长汀,郁奥犹如暑气生。经夕山川带云雾,凌晨雷雨动檐楹。
乍逢旅客殊多怪,惯见邦人悄不惊。聊作小诗传所遇,他年稳坐活平生。
玛瑙坡前春未来,几番空棹酒船回。西湖今日清如许,一树梅花压水开。
鸣鞭适大阿,联翩渡漳河。燕姬及赵女,挟瑟夜经过。
纤腰曳广袖,半额画长蛾。客本倦游者,箕帚在江沱。
故人不可弃,新知空复何。
敞梧轩。绿阴深处昼如年。午梦初醒,东风墙角年声蝉。
对湘帘棐几,茶炉活火试龙团。楸局纹清似水,博山里、香袅新烟。
散点轻匀,斜行细整,丁丁碎玉声圆。正两三角跱,偏伍要遮,别部分坛。
徐觉意象回环。率然首尾,击应远勾联。任四面、鱼龙势合,鹅鹳声喧。
但深沟细柳,壁叠精坚。忽然凿空旁穿。阴平险越,长江飞渡,将军突骑无前。
中原方是定,嫖姚小队,别透重关。鼓角潜鸣地底,看子阳、蛙丼睡难安。
笑谈已割雄边。湘东西楚,一目重瞳判。奈握奇、虚实情形变。
翻不觉、胜负相悬。悔迟争、一著先鞭。信成败、人谋不系天。
个中也算,乾坤小劫,歛子愀然。
烟火依微带近郛,鸡鸣驿路入平芜。挽飞百道征军饩,市榷千缗算贾胡。
天寿蟠龙山竞拱,桑乾饮马水堪枯。秋来节钺提封内,除却椎牛一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