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
掩鼻计成终不觉,冯驩无路学鸣鸡。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想起长安处处草萋萋,上天对此也迷惘怀疑。
野外塞雁偷入宫中宿,宫院乌鸦留恋矮墙啼。
天涯壮士白白空流泪,无辜死者饮恨悔没及。
阴谋让成大权已旁落,可叹自己不会学啼鸡。
注释
故都:指长安,原是唐的都城,朱温时迁都洛阳,所以诗人称长安为故都。
想:一作“望”。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深疑:深深的怀疑。
侵:进入。池籞(yù):指宫庭中的池塘。原来宫庭中的池塘上面编扎竹条,用绳结成网状,使池中的水禽不能飞出,外面的野鸟也不能飞入,这叫池籞。
宫鸦:原来宫中的乌鸦。女墙:宫庭中矮短的墙头。
天涯烈士:作者自指,也是泛指不为朱温势力所屈服的人们。
地下强魂:指崔胤。
掩鼻:用楚怀王夫人郑袖的故事。终不觉:不知不觉的意思,指国家的命运不知不觉地落入朱温的手里。
冯驩(Huān):战国时齐国孟尝君田文的门客,忠于孟尝君,为孟尝君出过力。学鸡鸣:孟尝君入秦被困,逃回齐国,半夜驰至函谷关。关门紧锁,须鸡鸣时才能开。孟尝君门客中有人学鸡鸣,关门大开,孟尝君得以脱身。

赏析

  韩偓用七律写过不少感时的篇章,大多直叙其事而结合述怀。这首诗却凭借想象中的景物描写来暗示政局的变化,情景交融,虚实相成,在作者的感时诗中别具一格。

  诗篇开首即从朝廷搬迁后长安城的荒凉破败景象落笔。“草萋萋”,虽只寥寥三个字,却点明了物态人事的巨大变化。往昔繁荣热闹的都城,而此时满是废台荒草,叫人触目惊心。长安城的衰败是唐王朝走向灭亡的先兆,诗人对此怀有极深的感慨。这里虽没明说,但领头的“遥想”一语,倾注着无限眷恋关注之情,弦外之音不难听出。下句是说连高居天宫的上帝见此情景也会深感迷惑,这固然是为了突出都城景物变异之大,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内心的迷惘不安。整首诗一上来就笼罩了一层凄迷悲凉的气氛。

  次联承接首句,进一步展开故都冷落的画面。池籞,平时上面网以绳索,禽鸟无法进出。塞外飞来的大雁已侵入池籞住宿,这就意味着宫殿残破,无人管理;而园中乌鸦犹自傍着女墙哑哑啼鸣,更给人以物情依旧、人事全非的强烈印象。前联总写长安城的衰败,取景浑融概括;此联集中描绘宫苑废芜,笔触细致传神。这样将全景与特写剪接在一起,点面结合,深切地反映了作者想象中的故都近貌。

  第三联开始,转入正面抒情。烈士,是诗人自称。当时诗人尽管流寓在外,心仍萦注国事,面临朝政的巨大变故,痛感自身无能为力,其衷怀的悲愤可想而知。“垂涕”而又加上一个“空”字,就把这种心理表达得十分真切。下句的“地下强魂”,指昭宗时宰相崔胤。他为铲除宦官势力,引进朱温的兵力,结果使唐王朝陷入朱温掌握之中,自己也遭杀戮。此句是说崔胤泉下有知,定将悔恨莫及。韩偓与崔胤原来关系密切,这里插叙崔胤被害的事实,是为了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愤慨之情。整个这一联抒情激切,笔力劲拔,接续前面的寥落景象,犹如奇峰突起,巨波掀澜,读来气势一振。

  尾联归结于深沉的感喟。“掩鼻计成”,用的是《韩非子》里的故事,这里借指朱温伪装效忠唐室,用阴谋夺取天下。末句诗人以冯驩自况,慨叹自己没有像孟尝君的门客那样设计解救君主脱离困境的办法。这一联用典较多,但用而能化,不嫌堆砌。叙述中,像“终不觉”、“无路”等字眼下得沉重,蕴含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引证古事而能具有活生生感染力量的重要原因。

  诗的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前半凄惋,后半激越,哀感沉绵之中自有一股抑塞不平之气,跌宕起伏,撼人心魄。前人常说,韩偓的感时诗继承了杜甫、李商隐的传统,沉郁顿挫,律对精切,这是不错的。但韩偓尤善于将感慨苍凉的意境融入芊丽清新的词章里,悲而能婉,柔中带刚,又有他个人的特色。此篇似亦可以见出其风格的一斑。

创作背景

  唐末,河南宣武节度使朱温控制了朝廷。为了便于实现其夺权野心,于天祐元年强迫唐昭宗由长安迁都洛阳。同年八月,弑昭帝,立哀帝。又三年,废哀帝自立,唐朝就此灭亡。韩偓深得昭宗信用,在迁都的前一年被朱温赶出朝廷,漂泊南下,最后定居福建。这首诗是他流离在外听到迁都的消息后写成的。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猜你喜欢
一般妙质,笑乐天、夸诧小蛮樊素。万柄参差罗翠扇,全队西方靓女。不假施朱,也非涂碧,所乐惟幽浦。神仙姑射,算来合共游处。
一任冶妓秾姬,采莲歌里,尽是相思苦。花气荷馨清入骨,长傍银河东注。月澹风轻,雾晞烟细,忽洒霏微雨。此时心事,美人泽畔停伫。

我今过五十,万事日消磨。熟识世间寡,故交泉下多。

叶秋知易陨,松耐竟如何。尝亦悲前哲,荒坟野鼠窠。

世方憎忠义,君胡表此柏?移之至岳坟,终古配毅魄。

吁嗟墓中士,涅背字历历。苌叔苦违天,天倾血成碧。

酥嫩云饶,兰香粉著,罗裙半露还藏。乍领巾微褪,一缕幽香。

依约玉山高并,皑皑雪、宛在中央。难消遣,填膺别恨,积臆春伤。

闺房。别饶光霁,只风月叨陪,侥倖檀郎。更三生慧业,锦绣罗将。

云是扫眉才子,浑不让、列宿文章。论丘壑,遥山澹浓,占断眉场。

恨人自有伤心事,生怕欢娱。红泪芳襦。下得闲情唤绿珠。

青团扇子谁抛却,争看罗敷。花里人孤。好梦回头一味无。

旦夕历城闉,旷远聊骋目。北顾邯郸道,南指太行麓。

燕赵昔名疆,贤哲竟驰逐。亭幛绝烽烟,雁门居李牧。

秦人屡西却,良将称马服。边鄙多侠气,慷慨遗芳躅。

天步属艰难,邦家遂倾覆。浮云蔽旧京,中原力谁戮。

羁旅及幽并,滥竽縻薄禄。朽株岂栋梁,弱萝依灌木。

宽租愧汉倪,鸣弦思鲁虙。惓惓怀良俦,何以托心曲。

金羁细马出明光,碧色罗衣锦绣香。
行过玉河三百骑,少年争说李东阳。
万里清水绝点尘,别来经岁镇如新。
恨居平地去天远,喜上高台与月亲。
正好赏心拼酩酊,不堪怀古倍酸辛。
向来登此知何限,传到如今有几人。
身外成亏万事,人间宠辱百年。
丝毫不挂念虑,一榻清风昼眠。
呼船下平湖,山如髻鬟瞰。
物华逼摇落,水明天淡淡。
中藏今古愁,岁月不可勘。
为语羊征南,声名本来暂。

萧疏菀柳寺门前,别色相看一黯然。十月繁霜凋客鬓,重城残雨上离筵。

心同张翰思吴日,事异梁鸿去汉年。别后云山未相间,尺书犹有雁南旋。

王日不注官,从天得长假。年衰岂能高,老坐不许下。

新秋席为展,欲夕尊未罢。谁挥鲁阳戈,请驻羲和驾。

簇花小银云作团,双尖绣袜星流丸,金蝉束腰燕盘盘。

燕盘盘,綵门下。第一名,齐云社。

莫怪多强很,由来性畏前。触藩愁挂角,悦草欲垂涎。

歧路追难返,空山叱尚眠。惟听沈犹氏,朝饮水渊渊。

海藏发雷霆,为涛鼓众听。最宜风雨候,载酒上斐亭。

尺素裁成倩雁驰,聊将心事报君知。家无长物愁难遣,病为痴情悔已迟。

偶借新诗消俗虑,自怜瘦骨异当时。半闺珍重休惆怅,好寄平安慰所思。

年来吟鬓已星星,鸟石溪边叶又零。帘下孤灯删草奏,窗间叠嶂读茶经。

瘴乡怕袭山岚毒,野艇嫌冲水雾腥。天末岂记归去意,白云掩映数峰青。

垂竿朝与暮,披蓑卧横楫。不问清平时,自乐沧波业。
长畏不得闲,几度避游畋。当笑钓台上,逃名名却传。

蟠螭光怪起陂陀,箕服成谣竟不蹉。拍水早占衔鼠起,登山还信蛰龙过。

赤眉铜马泥中蠖,沧海桑田指上螺。怪得清泉轰烈火,飞廉暴骇涸鳞多。

胜刹幽深枕县西,我来正值孟冬时。虽无慧远门堪叩,幸有陶潜驾可随。

世态阶前朝槿色,岁寒云外老松枝。繄余本是林泉客,到此宁惭漫赋诗。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