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幅美丽的农村风景画。仲春季节,南阳之西,一派大好春光。美时,美地,美景,在“春半南阳西”中,隐约而至。遍村柔桑,欣欣向荣。着一“过”字,境界全出。“柔桑过村坞”,在动态中,柔桑生长的姿态和鲜嫩的形状,活现在眼前,这就把春天的乡村,点缀得更美了。加之垂柳扶风,娉娉袅袅,春雨点点,回落塘中,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情趣。再看,那农家牧童,披着蓑衣,愉快地唱着歌;竹篱笆内,可窥见那穿着绛黄色裙子的农家女的倩影。行路征人,解松半湿的衣衫,在村里歇脚,村主人热情地用鸡黍招待客人。这首诗,首联、颔联是写村景,颈联、尾联是写村情。其景实,其情真,与诗题是呼应的。
《村行》的艺术特色,可用轻倩秀艳来总括。《李调元诗话》云:“杜牧之诗,轻倩秀艳,在唐贤中另是一种笔意,故学诗者不读小杜诗必不韵。”所谓轻倩秀艳,即轻盈巧倩,秀美艳丽。它好像是个风华正茂的女子,秋波流转,含情脉脉,秀而不媚,艳而不淫,风姿婀娜,楚楚动人。
轻倩秀艳,不仅显示在妇女形象和爱情生活的描写中,也表现在大自然的描绘中。除了《村行》以外,《汉江》、《寄扬州韩绰判官》、《山行》、《寄远》、《柳绝句》、《江南春绝句》等,均以轻倩秀艳见长,又各有其奇特风采。然而,它们与《村行》相比,却缺少那么一点点野趣与农村风味。《村行》一诗,在轻倩秀艳之中,显示出野逸、村朴、真挚、热情。诗人所描绘的柔桑、村坞、垂柳、塘雨、蓑衣、牧童、耕牛、篱笆、村女、主人、鸡黍等,都是美好的田园风光。
《村行》不是静止的田园画,而是运动着的风光图。从诗题中,就点出了“行”的特色。“行”,带动全篇,连风景也是处于流动之中的。在诗人笔下,春,不是停滞的,也不是笼统地指正、二、三月,而是指农历二月中旬。这时,春天已过去一半,故曰“春半”。这个半字,虽本身不是动词,但诗人却赋予它以动作性,它显示出大好的仲春季节的来临。此外,在诗人笔下,柔桑处处,生机勃勃,但诗人在描绘它的长势时,不用满字,而用“过”字。这个“过”字,既写了柔桑的生长过程之快,又写了柔桑长势之茂盛及其涵盖面之大。此外,诗人笔下之柳,不是呈一种动势,而是呈多种动势。它不仅下垂,而且随风摇动,仿佛少女娉娉的腰肢一样,左右摆动。此外,作者所写的雨,不是大雨,而是点点细雨。“点点”,还呈现出落雨的动势。雨落水塘,溅起圆圆的水花,“回”字,与前面的“垂”字对照,“点点”与前面的“娉娉”对照,更加强了风景的动态美。如果说,前面两联是写风景动态美的话,那么,后面两联就是写风情动态美了。放牛娃唱着动听的歌,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从外边可以窥及篱内村女绚丽的衣裙,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征衫半湿,且解且歇,村人好客,馈以鸡黍,给人以味觉上、触觉上的美感。诗人就是如此地善于捕捉刹那间的人物的动态去表现农村的人情美。
《村行》这首小诗,具有轻柔秀美的特点。它与《商山麻涧》等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商山麻涧》中,所写的云光岚彩,柔柔垂柳,滴滴塘雨,秀眉牧童,茜裙女儿,均富于柔和的特质。此外,诗人写竹,则“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栽竹》);写梅,则“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梅》);写鵁鶄,则“静眠依翠竹,暖戏折高荷”(《鵁鶄》);写鹭鸶,则“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鹭鸶》)。这些诗句,与《村行》虽各有特色,但都具有轻倩秀艳之美。
山水日已佳,登临同上下。衰兰尚可采,欲赠离居者。
五步一花开,十步一花飞。不知谁中子,郁郁吐清姿。
恬淡僧标格,潇洒士威仪。手提白玉尘,身披浅色衣。
徒步入闾门,挥羽上阶墀。僮仆尽魁伟,一一晢而肥。
或言是山人,或言星相师。或云乡里子,闻声始觉非。
通刺无姓名,短纸摺不齐。一揖径登床,草草寒喧而。
执手不问病,捧腹但言饥。设黍呼儿子,蒸鱼命小妻。
广长舌有象,突兀语难羁。欲穷人外理,先剖世间疑。
五行何因起,天地何高卑。鹄乌何白黑,日月何盈亏。
生胡然而至,死胡然而?。天胡然而喜,鬼胡然而悲。
事无微不究,语无响不奇。独不及臧否,一切细碎词。
玄旨穷三日,清言畅四肢。爱君玺入理,恐我倦伤脾。
未作经年别,先为五日辞。入宫寻西子,涉水吊鸱夷。
七十二螺髻,三万六坡璃。山水既奇敌,相得永因依。
有如重瞳郎,配合皇英妃。又如曹阿瞒,生逢大耳儿。
石公貌高古,林屋洞倾攲。玉绕消夏湾,水齧十人矶。
浪头悬闾里,屋底腥蛟螭。山鬼攀萝出,鲛人傍槛睎。
卑者如鼋鼍,立者如象犀。幽者穿海底,高者蹑云梯。
绿橘黄柑树,青牛白马祠。土人之新果,乡女贡山鸡。
胜事纷难记,名山到始知。一朝尽缥渺,一雨负莫釐。
归来为我言,山水见须眉。长公八九纪,叔子二十诗。
字字传寔迹,语语发光辉。不独作者难,读者亦应稀。
谭罢理前问,愁未申后期。还将赤金子,试我白绵锤。
拈花怜佛笑,摘叶止儿啼。蹶杀紫胡犬,踢倒西河狮。
击石原无竹,悟桃空有枝。一番铜铁语,万仞箭锋机。
病得发而减,客以乐忘疲。流连十许日,情短六个时。
大夫一滴泪,错落贵珠玑。今日若为别,相顾浩涟洏。
去去复去去,吴江落日低。
碧树城西,乌皮几上,脱帽群呼小友。落拓周郎,顾曲时时载酒。
记昨年、雪藕初尝,又今年、霜柑暂剖。想书仓、腹笥便便,中原鞭弭吾何有。
平津东阁如云,扫六朝金粉,才华八斗。炊熟胡麻,又斸花间杞枸。
红尘里、几堆皂帽,真江畔,一湾春柳。向雪滩、钓叟呼余,余日如君否。
一家无事乐清宁,寄目冥鸿野外亭。江水未分南北限,月明常后毕箕星。
子生猫栎垂垂赤,蔓长鸦藤故故青。天意物情应有在,且须料理相牛经。
长安少年游侠客,走马日逐城南陌。见人不肯道姓名,不是英雄不相识。
平生意气重结交,龙泉三尺横在腰。片言偶合吐肝胆,万事到手轻鸿毛。
朝入主人门,暮醉主人宅。主仇不报空丈夫,跃马出门身不惜。
刺杀仇人函首归,淋漓颈血尚沾衣。主人请以千金报,踏步掉头去不告。
君不见,荆卿当日勇无伦,聂政西来亦可亲。从来缓急相看者,犹数屠沽辈里人。
通身是眼见不及,遍身是耳闻不彻。通身是口说不著,通身是心鉴不出。
直饶尽大地明得,无丝毫透漏。犹在半途,据令全提。
域中日月纵横挂,一亘晴空万古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