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首一句,点出主人公的居处所。“时闻有”,承上句,乃由于高墙缭绕、院宇深邃的缘故,而接下句则为人春眼之中的缘故。这时而一闻的莺啼把人唤醒了。“绣被掩余寒”,可见被未折叠,而“画阁明新晓”,天已大亮了。“朱槛连空阔”句承“画阁”而写居处环境,与“缭墙重院”相应,虽富丽然而寂寥,其境过清。“飞絮知多少”暗点时令为暮春。这样,春晓、恬睡、闻鸟,与“飞絮知多少”之景相连,就构成一个现成思路,间接表现出浓厚的惜春情绪。“径莎平”句以下续写暮春景象,路上长满野草,池面渐广,风平浪静时,时有花影倒映。“日长风静”与“闲”字表现出落寞萧索的气氛。这几句暗示出词中人小园芳径之上徘徊不定,百无聊赖的独特情绪。
过片承上启下。“尘香拂马”,要去城南的玉仙现,一路上愁红惨绿,偏又不期然而然地,“逢谢女,城南道”。两人早已互相慕名的,而百闻不如一见,于是“一见慕悦”。她明艳绝伦,秀丽出于天然,“秀艳过施粉”,虽只微微一笑,便有无限妩媚而其衣色鲜艳夺目,日暖衣薄,更显示出其身段之窈窕,就连她随身佩带之玉饰,雕琢成双蝉样,也格外玲珑可爱。这里以工笔重彩,画出一个天生丽人,从中流露出一见倾心的愉悦。然而紧接六字“欢难偶,春过了”,是说有无穷后时之悔。从“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二句看,二人可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了。用笔变化,有相得益彰之妙。作者并没有花太多笔墨来写二人相遇如何的交谈或品乐,却通过相顾无言的描写将彼此的倾倒爱悦和相见恨晚的惆怅情绪表露得淋漓尽致。“春过了”三字兼挽上片,惜春之情与相见恨晚之悔打成一片,情景莫辩。
这首词结构紧凑,上下呼应。写两人一见钟情,有主有宾,有实有虚,有浓有淡,用笔灵活,疏密相间,轻重得当。他们之间以目传情,未曾讲一句话。
十事如意八九无,暮年犹喜见子都。那能从公得三绝,但可一身观六如。
枯木岩头鸿雁行,十年离别话偏长。归时裹里日溪橘,应作雪峰薝卜香。
脱屣东华尘,躬耕太湖滨。桑麻接邻里,鱼鸟情相亲。
閒时读书牛背上,安知六国方攻秦。东风二月桃花雨,布谷飞来向人语。
一犁初破陇头春,黄犊出阑健如虎。羲农世远莫可追,南山石烂无足悲。
悲歌笑宁戚,夜半犹未已。人间閒是非,何用污牛耳。
我田已耕春昼閒,樵童随我看青山。日暮归来一壶酒,我歌呜呜童拍手。
童拍手,儿饭牛,一天星月烂不收。重捻戏笛作三弄,七十二峰俱点头。
画省薰风松树阴,合欢花下日沈沈。腐儒无补漫独坐,故人不来劳寸心。
紫极三台光景接,洪钧万象岁年深。滦江回首九天上,谁傍香炉听舜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