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宜兴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将家上铁头船。
客留阳羡只三月,归去玉溪无一钱。
观水观山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
从今布袜青鞵梦,不到张公即善权。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虽然已经六十岁垂垂老矣,却又要拖家带口登船去远行。
在阳羡暂住了三月只是作客,早想要返回玉溪手头却没钱。
游山观水到了废寝忘食境界,风声雨声都不会影响我睡眠。
从今后在我这个平民的梦里,不是到了张公洞就是游善权。
注释
宜兴:今属江苏省,在太湖西岸。
垂垂:形容将近、渐近,常与“老”连用。
将:携持。铁头船:指船头包有铁的木船。
阳羡:宜兴在秦汉时称阳羡。
玉溪:信江(在今江西省,流入鄱阳湖)中段的别称。玉溪江边的上饶,曾是曾几侨居之地。这里的“玉溪”代指作者故乡
都:总、全部。废食:即废寝忘食。
“听风”句:谓任凭它风雨连宵,也不会改变自己归隐之意。这里“风雨”实喻指国家危难的形势。
布袜青鞋梦:指出世隐居之想和遨游山水之愿。布袜青鞋,指平民、隐士的生活
张公:指宜兴境内的胜迹张公洞。作者有《游张公洞》诗,云:“张公洞府未著脚,向人浪说游荆溪。”可见其风景幽胜。善权:指善卷洞,在宜兴西南螺岩山上,与张公洞同为宜兴境内的两个古洞。

赏析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将家上铁头船。”首联自叙年将六十而又有挈家远行之举,扣诗题“发宜兴”。以垂暮之年而又携家奔波道途,生活之不安定与老境之可仿不难想见。“又”字凄然,包蕴了宋室南渡以来一系列播迁流离、羁旅行役之苦。

  “客留阳羡只三月,归去玉溪无一钱。”颔联出句承上,说自己客居宜兴时日之短,见生活之不安定;对句启下,说自己虽归故山,而囊空如洗,见生活之清贫与作吏之清廉。曾几一生淡泊生活清苦。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说:“平生取与,一断以义,三仕岭外,家无南物。”足资参证。曾几又有诗云:“我贫无一钱,不敢学农同。空余数卷书,肠腹自撑柱。”(《次陈少卿见赠韵》)故“归去玉溪无一钱”一句既是其现实生活的折射,亦是其一贯心性的写照。

  颈联承“归去”,设想回到故居后的情景:“观水观山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曾几南渡后曾先后寓居上饶(今属江西)、山阴(今浙江绍兴),这里所说的“观水观山”之地,未详所指,当指山水幽胜之乡。回去之后,闲居无事,但以观山赏水为务,遇到山水佳胜之处,恐不免因此废寝忘食。这里流露了对归隐之地清绝山水的神往,也透露出对赋闲生活怅惘之情。表面上看,作者颇为闲适,实际上是故作排遣。下句的风雨,显系代指时势。“忧愁风雨”,本来是曾几这样的爱国士大夫的夙心,但却说“听风听雨不妨眠”,似乎与己漠不相关,言外自含“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杜甫《去蜀》)一类感慨。所谓“不妨”,正是虽不应如此,却不得不如此的意思。这一联语调轻松,意态闲逸,骨子里却隐含一缕无可奈何之情。

  末联再回应题目并以此抒怀:“从今布袜青鞋梦,不到张公即善权。”作者以布袜青鞋为“梦”,表达了隐居山林的内心意趣。曾几作诗以杜甫、黄庭坚为宗,他曾在《李商叟秀才求斋名于王元渤以养源名之求诗》其二中说:“老杜诗家初祖,涪翁句法曹溪。尚论渊源师友,他时派列江西。”于此可见其言不虚。“不到张公即善权”一句既是实写宜兴之景,承接上联之意,表露了对宜兴山水的眷恋情绪;同时也是虚写,借指他处之景,暗接此联出句之意,表明以后要隐逸山野,纵情山水。

  这首诗题为“发宜兴”,但除首、尾两联照应、回抱题目外,颔、颈两联却是想象归家后的情景。诗人所要抒发的,是由“发宜兴”所引起的身世之感,“纪行”并非主体,“述怀”才是中心。全诗正是围绕着述怀这个中心来进行整体构思的。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曾几离开宜兴之时。当时曾几已年近六十,之前曾客居宜兴数月,并作有《宜兴邵智卿天远堂》《游张公洞》等诗。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猜你喜欢
竟日散如丝,吟看半掩扉。秋声在梧叶,润气逼书帏。
曲涧泉承去,危檐燕带归。寒蛩悲旅壁,乱藓滑渔矶。
爽欲除幽簟,凉须换熟衣。疏篷谁梦断,荒径独游稀。
偏称江湖景,不妨鸥鹭飞。最怜为瑞处,南亩稻苗肥。
春风来几日,先入辟疆园。身外无馀事,闲吟昼闭门。
初地无阶级,馀基数尺低。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惊俗生真性,青莲出淤泥。何人得心法,衣钵在曹溪。
省饮不成醉,牢愁将奈何。
晚烟云半杂,春雪雨相和。
巷湿人行少,空寒雁叫多。
凭栏思无极,怀古谩悲歌。
我昔少年日,气与风雷壮。
一言既不合,掉头归望望。
誓将老烟霞,叩角耕闲旷。
一日烦干旌,叩天舒孟浪。
自譬舟一叶,沙溪春荡漾。
百川傥已东,吾力那能障。
尚赖天地宽,未即崇山放。
栟榈付冷居,乃为世所长。
老妻画纸棋,赤脚沽村酿。
醉起舞彩衣,吾道颇休畅。
人杰又鼎来,不怕供诗帐。
酬唱激清风,洗空烟雨瘴。
故人化鹤仙,穹庐共悽怆。
生还义更高,裹饭远相饷。
演山见长庚,醉眼不敢仰。
便结骑鲸游,不知飞燕谤。
兰亭最后来,德齿均所尚。
伤时虽慷慨,论事尤倜傥。
杯酒七峰下,逸思九天上。
万事俱可人,只欠蛾眉唱。

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穷冬棱棱朔风裂,雪复包山没山骨。峰形积古谁得窥,上有鸿蒙万年雪。

天山之石绿如玉,雪与石光皆染绿。半空石堕冰忽开,对面居然落飞瀑。

青松岗头鼠陆梁,一一竟欲餐天光。沿林弱雉飞不起,经月饱啖松花香。

人行山口雪没踪,山腹久已藏春风。始知灵境迥然异,气候顿与三霄通。

我谓长城不须筑,此险天教限沙漠。山南山北尔许长,瀚海黄河兹起伏。

他时逐客倘得还,置家亦象祁连山。控弦纵逊骡骑霍,投笔或似扶风班。

别家近已忘年载,日出沧溟倘家在。连峰偶一望东南,云气蒙蒙生腹背。

九州我昔历险夷,五岳顶上都标题。南条北条等闲尔,太乙太室输此奇。

君不见奇钟塞外天奚取,风力史人猛飞举。一峰缺处补一云,人欲出山云不许。

奉常自古号清卿,君去南京分外清。案牍尽悬周典礼,官僚并列鲁诸生。

函香每月尽钟阜,访古常时到冶城。却恨无由追骥尾,凤凰台上听箫声。

清凉山中冷难宅,中有灵渊人莫测。划开神秘奉常君,万丈寒泉贮穹壁。

迢迢下菰城,乃在衡山址。
卜筑自何人,云是楚公子。
连峰负崇墉,重皞抱溪水。
得非蒸土成,讵乃久不圯。
衢路化为田,睥睨犹可指。
牛羊恣来牧,狐兔穴不起。
想当豪贵时,宾客盛莫比。
高门游侠窟,诸侯交贽礼。
剑佩纷相摩,杂沓曳珠履。
荣华不可常,零落今如此。
岂徒雍门琴,独下田文泪。
红锦长绦当背垂,紫檀槽稳横朱丝。
美人亭亭面如雪,纤手当弦金杆拨。
弹成丁丁啄木声,春林蔽日春昼晴。
徘徊深枝穿翠叶,玉喙劳时还暂歇。
深园断岭人不知,中有槎枒风雨枝。
蠹多虫老饱可乐,山静花深终日啄。
雄雌相求飞且鸣,高枝砺嘴枝有声。
无功忍使饥肠饱,有意却教枯树青。
疾弹如歌细如语,曲欲终时情更驻。
一声穿树忽惊飞,叶动枝摇不知处。

三十年来契分隆,更从亲炙达真空。明非独善诸昏破,理到无心万事通。

莫话离悰伤祖席,且留欢刻醉春风。海棠亭下花看发,坏子胭脂点点红。

阑干独倚悼斯文,诗藁重看苦忆君。拭泪悠然追往昔,天南漠漠障愁云。

行船无十日,守闸滞多时。
纵使心如铁,难忘□若丝。
野亭花淡淡,沙岸草离离。
日暮闻征雁,令人有所思。
霜凝翠阁。漫独翦灯花,斜照罗幕。点检芳心旧事,几多成错。清愁正尔无聊赖,听梅花、数声残角。小窗风细,虚檐月转,怎禁寥寞。笑鬓底、年华老却。问前度刘郎,何处重约。流水桃花,别后几番开落。吾庐三径归来好,任缁尘、暗迷京索。凤台人远,雁书频寄,喜占乌鹊。
贤哉彼沮溺,避世全其真。孔父栖栖者,征途方问津。
行藏既异迹,语默岂同伦。耦耕长林下,甘与鸟雀群。

旧坊马龁误惊眠,新水鱼来听卖鲜。诧说閒曹无一事,閤前小吏送餐钱。

四辅论思政事堂,尽收才杰置周行。
掖庭职事分司局,铨择毕由紫极房。
零露瀼瀼夜气浮,嫩寒差力五更头。
邻鸡啼破交加梦,冷浸梧桐月一钩。

垄上归来跨牸行,扬鞭遥指暮云生。明朝共把春犁去,闻道君王欲省耕。

蜀道崚嶒险,苍茫半碧天。猿声长不断,雁字杳难传。

百丈牵舆上,千盘绝壁悬。黄昏投宿处,孤枕伴啼鹃。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