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还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它通篇词意联属,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为五言绝句提出的“就一意圆净成章”的要求。这一特点,人所共称。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把诗的写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诗”,如杜甫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绝句六首》之一),属于此类;另一种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这首《春怨》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更赞美这首诗的“篇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着一意不得”。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也说:“一气蝉联而下者,以此为法。”
但这些评论只道出了这首诗的一个方面的特点,还应当看到的另一特点是:它虽然通篇只说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却不是一语道破,一目了然,而是层次重叠,极尽曲析之妙,好似抽蕉剥笋,剥去一层,还有一层。它总共只有四句诗,却是每一句都令人产生一个疑问,下一句解答了这个疑问,而又令人产生一个新的疑问。这在诗词艺术手法上是所谓“扫处还生”。
诗的首句似平地奇峰,突然而起。照说,黄莺是讨人欢喜的鸟。而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却要“打起黄莺儿”呢?人们看了这句诗会茫然不知诗意所在,不能不产生疑问,不能不急于从下句寻求答案。第二句诗果然对第一句作了解释,使人们知道,原来“打起黄莺儿”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但鸟语与花香本都是春天的美好事物,而在鸟语中,黄莺的啼声又是特别清脆动听的。人们不禁还要追问:又为什么不让莺啼呢?第三句诗说明了“莫教啼”的原因是怕“啼时惊妾梦”。但人们仍不会满足于这一解释,因为黄莺啼晓,说明本该是梦醒的时候了。那么,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这样怕惊醒她的梦呢?她做的是什么梦呢?最后一句诗的答复是:这位诗中人怕惊破的不是一般的梦,而是去辽西的梦,是惟恐梦中“不得到辽西”。
到此,读者才知道,这首诗原来采用的是层层倒叙的手法。本是为怕惊梦而不教莺啼,为不教莺啼而要把莺打起,而诗人却倒过来写,最后才揭开了谜底,说出了答案。但是,这最后的答案仍然含意未伸。这里,还留下了一连串问号,例如:一位闺中少女为什么做到辽西的梦?她有什么亲人在辽西?此人为什么离乡背井,远去辽西?这首诗的题目是《春怨》,诗中人到底怨的是什么?难道怨的只是黄莺,只怨莺啼惊破了她的晓梦吗?这些,不必一一说破,而又可以不言而喻,不妨留待读者去想象、去思索。这样,这首小诗就不仅在篇内见曲折,而且还在篇外见深度了。
如果从思想意义去看,它看来只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它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我昔与君别,京华三见冬。远游隔江海,离思沈空濛。
相逢问衷曲,欲说已复慵。吾生苦多难,忧患为樊笼。
柔肠结成寸,意气惨不融。哀琴与断瑟,曲罢伤遗悰。
嗟子亦何为,所遭良独同。微霜降平地,响应礼山镛。
一语再三叹,对坐蹙两峰。君为空中鹤,我作墙下蛩。
孤鸣比咽调,各自悲秋风。愁城正突兀,险绝难为攻。
幸当樽俎间,赖此曲蘖功。李侯君乡彦,来自东邻东。
剧饮慕太白,清谈胜王戎。当筵列盛馔,岂论麦与葱。
山殽百种杂,海错千盘重。闭门谢俗客,不遣窥垣墉。
解我腰间鱼,絷我枥上骢。芳词吐珠玉,醉脸开芙蓉。
仰视天宇高,坐觉浮云空。兴狂欲起舞,两袖如旋蓬。
向非地主贤,感激安所蒙。酒酣出诗句,卷帙粲已充。
得非黄山谷,或者苏文忠。初如决洪水,势蹙崇伯凶。
又如骤天马,雾鬣天池通。如登巨鳌背,足蹑三山崇。
珠光照海月,下彻冯夷宫。我乃路傍蒿,不如山上松。
亦不如李桃,馀姿媚儿童。向来忘得失,我已效海翁。
狂言久闭口,一发偶为公。起辞屡被肘,顾我少从容。
自言有枰棋,可以为子供。胜欣败亦喜,有技岂必工。
君看敌国手,峙立如貔熊。谁云一丸泥,可作万雉封。
李侯掀髯笑,谓我此味浓。推手覆君局,馀欢付苍僮。
古来风流事,多出文章宗。如何嵇阮流,弃礼蔑敬恭。
桓桓卞将军,怒颊为之红。至今想风采,齿舌生寒锋。
宁将潋滟杯,涤此磊磈胸。国赋出吴会,王师在崆峒。
频年值水旱,力尽经营中。微官竟何事,簪佩随朝钟。
平生几丁字,愧彼两石弓。笑谈一开口,尘世真难逢。
从兹戒耽乐,乐事慎勿穷。
一物自有一太极,机缄造化体坤乾。穷通一贯全天理,抱本还元合自然。
金谷花香弄綵毬,毡乡云暖更温柔。客怀不记春深浅,卧看桃花溪上流。
驮梦轻车出凤城,晓风频点客衣轻。炊烟竹屋看晨馌,帽影鞭丝趁午晴。
草色半摇迷远道,花枝低亚笑长征。二千里外江南地,才度燕南第一程。
驱车晓发走春泥,夹岸风微柳絮低。天暖马嘶芳草地,午晴人过绿杨堤。
数声啼鸟花三月,几个浮鸥水一溪。未识今宵何处宿,渐看斜照出林西。
锡山判襼自冬初,我独翛然返故庐。此别并无他事嘱,平安常寄一封书。
溪山处处罩云烟,密箐深林响百泉。隐隐竹围声远近,无腔短笛乐尧天。
江月扬辉江水清,科名又见一番新。綵舟簇拥登瀛侣,箫鼓喧阗贺客情。
众艳七人皆国隽,我贤一子续家声。蛟龙奋起三春浪,伫听胪传答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