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送人

平明走马上村桥,花落梅溪雪未消。
日短天寒愁送客,楚山无限路迢迢。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天色刚明,我们骑马送你到村口桥头。大雪连下几日积雪未消,枝头的梅花花瓣随风飘落,随着水流而去。
冬日昼短夜长,天寒地冻。在这黎明时分你离去,心中万般不舍啊。那绵延无际的楚山,想着路途遥远,沿途险阻,不得不为你担心。
注释
平明:犹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走马:骑马疾走;驰逐。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猜你喜欢

一去闽山远玉颜,故人相遇有馀欢。临风莞尔缘何事,应笑先生又失官。

山外云浓白,峰头日浅红。横拖一疋绢,直扫九芙蓉。

奔走来船里,提携入袖中。寄言杜陵老,不用剪吴松。

古坟零落野花春,闻说中郎有后身。
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
今旦夫妻喜,他人岂得知。自嗟生女晚,敢讶见孙迟。
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新年逢吉日,满月乞名时。
桂燎熏花果,兰汤洗玉肌。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

忆数年间,为汗漫游,轻去其乡。正城楼入夜,无边草白,关河放溜,极目沙黄。

广武山夜,碻磝路隘,何必愁人始断肠。风吹尽,是三河侠少,六郡名王。

牛衣仍卧王章。笑病马依然恋战场。恰何来同调,金荃一卷,重逢高会,红烛千行。

风刮琵琶,霜枯筚篥,又惹归帆带雨张。频回首,是难忘官阁,酒绿茶香。

齐天湛碧。正新凉风露,冰壶清彻。河汉无声光练练,涌出银蟾孤绝。岩桂香飘,井梧影转,冷浸官袍洁。西厢往事,一帘轻梦凄切。肠断楚峡云归,尊前无绪,知有愁如发。此夕常娥应也恨,冷落琼楼金阙。禁漏迢迢,边鸿杳杳,幽意凭谁决。阑干星斗,落梅三弄初阕。

空怀迁客擅才华,不见雕阑共绛纱。却忆故山风雪里,摧残手植老梅花。

昼景如梭夜漏长,又惊节序是重阳。江枫点缀秋光好,篱菊包藏晚节香。

多事未容陶令去,老怀难学孟嘉狂。萧条孤馆谁相问,独对西风一举觞。

隔岁东风,预欺旅鬓添华发。屠苏传遍,守兰缸、怎得消愁法。

料是红闺早掩,诉灯花、向伊难说。除非好梦,归去相寻,不教閒杀。

十万笙歌,繁华自趁江潮发。椒盘岁岁忆团圞,剪烛频移榻。

那管今宵帐冷,真辜负、爆声喧热。定香桥下,嘱付双鱼,替传锦札。

萤火不知人已去,夜深犹傍竹窗明

手提一剑竟成功,定鼎长安此建宫。作则已非神禹戒,贻谋翻笑宰臣工。

凤麟殿阁成尘久,鸡犬乡村有路通。钟室不知缘底事,令人千古惜英雄。

舟行无休期,晨夜涉风水。
蹈越历吴乡,乘楚造齐鄙。
逗浦波尚险,即陆路才砥。
依稀见州郭,仓皇问官邸。
土墙讶半颓,草屋惊全圮。
所幸民俗淳,稍使客情喜。
北来既旬月,西去尚几里。
严程谓已近,危途方始此。
沮洳浩茫茫,菅茅复靡靡。
幽燕去魂断,伊洛望心死。
日暮坐空床,浩然念枌梓。
金闺寂寞罢妆台,玉箸阑干界粉腮。花落掩关春欲暮,
月圆欹枕梦初回。鸾胶岂续愁肠断,龙剑难挥别绪开。
曾寄锦书无限意,塞鸿何事不归来。
山人藜苋惯枯肠,上顿时凭般若汤。
折项葫芦初熟美,着毛萝卜久煨香。
炊粱剪韭贫聊办,煮饼浇葱病未尝。
晦叔十斋从客笑,空房巾钵似支郎。

青门昔傍渭滨行,岂意秋风到渭城。不尽寒波斜日动,可怜荒野暮云平。

雄图过眼迷三辅,别酒当歌叠四声。槐里宵深残烛下,还将杂记阅《西京》。

萧萧竹树暮窗疏,镇日孤吟叹索居。满地落花人去后,一天寒雨雁来初。

冯生有铗家何在,苏子无田愿久虚。薄宦穷愁成底事,一回搔首一踌躇。

行行东陌头,杨柳垂烟雾。昨日我故人,归去从此路。

迢迢东望眼,全被汝遮住。

匝月笙歌宴未移,脩脩书剑自天涯。品题易作连城贵,剪拂宁忘伏枥思。

中允最怜投分久,舍人应念报恩迟。只余木食严栖客,愿自商山更采芝。

洞房深锁碧窗纱,玉树阶前护翠霞。
移得绣床浑不倚,金针愁刺并头花。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郡守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即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可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