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山人归嵩山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有万古不坏的仙宅,那就是嵩山之阳的玉女峰。
那挂在东溪松间的一片明月,一直留在我的心中。
杨先生您又要去那里采集仙草,去攫食紫花的昌蒲保持青春的面容。
年底时我将到嵩山之阳拜访您,您可能正在青天上乘着白龙来相迎。
注释
杨山人:姓杨的隐士。其生平事迹不详,李白有《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诗,高适集中也有《送杨山人归嵩阳》诗,这里的杨山人当同为一人。嵩山:五岳之一,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北。
嵩阳:嵩山之南。玉女峰:嵩山支脉太皇山二十四峰之一,因峰北有石如女,故名。
尔:你,指杨山人。掇(duō):拾取。
菖(chāng)蒲(pú):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气,根可入药,初夏开黄花,果实红色。相传嵩山石上菖蒲,一寸九节,服了可长生不老。晋代葛洪《抱朴子·仙药》载:“韩终服菖蒲十三年,身生毛,日视书万言,皆诵之,冬袒不寒。又菖蒲须生石上,一寸九节以上,紫花者尤善焉。”茸:草初生貌。这里形容蒲花。
骑白龙:飞升成仙之意。用东汉瞿武故事。据《广博物志》载:东汉瞿武七岁便专服黄精紫芝,入峨眉山修道,由天竺真人授以仙诀,乘白龙成仙。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从头至尾不写离愁别恨,而主要是描写自然景物生活场景。写嵩山景色的部分,清幽高远;写杨山人归山后的生活,恬静安适。通篇紧扣诗题,通过色彩鲜明的画面,把送别之意、惜别之情表达出来。借用前人的话说,就是用景语代替情语。

  全诗可分三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嵩山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嵩山以及对昔日遁迹山林、寻仙访道生活的眷念之情。首联写峰峦,起句豪迈。一个“我”字颇有“万物皆备于我”的气概。李白当年访道嵩山,未必就栖身于玉女峰,这里选用“玉女”的峰名,是为了与上句的“万古宅”相对应。“万古宅”就暗含仙人居所的意思,使神异的气氛更加浓厚,也更加令人向往。三、四句展示的境界更加美丽神奇。月不可留,而要“长留”,并且使它处在最恰当、最美好的位置上。晶莹的月亮悬挂在苍翠挺拔的松树之上,下面是长流不断的溪水。它不只生动地显现了嵩山秀丽的景色,而且寄托着隐居者高洁的情怀

  五、六句为第二层,写杨山人归山后的活动。诗人想象杨山人归去后将采摘仙草,而嵩山玉女峰一带就散布着开满紫花的菖蒲。这种菖蒲“一寸九节,服之长生”(《神仙传》),正可满足他求仙的欲望。这联上句写人,下句写山。人之于山,犹鱼之于水,显然有“得其所哉”的寓意。“尔”字又和前面的“我”字呼应,渲染出浓郁的别离气氛。

  末二句为第三层,诗人向好友表示“岁晚或相访”要和他一起去过求仙访道、啸傲山林的生活。结句把这种思想情绪化为具体的形象:仿佛在湛蓝的天空中,一条白龙在向前蜿蜒游动,龙身上骑坐着风度潇洒的诗人,他那仙风道骨与“青天”“白龙”相表里,构成了美丽和谐的意境。这种骑龙相访的神奇画面,显得豪放飘逸。

  此诗所写的“景”,既为外在的景物,也为内在的感情,是“情与景偕,思与境共”的统一体。例如描绘嵩山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它的爱慕之情,就寓有怀念杨山人和向往栖隐生活思想感情在内。三者迭合在一起,惜别的情意,就显得十分浓烈。惜别而不感伤,一往情深,而又表现得超奇旷达,这样的送别诗是非常罕见的。它构思新奇,如镜花水月,亦真亦幻,不受通常的时空观念的束缚,不为常人的思想感情所左右,更不因袭模仿,落入前人的窠臼,表现了诗作者惊人的创造力。

  李白写诗还常常运用夸张的艺术手腕使描绘的对象理想化、神奇化,以引起读者想象与思慕的情趣。这在此诗中有典型的表现。例如,“宅”为常见事物,并无新奇之处,可是在前面加上“万古”二字,就变得神奇、空灵而耐人寻味了。又如一轮明月挂在溪边的松树上,景物固然迷人,但若仅仅如此,诗味并不很多。诗人别出心裁,在前面冠以“长留”二字,突出意志的力量,这样人和物都发生了“超凡入圣”的变化,涂上一层神奇瑰丽的色彩,从而引人遐想,逗人情思。唐人张碧曾用“天与俱高,青且无际”(《唐诗纪事》)评价李白的诗,这八个字形象地表现了李白诗歌神奇超迈而又质朴自然的特色,是很恰当的评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当时李白在长安。杨山人大约是李白早年“访道”嵩山时结识的朋友。在朱紫盈门的境遇里,与之言行契合的只有这位杨山人,可见两人情谊之深。如今这位志同道合者就要离去,诗人抚今忆昔感慨倍增,因作此诗以赠。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仙槎江口槎溪寺,几度停舟访未能。自恨频年为远客,
喜从异郡识高僧。云霞色酽禅房衲,星月光涵古殿灯。
何日却飞真锡返,故人丘木翳寒藤。
沴气清金虎,兵威壮铁冠。扬旌川色暗,吹角水风寒。
人对辎輧醉,花垂睥睨残。羡归丞相阁,空望旧门栏。
身落天台古洞天,蒲团未暖又飘然。
如何菴不琼台地,想是吾非桐柏仙。
无复得餐三井水,未曾深结九峰缘。
杖头挑月下山去,空使寒猿啸晓烟。

空濛初喜洒檐楹,忽听空阶点滴声。高枕便知宜夕睡,丰年不叹负春耕。

多情幽草沿墙绿,无赖群蛙绕舍鸣。屈指清秋两旬近,却愁徂岁又峥嵘。

人间何事与衰翁?惟有溪山兴未穷。杖履来频鸡犬识,云霞卧与梦魂通。

朝来雾霁千岩绿,槛外霜初一树红。我老诸贤年尚富,总毋零落感秋风。

泾原西北驻王师,尺一无烦介马驰。共道皇恩天浩荡,不教京观筑鲸鲵。

翩翩黄叔度,揖我向榆关。半刺今为政,长城无限山。

扶余潮信外,孤竹夕阳间。重镇当年地,茫茫古戍间。

空怀迁客擅才华,不见雕阑共绛纱。却忆故山风雪里,摧残手植老梅花。

泉流一曲绕柴门,屋后园田有路分。
庄在辋川成故事,客归盘谷见遗文。
借书夜读三更火,听鸟春眠半榻云。
堪笑几人双健足,每于城市报新闻。

角黍绿离离,茶瓜与客期。短衣悬艾艾,长命续丝丝。

燕乳过初夏,蜂喧恰午时。葵榴幸无恙,折取伴芳卮。

谁种飞云满径霞,四时香艳属仙家。渔人不解寻幽胜,祇认陵原两岸花。

别泪不可忍,杯行到手空。
风尘重作客,寒暑易成翁。
曙色连关树,秋声起塞鸿。
天涯见亲友,还与故园同。
余干城头云泊天,琵琶洲下水如弦。
推篷理咏随州句,落日平沙似往年。

岁岁正逢只此身,漫教随俗步馀尘。聚来熟面希生侣,弹得新冠总旧人。

古貌不工优孟态,狂心且醉伯伦春。安贫便是长生诀,何用浮言赋大椿。

谁泼烟云六尺绡,寒山秋树晚萧萧。
十年来往吴淞口,错认溪南旧板桥。

朝来睡未足,两眼□眵昏。春事已烂熳,我怀独□浑。

骥尾不可附,虎舌谁能扪。芳尘困涸辙,北溟思鲸鲲。

世间剥复每相寻,此理几几唤得应。
万木冻僵梅有信,黄河冰合井如蒸。
风头稍硬难安立,暖气才通瞌睡来。
却笑明招闲费力,无端两处强差排。
万木乱参天,孤峰对铁船。
客因看画至,寺以伏龙传。
宝笈悲前代,薄团坐小年。
松花吹不定,半落讲堂边。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