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
掩鼻计成终不觉,冯驩无路学鸣鸡。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想起长安处处草萋萋,上天对此也迷惘怀疑。
野外塞雁偷入宫中宿,宫院乌鸦留恋矮墙啼。
天涯壮士白白空流泪,无辜死者饮恨悔没及。
阴谋让成大权已旁落,可叹自己不会学啼鸡。
注释
故都:指长安,原是唐的都城,朱温时迁都洛阳,所以诗人称长安为故都。
想:一作“望”。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深疑:深深的怀疑。
侵:进入。池籞(yù):指宫庭中的池塘。原来宫庭中的池塘上面编扎竹条,用绳结成网状,使池中的水禽不能飞出,外面的野鸟也不能飞入,这叫池籞。
宫鸦:原来宫中的乌鸦。女墙:宫庭中矮短的墙头。
天涯烈士:作者自指,也是泛指不为朱温势力所屈服的人们。
地下强魂:指崔胤。
掩鼻:用楚怀王夫人郑袖的故事。终不觉:不知不觉的意思,指国家的命运不知不觉地落入朱温的手里。
冯驩(Huān):战国时齐国孟尝君田文的门客,忠于孟尝君,为孟尝君出过力。学鸡鸣:孟尝君入秦被困,逃回齐国,半夜驰至函谷关。关门紧锁,须鸡鸣时才能开。孟尝君门客中有人学鸡鸣,关门大开,孟尝君得以脱身。

赏析

  韩偓用七律写过不少感时的篇章,大多直叙其事而结合述怀。这首诗却凭借想象中的景物描写来暗示政局的变化,情景交融,虚实相成,在作者的感时诗中别具一格。

  诗篇开首即从朝廷搬迁后长安城的荒凉破败景象落笔。“草萋萋”,虽只寥寥三个字,却点明了物态人事的巨大变化。往昔繁荣热闹的都城,而此时满是废台荒草,叫人触目惊心。长安城的衰败是唐王朝走向灭亡的先兆,诗人对此怀有极深的感慨。这里虽没明说,但领头的“遥想”一语,倾注着无限眷恋关注之情,弦外之音不难听出。下句是说连高居天宫的上帝见此情景也会深感迷惑,这固然是为了突出都城景物变异之大,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内心的迷惘不安。整首诗一上来就笼罩了一层凄迷悲凉的气氛。

  次联承接首句,进一步展开故都冷落的画面。池籞,平时上面网以绳索,禽鸟无法进出。塞外飞来的大雁已侵入池籞住宿,这就意味着宫殿残破,无人管理;而园中乌鸦犹自傍着女墙哑哑啼鸣,更给人以物情依旧、人事全非的强烈印象。前联总写长安城的衰败,取景浑融概括;此联集中描绘宫苑废芜,笔触细致传神。这样将全景与特写剪接在一起,点面结合,深切地反映了作者想象中的故都近貌。

  第三联开始,转入正面抒情。烈士,是诗人自称。当时诗人尽管流寓在外,心仍萦注国事,面临朝政的巨大变故,痛感自身无能为力,其衷怀的悲愤可想而知。“垂涕”而又加上一个“空”字,就把这种心理表达得十分真切。下句的“地下强魂”,指昭宗时宰相崔胤。他为铲除宦官势力,引进朱温的兵力,结果使唐王朝陷入朱温掌握之中,自己也遭杀戮。此句是说崔胤泉下有知,定将悔恨莫及。韩偓与崔胤原来关系密切,这里插叙崔胤被害的事实,是为了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愤慨之情。整个这一联抒情激切,笔力劲拔,接续前面的寥落景象,犹如奇峰突起,巨波掀澜,读来气势一振。

  尾联归结于深沉的感喟。“掩鼻计成”,用的是《韩非子》里的故事,这里借指朱温伪装效忠唐室,用阴谋夺取天下。末句诗人以冯驩自况,慨叹自己没有像孟尝君的门客那样设计解救君主脱离困境的办法。这一联用典较多,但用而能化,不嫌堆砌。叙述中,像“终不觉”、“无路”等字眼下得沉重,蕴含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引证古事而能具有活生生感染力量的重要原因。

  诗的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前半凄惋,后半激越,哀感沉绵之中自有一股抑塞不平之气,跌宕起伏,撼人心魄。前人常说,韩偓的感时诗继承了杜甫、李商隐的传统,沉郁顿挫,律对精切,这是不错的。但韩偓尤善于将感慨苍凉的意境融入芊丽清新的词章里,悲而能婉,柔中带刚,又有他个人的特色。此篇似亦可以见出其风格的一斑。

创作背景

  唐末,河南宣武节度使朱温控制了朝廷。为了便于实现其夺权野心,于天祐元年强迫唐昭宗由长安迁都洛阳。同年八月,弑昭帝,立哀帝。又三年,废哀帝自立,唐朝就此灭亡。韩偓深得昭宗信用,在迁都的前一年被朱温赶出朝廷,漂泊南下,最后定居福建。这首诗是他流离在外听到迁都的消息后写成的。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猜你喜欢
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捻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促,此夜为谁排。
君去也,远几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

问讯无尺寸,顺风留岁时。传闻万金积,未叹一生疲。

突兀端可想,高明还此期。他年问初祖,却是宁馨儿。

日转雕栏午漏分。井梧落尽小窗明。宝床丝索懒关心。
愁压春山应脉脉,困凝秋水丝沈沈。低头时露一湾金。
功名一世事,兴废岂人谋。
重为苍生起,终随逝水流。
凄凉归部曲,零落掩山丘。
许国言犹在,奸谀可使羞。

衰慵自分百无堪,赖有群贤胜共探。几度花开醉花下,三年江北忆江南。

斜阳曳杖行黄叶,明月闻钟转碧岚。最爱交枝横曲径,随园西到隐仙庵。

齐人石为瓠,自视比金璧。
鐟之不能窃,宝此果何益。
人士为己学,落落肯如石。
当知井用汲,又恶匏不食。

能为万物宾,天下安敢臣。奈何不祥器,而称君子人。

以兵强天下,荆棘满其身。胜人虽有力,杀人人岂亲。

将欲亲之,必与之邻。将欲邻之,必使其均。将欲均之,必与同贫。

无争之宝,时解众颦。无名之璞,我将独珍。天之大象,与世俱屯。

国之利器,非我得陈。天大王大,宜子宜民。王与天合,如露如春。

天下之性,如车有轮。知足知止,非义非仁。无为无欲,谁喜谁嗔。

无为而物归,天下何可违。无欲而人静,天下终自定。

巨木架长虹,横跨惊湍上。
有如排世难,出力贵用壮。
行人知宝地,非此欲何向。
因怀济川功,作诗鑱绝嶂。

大块劳生亦可吁,解言佚我漆园癯。东家尝记老吾老,西洛请师迂叟迂。

于谨延年还可杖,孔光灵寿不须扶。劝君早作菟裘计,太半归来雪满须。

黄袜青鞋蹑紫氛,轩轩孤鹤在鸡群。遍游域内方知我,独立江头忍送君。

说剑无忘新侠内,逢人休说故将军。楼船近出清东海,好向鲸波夺上勋。

潞子城头紫气悬,词臣持节下从天。绨函借日开银榜,绮阁飞花映醴筵。

疏雨寒声汾水上,白云秋色太行前。江乡更待趋庭庆,共羡彭■阅大年。

宫草葱茸禁树齐,日趋延颢对凝晖。朝迎步辇花间立,暮送回銮柳下归。

碧殿东浮苍巘合,金河北引玉泉肥。几回弘庆门前路,春气濛濛欲湿衣。

荒畴万顷连坡陁,躬耕无牛将奈何。老翁倭倭挟良耜,妇子并肩如橐驼。

肩赪骨怠汗淹倭,竟日劳劳不终亩。夜归草屋酸吟嘶,祇有饥肠作牛吼。

却忆向来全盛年,万牛蔽野无閒田。干戈澒洞一扫尽,觳?就死谁能怜。

桃林荒塘春草绿,眼底纷纷何有犊。老翁无力待升平,卧看牵牛向天哭。

上人醉卧樱桃发,客至不知山日斜。粲然五□庭下雪,开作小白岩前花。

仙女吹笙□□密,背痒欲倩麻姑爬。□□□□□□□,□□□□□□□。

田园兵后草莱中,未要忘机论海翁。茅屋四邻罗鸟雀,芜词一纸托鳞鸿。

蚕桑鸡黍家家事,燕麦凫葵处处风。何日相期归旧隐,水边林下着参同。

出关黄叶欲飞时,京洛风尘绿鬓知。万点残秋萦梦毂,半竿初日上鞭丝。

策时才愧陈同甫,思旧情深向子期。笑我征人无一事,且行且止且吟诗。

青山慊吾意,舟子莫余违。言兹隆中游,兀坐敞舷扉。

须臾来万状,云水镇依依。俨居方池中,四面单翠帏。

偃仰断且续,高下堕还飞。插天蔽星斗,伏地堪渔矶。

平平罗几案,整整列鼓旗。大将坐横剑,万马纷而驰。

呀然散不收,忽合如长围。如行图画中,而罔笔墨畦。

平生跌宕怀,老大丘壑姿。不图行役地,乃与胜境期。

惜哉南北人,安得久于斯。

相见不扬眉,君东我亦西。
红霞穿碧落,白日绕须弥。
尊者何曾得蕴空,罽宾徒自斩春风。
桃花雨后已零落,染得一溪流水红。

风尘久客心如醉,江海游人鬓已疏。薄宦苦无閒日月,清时长为惜居诸。

须从壮齿勤修业,莫以贫囊废读书。眷彼连枝松与柏,凌霄耐岁荫吾庐。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