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楚台名。在今重庆巫山县。
雾初解:是说夕雾初收。
梦渚:指云梦泽。裁:始。渌:澄清,清澈。
隐且现:若隐若现。
断还续:若断若续。
分弦:谓饯别夜宴上所奏的弦乐。饶:多。
苦音:悲苦的音凋。
别唱:谓夜宴饯别时所唱的歌。
凄曲:悲凄的曲调。
后车:副车,侍从之车。
东皋:水边向阳高地,泛指田园。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夜晚送行友人“谢文学”即诗人谢朓途中所感。第一联和第二联联写诗人想象从京都到荆州途中之景;第三联写饯别的宴席情景,第四联写辞官归隐之意。此诗用借景抒情、烘托等手法,表达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
诗的开头两句,写法有些特殊,破空而起,推出“阳台雾初解,梦渚水裁渌”来。“雾初解”是说夕雾初收,以切“离夜”之景,“水裁渌”三字,暗点节候,说明春天到了,春水刚刚变绿。从“雾初解”与“水裁渌”看,当是近景的描绘,从“阳台”与“梦渚”的地理位置看,却又不在南京附近,这似乎是个矛盾。这样写,作者可能有两种用意:一是用“阳台”与“梦渚”指代建康的台榭和洲渚,这是借代手法,在六朝诗中常见。另一种含义是,作者送别的友人是从建康到荆州去,“阳台”与“梦渚”均在荆州所辖范围内,作者运用“视通万里”的神思,想象友人去处的景物,表示自己的心已经追随友人而去,以想象中的远景描绘,系念远行之人。这样把惜别之情,由此地写到彼地,描绘得回环往复,曲折而深婉。饯别谢朓是在夜晚,从题目中的“离夜”二字可以看出,同时又是在春天。谢朓的答谢诗《和别沈右率诸君》云:“春夜别清樽,江潭复为客。”王融《饯谢文学离夜》云:“春江夜明月,还望情如何”等,均可证明。三、四两句,紧承首二句,继续写景,即写望中的远景,以送远行的友人。在明月当空的春夜,远处的山峰隐隐约约,依稀可见,陆地若断若续。因在夜间,又系远景,所以这两句写景给人朦胧的感觉。而迷蒙的夜色又为分别罩上一层茫茫然的色彩与气氛。
首四句的写景,正蕴含着难以言尽的离情。五、六两句,笔锋一转,由借景言情,转换到正面描写离情别绪上来。“分弦”“别唱”指离夜宴会上所弹奏的丝竹之音和所唱的离别之歌。“苦音”与“凄曲”为朋友之间的分别罩上了一层悲苦的气氛。借助音乐来表现离情,使诗歌的抒情手段更加丰富,诗的意境也更浑厚而且耐人寻味。结尾两句,分别就友人谢朓与自己两方面而言,一转双收。“尔拂后车尘”,拂尘表示要登车上路。此句系用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的典故,以切合谢朓为随王文学的身份。“我事东皋粟。”范云比谢朓年长十三岁,经历过一番宦海浮沉,仕途不太顺利,故在与友人分别之际,表明自己的心迹:他想躬耕陇亩,辞官归田,或像阮籍那样,“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以避当涂者之路。”(阮籍《奏记诣蒋公》)或像陶渊明那样,“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 从辩体的角度看,这是一首“永明体”诗歌。沈约、谢朓等人都是“永明体”的创始人。
此诗声韵婉谐,八句四联,每一联对仗都比较工稳。
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
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
天无风雨不成秋,只当清明上巳游。楚树吴云二千里,满天黄英独登楼。
青天万里,忽下檀云,送到虬幢鲛缀。六代金霞,三春莺粉,拾得有情佳丽。
便倩秋蟾比。怪年年碧海,成双非易。尽畴昔、罗裙画簟。
无数销魂见面都已。相逢恰今宵,一世团圞花明月媚。
兼有九霄玉佩,五夜香炉,好景安容抛弃。斗帐雾浓,珠绦丝热,柳毅龙宫输美。
紫幄同同心,倚任消受南国,知名才艺。那忍忘、灯前却扇,笛边沽酒、上楼欢意。
三生誓。玄霜碾入鹣鹣被。
君不见红旗一卷无奔北,龙骧将军初下蜀。又不见天兵十万领藩曹,百丈灵旗照蜀国。
高楼夜登有鉴赏,蜀南野烧深山谷。烈势已觉逼南辰,龙蛇膏血如爆竹。
故应玉石俱被焚,老樵拾炭投斧斤。长松巨梓中大厦,一随烈焰同尘埃。
人言木自为风戛,木中生火自焚爇。欲知利害日相磨,此火害人尤惨热。
白日青崖烟雾生,深林绝涧少人行。残年乌石泷头路,听得山猿第一声。
地纽谧,乾枢回。华盖动,紫微开。旌蔽日,车若云。驾六龙,乘絪缊。
晔帝京,辉天邑。圣祖降,五灵集。构瑶戺,耸珠帘。汉拂幌,月栖檐。
舞缀畅,钟石融。驻飞景,郁行风。懋粢盛,洁牲牷。百礼肃,群司虔。
皇德远,大孝昌。贯九幽,洞三光。神之安,解玉銮。景福至,万寓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