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的开头四句点明题中“罗山人弹三峡流泉”,“皤皤”、“鬓苍然”交代罗山人之“老”,为后文“惜君方年老”一句伏线。
中间一段写听琴,是诗中最为优美的部分。随着琴声,人们仿佛置身空山之中,耳边时如山中风过,时如声声呜咽,时如流水潺潺,诗人把所见的弹琴动作与所闻的听觉形象融合起来,编织出“秋夕”空山”的意境,用以烘托琴声的幽婉。紧接着,诗中又扣紧“三峡”二字,始而用“楚云”、“秋烟”这样的视觉形象,继而用雨落猿啼这样的听觉形象来描绘三峡风物,境界悠远而又开阔。其“幽”足以“引鬼神”,其“净”足以悦耳目,其悲怨足以使楚客断肠,湘妃落泪,可见曲调之丰富,变幻之迅速,动人之深刻。以上十四句,诗人由高堂琴声写开去,驰骋想象,以极丰富的形象衬托渲染了琴声的美妙动人。“谁裁青桐枝”以下四句又从琴本身来写琴声的古雅,由古曲而写及今人,自然引出诗的结尾。诗的最后四句写听后。前两句直接写听后所感,借罗山人不遇知音而且年老的境遇,抒写自己年事渐高而不被重用的忧愁。后两句以听后所为写所感。“曲终月落”写时间的推移,惆怅而眠,写心绪的沉重,以无言独眠这种外表的平静写诗人内心的波澜,——罗山人所拨动的,怕正是诗人的心弦。
唐代诗人有许多写琴声的名篇。如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三句用三个形象:松涛、流水、霜钟来写琴声。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开头就以卿卿我我的亲呢情话作比,接着又用沙场勇士,浮云柳絮、百鸟孤凤等形象来一再比喻琴声。岑参的这首诗则扣紧“三峡流泉”的曲调特色,以石林夜风,呜咽流泉、楚云秋烟、阳台雨和巫山猿写琴声的凄婉动人,想象十分丰富,形象十分新奇,把复杂多变,深婉动人的琴声写得十分逼真。诗为五古,而间用几处偶句,如琴声叮咚,挥洒自如中有着鲜明的节奏。
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鲤鱼肥。
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希。
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
还入门,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阶。
急机绞,杼声催。长叹息,当语谁?
君有行,妾念之。出有日,还无期。
结中带。长相思。君忘妾。天知之。
妾忘君。罪当治。妾有行。宜知之。
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
姓为苏。字伯玉。人才多,智谋足。
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
羊肉千斤酒百斛,令君马肥麦与粟。
今时人,智不足。与其书,不能读。
当从中央周四角。
风土南北殊,习尚非一躅。出疆虽仗节,入国暂同俗。
淹留岁再残,朔雪满崖谷。禦冬貂裘弊,一炕且跧伏。
西山石为薪,黝色惊射目。方炽绝可迩,将尽还自续。
飞飞涌玄云,焰焰积红玉。稍疑雷出地,又似风薄木。
谁容鼠栖冰,信是龙衔烛。阳曦助喘息,未害摇空腹。
惠气生裤襦,仍工展拳足。岂惟脱肤鳞,兼复平体粟。
负暄那用诧,执热定思沃。收功在岁寒,较德比时燠。
虽馀炙手焰,宁有烂额酷。矧当凝泫辰,炎帝独回毂。
玄冥真退听,祝融端可录。嗟予亦何者,万里歌黄鹄。
偃仰对窗扉,妍煖谢衾褥。壮怀羞灶媚,晚悟笑突曲。
因思堕指人,暴露苦皲瘃。频年未解甲,蹈此锋刃毒。
遥知革辂中,旰食安豆粥。陪臣将命来,意恳诚亦笃。
有奇不能吐,何术止南牧。君心想更切,臣罪何由赎。
此身虽自温,此志转烦促。论武贵止戈,天必从人欲。
安得四海春,永作苍生福。聊拟少陵翁,秋风赋茅屋。
怕窥红日照沙湾,怕见明灯照九寰。眼病以来唯一喜,喜乘微雨看遥山。
向来道路避乘骢,今拜外台秩更崇。身远螭头封事简,冠仍豸角触邪同。
开尊暮对潇湘雨,弭节秋生鄂渚风。极目江天迷楚望,夜来空仰法星红。
对仙云、小园篱畔,重重生翠弥漫。移来试傍瑶阶种,只恐芳魂易断。
君莫怨。早约得、潺潺疏雨宵来灌。桂香深院。可肯趁佳晨,露浓风静,绿蜡一齐展。
谁相伴,小立阑干耐看。舞裙似蝶零乱。佳人扶病伶俜煞,顿觉秋添一半。
春去远。要尔殢、春情婉转随昏旦。柳丝千万。系不住银河,婵娟纤影,枉把绣帘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