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七古,起首一般采取两种手法,一是突兀而起,高屋建瓴,倾泻而下;一是平平而起,语迟意缓,遒劲老苍。这首诗的起首,用的是后一种手法。诗用叙事语气展开,很自然地入题,说自己来到了浯溪,拄着拐杖上山,细读《中兴碑》,想到生平见过许多此碑的拓本,今天真正见到原碑,却已年龄老了。这四句是开端,也是第一段,看上去很平淡,细细琢磨,却有很深的意味。前两句写见碑,是直写;后两句写见碑的感慨,用旁衬。因了平生看见碑的许多墨本,对碑的内容必然很熟悉,对原碑定然很向往,极欲一见;今天见到了,一定很高兴;然而诗说自己已经苍老,到现在才见到原碑,流露出恨见太晚的感慨。
黄庭坚是著名的书法家,对《中兴颂》素有研究,且上文已明陈“半世看墨本”,于是下文不再具体写碑,不说碑文经风沥雨所留下的沧桑痕迹,也不评颜真卿字体如何苍劲有力,却一连用十六句,倾吐由碑文内容而引起的怀古之思与感慨。《中兴碑》是记平定安史之乱,唐肃宗收拾残局,使唐中兴事,所以诗以唐明皇为中心。前四句写安史之乱的缘起是由于明皇失政,宠用安禄山,终于酿成国变,自己逃入西蜀,大臣们纷纷投靠新主。次四句写唐肃宗恢复事,说他匆忙即位,徼天之幸,得以战胜,明皇成了太上皇,局促不安地回到京城。又次四句,写唐明皇在南内苟活,内被张后欺负,外受李辅国颐指,日子十分难过,自高力士被赶走后,处境更加困难。末四句,写臣子元结、杜甫等忠君报国,但世人都不理解,只欣赏他们优美的文辞。这十六句,是本诗的主体,写尽了玄宗、肃宗二朝的史事。从所举史实及所作评论来看,黄庭坚既对唐明皇荒淫失国表示批判,又对他晚年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对唐肃宗,黄庭坚以“何乃趣取大物为”一句作诛心之论,说他急于登上皇帝的宝座,逾越了本分;又举元结文及杜甫诗来说明当时社会并不安定,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肃宗也不是个好皇帝。言下之意,对“中兴”二字持否定态度。黄庭坚对肃宗的看法,在当时及后世都引起过争论,元刘壎《隐居通议》称赞这论点说得好,全诗“精深有议论,严整有格律”。宋范成大《骖鸾录》批评说诗“不复问歌颂中兴,但以诋骂肃宗为谈柄”,使后来不少人跟着他走入歧途。陈衍《宋诗精华录》也认为诗“议论未是”。
“同来野僧六七辈”至末四句是一段,也是诗的煞尾。这段犹如古代游记笔法,在最后交代同游人,在风格上与首段遥相呼应。诗收得很平稳,说自己与同行人一起看碑,在断崖前经受着风雨的袭击,思念着唐朝这一段不堪回首的悲凉故事。“前朝悲”三字,总结了前面一大段怀古的内容。当时,宋徽宗重用蔡京等奸臣,民间怨声载道,国家日益混乱,金人在北方又虎视眈眈。诗人敏锐地感受到,宋徽宗正在步唐明皇的后尘,这前朝悲很可能就会演变成今朝悲。所以诗的末段看似写景叙事,却使人感受到诗中笼罩着一股悲凉之气。
这首诗是黄庭坚晚年的作品,诗人这时驾驭语言的艺术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全诗洗尽铅华,归于自然,结构严谨,章法井然,叙事与议论相结合,概括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史实。
贪游不知止,足力疲屡试。起晚日当午,偃曝聊自恣。
忽闻故人来,发我湖上意。出门何翩翩,两足殊快利。
尝闻熨斗柄,颇怪此名异。昔年过其下,髣髴已忘记。
今日天有风,湖山想奇致。相与历西碛,山穷见湖势。
沿流正萦纡,抚石得小憩。飞湍击噌吰,穹壁立赑屃。
洗出如削成,斗绝畏崩坠。闪烁绚丹垩,剥落疑文字。
倾厓侧足过,阴壑缘藤缒。燕矶与鼋渚,生平快游地。
遂儗兼胜概,恍惚理梦寐。高歌遏水声,浩荡入胸次。
吾欲乘长风,悠然向天际。惜哉多舟楫,使我不得济。
栖迟蓬荜养慵疏,虚室焚香静掩书。坐进工夫元自尔,心斋意味果何如。
圣贤名世几千载,皇极经年十万馀。至理悠然与心会,恍疑身在先天初。
河汤汤,沙茫茫,鸟飞不到胡天长。秋风未起气先肃,胡桐叶淡天雨霜。
仆夫早起车载牵,相与踊跃营归装。窜逐穷荒二万里,膻腥乳酪成馨香。
久与儿孙作死别,五年不复梦故乡。今日生还的有据,驱车转觉心徬徨。
毡裘君长抱马足,译语略通神惨怆。汉使如天比父母,使君弃我何苍黄。
异类有情相处久,别之亦觉情内伤。无德与汝愧远送,片语相赠休遗忘。
罽宾生灵百万户,女丝男谷勤耕桑。汝门忠孝著奕世,好为圣主修边疆。
但使休和薄税敛,自然巩固如金汤。老夫不复更来此,精诚与汝遥相望。
先生矫矫人中龙,京尘千丈不可容。五年一梦落江海,翩然野鹤开囚笼。
雪堂闭户读书史,兴来飘然弄云水。黄泥坂下醉三更,赤壁矶头航一苇。
明月清风共一江,迈往之气无由降。酒酣作赋记清赏,袖有巨笔如长杠。
一朝骑鲸寻李白,人间俯仰成今昔。续弦无处觅鸾胶,见画思公空叹息。
秋来杰阁共登临,极浦遥山入望深。吴苑弟兄欣聚首,梁园宾客最关心。
蒹葭拂浪浑如雪,橘柚垂烟半似金。指点江乡尽图画,迟君墨妙一题襟。
北上登渭原,南下望咸阳。秦帝昔所据,按剑朝侯王。
践山划郊郭,浚流固墉隍。左右罗将相,甲馆临康庄。
曲台连阁道,锦幕接洞房。荆国徵艳色,邯郸选名倡。
一弹入云汉,再歌断君肠。自矜青春日,玉颜吝容光。
安知绿苔满,罗袖坐沾霜。声侈遽衰歇,盛爱且离伤。
岂唯毒身世,朝国亦沦亡。物盈道先忌,履谦宇允臧。
独有东陵子,种瓜青门旁。
百神受职逢新主,万里乘槎到海湄。事异碧鸡乘汉使,祠临黄木见唐碑。
鳌波翠涌春流外,乌綵红看晓沐时。几度瞻云今最便,谏垣应讶缀班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