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叶封弟辨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古书上记载说:周成王把削成珪形的桐树叶跟小弟弟开玩笑,说:“把它封给你。”周公进去祝贺。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周公说:“天子不可以开玩笑。”于是,成王把唐地封给了小弟弟。
我认为事情不会是这样的,成王的弟弟应该受封的话,周公就应当及时向成王说,不应该等到他开玩笑时才用祝贺的方式来促成它;不应该受封的话,周公竞促成了他那不合适的玩笑,把土地和百姓给予了小弟弟,让他做了君主,周公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况且周公只是认为君王说话不能随便罢了,难道一定得要遵从办成这件事吗?假设有这样不幸的事,成王把削成珪形的桐树叶跟妇人和太监开玩笑,周公也会提出来照办吗?
凡是帝王的德行,在于他的行为怎么样。假设他做得不恰当,即使多次改变它也不算是缺点,关键在于是不是恰当,恰当就使它不能更改,何况是用它来开玩笑的呢!假若开玩笑的话也一定要照办,这就是周公在教成王铸成过错啊,我想周公辅佐成王,应当拿不偏不倚的道理去引导他,使他的举止行动以至玩笑作乐都要符合“中庸”之道就行了,必定不会去逢迎他的过失,为他巧言辩解。又不应该管束成王太严,使他终日忙碌不停,对他像牛马那样,管束太紧太严就要坏事。况且在一家人中父子之间,还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自我约束,何况名分上是君臣关系呢!这只是小丈夫耍小聪明做的事,不是周公应该采用的方法,所以这种说法不能相信。
有的史书记载说:“封唐叔的事,是史佚促成的。”
注释
传者:书传。此指《吕氏春秋·重言》和刘向《说苑·君道》所载周公促成桐叶封弟的故事
成王:姓姬名诵,西周初期君主,周武王之子,十三岁继承王位,因年幼,由叔父周公摄政。
小弱弟:指周成王之弟叔虞。
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周朝开国大臣。
唐:古国名,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一带。
不中之戏:不适当的游戏。
苟:轻率,随便。
妇寺:宫中的妃嫔和太监。
举:指君主的行动。
病:弊病。
遂:成。
道:指思想和行为的规范。
从容:此指举止言行。优乐:嬉戏,娱乐。
大中:指适当的道理和方法,不偏于极端。
辞:解释,掩饰。
驰骤:指被迫奔跑。
自克:自我约束。克,克制,约束。
直:只是,只不过。
缺缺(quē):耍小聪明的样子。缺,原文“垂夬”。
唐叔:即叔虞。
史佚:周武王时的史官尹佚。史佚促成桐叶封弟的说法,见《史记·晋世家》。

鉴赏

  本文论述了大臣应如何辅佐君主这一问题。通过桐叶封弟的典故,作者批评了君主随便的一句玩笑话,臣子也要绝对服从的荒唐现象,主张不要盲从统治者的言行,要看它的客观效果。在封建时代,发表这样的观点需要非同一般的胆识。

  “桐叶封弟”是流传很久的一个典故。在“君权神授”的谬论横行的时代,君主具有无上的权威,君主的言行被绝对化了。“天子无戏言”、“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之类的口头禅就是绝好的说明。作者在本文中虽然批评的是周公,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其主旨是说明对君主的一言一行要从实际效果上来观察,而不应盲从。这种观点无疑是进步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此文在写作上很有特色。作者首先扼要地介绍了“桐叶封弟”的史料。然后斩钉截铁地亮明了自己的态度:“吾意不然。”接着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封”或“不当封”,而不在于这是谁的意图。最后提出了周公应该用什么方式来辅佐成王。全文丝丝入扣,有破有立,立论明确,读后令人为之叹服。特别是结尾的“或曰”一句,使全文的论证留有余地,更是耐人寻味。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猜你喜欢
风俗喜嘉辰,行乐东城春。
人歌芍药章,马度杨柳津。
田亩久枯渴,麦芒栖暗尘。
焦心戴白叟,日望西郊云。
江淮万里以诗行,此老胸中有甲兵。
何止据鞍犹矍铄,试教落笔便纵横。
逢时有用据才出,知己不遭儒者轻。
若见英雄今马帅,为言刘子尚狂生。
楚江南岸小青楼。楼前人舣舟。别来后庭花晚,花上梦悠悠。
山不断,水空流,谩凝眸。建康宫殿,燕子来时,多少闲愁。

谓之性者无他义,只是苍天命理名。论性固当惟论理,谈空求理又非真。

同辞宦路返乡闾,两驌驦中间以驽。
前后顾瞻羞倚玉,支干引从偶连珠。
三人不用邀明月,九老何妨续画图。
从汉二疏唐尹后,相新相近此应无。

风暖鸟鸣山馆霁。日高无事便宜睡。乌桕林头风细细。

经霜醉。满庭红叶皆秋意。

故人诗卷来天际。楼前十鹤栖双桧。难赏清词击玉碎。

如梦寐。五云回首中天丽。

芙蓉肌骨绿云鬟,伤别伤春更万端。去日渐多来日少,别时容易见时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沧海扬尘泪始乾。无可奈何花落去,五更风雨五更寒。

扁舟几度泛湘波,老木疏篁翠石多。凉吹淡烟图画里,远怀清绝奈秋何。

无相形容,灵明心手。清虚岸上栽金柳。剪除魍魉跨鹪螟,希夷俯啸空山陡。

劫外飞腾,妙中行走。杳冥乡里寻知友。饮馀恬淡醉真风,乾坤旷朗绝纤有。

岂不恋本枝,秋霜不可耐。明知春必来,摇落安能待。

天上白玉虹,延袤十万里。昭回下紫溟,飞来跨瑶水。

仙人挟之游,飘飖靡所止。祖骞寻河源,浮槎适孔迩。

长揖银汉间,相遗赤虬履。乃饰双明珠,加缘五色绮。

提携未轻著,纳令授孙子。千载俟风云,一附鸾鹤起。

大名千古似公无,莘野隆中迹竟符。汉室昔难兴礼乐,孔门已得厕程朱。

心存正统何论魏,衅起东邻合罪吴。天定孰能终难回,空留造化继三谟。

新秋至,人乍别,顺长江水流残月。悠悠画船东去也,这思量起头儿一夜。
粹钟衡岳诞吾师,大九彤廷赐紫衣。
青简篆文穷妙绝,碧云诗句入玄微。
降龙钵里无尘染,回雁峰前有梦归。
他日好同莲社约,逸眠禅坐两忘机。
紫禁香如雾,青天月似霜。云韶何处奏,只是在朝阳。
西风昨夜到庭梧,晓看窗前一叶无。
秋月照人眠不得,等闲拈弄绣工夫。

道侣殷勤凿石渠,金莲泉脉入灵都。暗穿竹径仍清冷,为我烹茶敌酪奴。

晴光散秋暮,天地嗒然真。树树老将至,山山红又新。

有声宜独夜,不定似羁人。莫叹成摇落,含风别是春。

夙闻塔山胜,筇枝拄朝暾。陟巘四五重,一径万绿繁。

曲涧清可鉴,琮琤鸣云根。阳坡敞古寺,传有唐梅存。

寺北恣幽讨,风磴藤萝扪。两石相倚薄,中虚成一门。

小憩群鼓勇,复讶怪石蹲。偃盖二丈余,独不藉坤元。

下劣通人行,颓势尤惊魂。斑驳呈众色,片片云霞痕。

拾级体欲疲,两亭倏高骞。晴岚生杖底,近峰皆儿孙。

荆豫及吴山,黛色如缭垣。义水带其趾,点缀桑麻村。

应接无暇日,徙倚澹忘言。所见过所闻,烂漫倾芳樽。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