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山人归嵩山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有万古不坏的仙宅,那就是嵩山之阳的玉女峰。
那挂在东溪松间的一片明月,一直留在我的心中。
杨先生您又要去那里采集仙草,去攫食紫花的昌蒲保持青春的面容。
年底时我将到嵩山之阳拜访您,您可能正在青天上乘着白龙来相迎。
注释
杨山人:姓杨的隐士。其生平事迹不详,李白有《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诗,高适集中也有《送杨山人归嵩阳》诗,这里的杨山人当同为一人。嵩山:五岳之一,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北。
嵩阳:嵩山之南。玉女峰:嵩山支脉太皇山二十四峰之一,因峰北有石如女,故名。
尔:你,指杨山人。掇(duō):拾取。
菖(chāng)蒲(pú):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气,根可入药,初夏开黄花,果实红色。相传嵩山石上菖蒲,一寸九节,服了可长生不老。晋代葛洪《抱朴子·仙药》载:“韩终服菖蒲十三年,身生毛,日视书万言,皆诵之,冬袒不寒。又菖蒲须生石上,一寸九节以上,紫花者尤善焉。”茸:草初生貌。这里形容蒲花。
骑白龙:飞升成仙之意。用东汉瞿武故事。据《广博物志》载:东汉瞿武七岁便专服黄精紫芝,入峨眉山修道,由天竺真人授以仙诀,乘白龙成仙。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从头至尾不写离愁别恨,而主要是描写自然景物生活场景。写嵩山景色的部分,清幽高远;写杨山人归山后的生活,恬静安适。通篇紧扣诗题,通过色彩鲜明的画面,把送别之意、惜别之情表达出来。借用前人的话说,就是用景语代替情语。

  全诗可分三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嵩山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嵩山以及对昔日遁迹山林、寻仙访道生活的眷念之情。首联写峰峦,起句豪迈。一个“我”字颇有“万物皆备于我”的气概。李白当年访道嵩山,未必就栖身于玉女峰,这里选用“玉女”的峰名,是为了与上句的“万古宅”相对应。“万古宅”就暗含仙人居所的意思,使神异的气氛更加浓厚,也更加令人向往。三、四句展示的境界更加美丽神奇。月不可留,而要“长留”,并且使它处在最恰当、最美好的位置上。晶莹的月亮悬挂在苍翠挺拔的松树之上,下面是长流不断的溪水。它不只生动地显现了嵩山秀丽的景色,而且寄托着隐居者高洁的情怀

  五、六句为第二层,写杨山人归山后的活动。诗人想象杨山人归去后将采摘仙草,而嵩山玉女峰一带就散布着开满紫花的菖蒲。这种菖蒲“一寸九节,服之长生”(《神仙传》),正可满足他求仙的欲望。这联上句写人,下句写山。人之于山,犹鱼之于水,显然有“得其所哉”的寓意。“尔”字又和前面的“我”字呼应,渲染出浓郁的别离气氛。

  末二句为第三层,诗人向好友表示“岁晚或相访”要和他一起去过求仙访道、啸傲山林的生活。结句把这种思想情绪化为具体的形象:仿佛在湛蓝的天空中,一条白龙在向前蜿蜒游动,龙身上骑坐着风度潇洒的诗人,他那仙风道骨与“青天”“白龙”相表里,构成了美丽和谐的意境。这种骑龙相访的神奇画面,显得豪放飘逸。

  此诗所写的“景”,既为外在的景物,也为内在的感情,是“情与景偕,思与境共”的统一体。例如描绘嵩山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它的爱慕之情,就寓有怀念杨山人和向往栖隐生活思想感情在内。三者迭合在一起,惜别的情意,就显得十分浓烈。惜别而不感伤,一往情深,而又表现得超奇旷达,这样的送别诗是非常罕见的。它构思新奇,如镜花水月,亦真亦幻,不受通常的时空观念的束缚,不为常人的思想感情所左右,更不因袭模仿,落入前人的窠臼,表现了诗作者惊人的创造力。

  李白写诗还常常运用夸张的艺术手腕使描绘的对象理想化、神奇化,以引起读者想象与思慕的情趣。这在此诗中有典型的表现。例如,“宅”为常见事物,并无新奇之处,可是在前面加上“万古”二字,就变得神奇、空灵而耐人寻味了。又如一轮明月挂在溪边的松树上,景物固然迷人,但若仅仅如此,诗味并不很多。诗人别出心裁,在前面冠以“长留”二字,突出意志的力量,这样人和物都发生了“超凡入圣”的变化,涂上一层神奇瑰丽的色彩,从而引人遐想,逗人情思。唐人张碧曾用“天与俱高,青且无际”(《唐诗纪事》)评价李白的诗,这八个字形象地表现了李白诗歌神奇超迈而又质朴自然的特色,是很恰当的评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当时李白在长安。杨山人大约是李白早年“访道”嵩山时结识的朋友。在朱紫盈门的境遇里,与之言行契合的只有这位杨山人,可见两人情谊之深。如今这位志同道合者就要离去,诗人抚今忆昔感慨倍增,因作此诗以赠。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韨除聊复对江亭,樽酒相从一笑倾。那得此时仍此乐,况逢难弟与难兄。

潺潺暮雨檐间溜,滑滑春泥柳外声。好在海棠红閤泪,向人悽怆益多情。

知鸟去?木,蝼蚁恋腐茎。复隍启危满,为山忌将成。

泛观瀛海内,巨细各有情。哲夫炳身后,昧者营其生。

千金买一壶,为豫当及早。江湖多风涛,舟楫不可保。

白云夫子号希夷,碧玉窗中下绛帷。皓首勒成书万帙,病鸾偷见鹤偷知。

银瓶绿酒挂香车,遥过城东宋玉家。
一笑相欢不辞醉,为怜明月在梅花。
之子住铜阬,人传好事名。
如何同甲子,翻遣昧平生。
野岸风中钓,湖田雨后耕。
秋天渐凉冷,或可赴前盟。
倦游曾向洛阳城,几见芳菲照眼新。
载酒屡穿卿相圃,傍花时值绮罗人。
十年客路惊华发,回首中原隔战尘。
今日寻芳意萧索,山房数朵弄残春。

项王高宴鸿门北,风云奔走天为黑。椎牛刺豹酒三行,谈笑戈矛生顷刻。

岂知天命非人谋,玉玦三提事何益。兴亡楚汉两干将,开辟乾坤双白璧。

喑呜漫说万人敌,隆准天人竟谁识。玉斗声中霸业空,乌江江水还流东。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
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问津当重镇,薄暮泛长空。流尽三春水,飘然一叶风。

乱山浮远翠,落日浴残红。谈笑天垂幕,车声月色中。

归去乐,蜀道崔嵬天一角。青泥百折费跻攀,滟滪翻空波浪恶。

呜呼朝避长蛇夕猛虎,干戈满眼归何所?

露华侵晓,酿春寒种种,动人愁绝。底事三更眠不稳,窗外雨声凄切。

细数铜壶,频添绣被,兽碳红炉灭。心情无那,不知还向谁说。

况是十载离家,半生作客,入世遭磨折。辛苦好偿儿女债,赢得病怀如结。

梦绕青门,枕凝红泪,瘦影横残月。晨鸡三唱,醒来又听檐铁。

采菊东篱足繁思,能花偏待岁寒知。夭桃艳李空谐俗,晚节秋香自感时。

纵使新机趋巧样,可忘故步觅他岐。雪梅岭上争开谢,未许南枝傲北枝。

客里良辰屡已孤。菊花明日共谁娱。闭门暮色迷红草,*枕秋声度碧梧。三尺喙,数茎须。独吟诗句当歌呼。故园依旧龙山会,剩肯樽前说我
堂堂百尺楼,制作极华丽。
山围与水绕,秀色相妩媚。
上无狐鼠窥,下有鱼龙畏。
宾友升清虚,夷落耸瞻视。
南陲粗安堵,北鄙方举燧。
倚楼独何为,尚下忧国泪。

仙郎乞假白云司,暂向东林问远师。仄径虫喧秋露后,空堂人语夜灯时。

天花不着山中树,细水争流石上池。灰劫莫教伤往事,且看明月倒金卮。

清明节,有客在天涯。没个信音缘底事,可怜风雨宿谁家。

远望一长嗟。

烈王骨性真龙种,天马天生佐神勇。肝胆如人貌不成,但见丹青发梢动。

其脩丈咫高七尺,鳞甲生胸角生额。国初驾驭皆英雄,蹴踏风云百灵役。

乌拉叶赫三韩东,王来破竹成奇功。明师五日萨尔浒,二十万众为沙虫。

此马所向一敌万,出入百战如游龙。自跑圣水洗疮痏,夕阳严液流淙淙。

万里归来沫流赭,锦鞯罗帕华轩下。忽闻金鼓误军声,犹想奔虹天际行。

王生尔生死尔死,世上孤忠有如此。可怜人马两神奇,白山草木呼风起。

迩来陇汉旌旗殷,马{马戌}万骑尘埃间。星精何由降太乙,元蹄西踣巴夔山。

大宛青海历无草,岁贡岂免参??。许?帛齿金门式,愿铸骐驎立九关。

精诚归帝子,大节凛冰霜。慷慨同千古,从容共一堂。

兰焚山失色,玉瘗土留香。捲地悲风至,萧萧起白杨。

燕政托揖让,社稷墟齐兵。昭王图雪耻,求士千金倾。

壮哉乐毅士,报以七十城。当时重其略,国乘传荣名。

于期颈自刎,荆轲计不成。一感知己恩,九死其所轻。

寥寥千载馀,烈风争日明。

的皪横枝爱老崔,一尊长对画图开。此生端有梅花分,閒远春风入手来。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