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客旅之词。全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作者意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词中刻画寒夜酒醒,百无聊赖的孤苦形象,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来刻画孤凄意境。这种凝练深沉的风格,与周邦彦小令词高华清丽的主流风格有所不同。
上片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实很像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秋阴时作渐向暝”,这是以白描手法勾出秋天时阴时晴、阴冷、黯淡的特点,这似乎是客观事物的直叙,然而一句“变一庭凄冷”,就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一庭”即满庭。着一“变”字,将“凄冷”与上句联系起来,揭示了“凄冷”之因。同时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在这“凄冷”的庭院中,词人“伫听寒声”。这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可见出人之心寒、孤寂。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歇拍“云深无雁影”一句,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留下的是更加深重的寂寞之感,也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
在沉寂之中推出了过片:“更深人去寂静”,把上下片很自然地衔接起来,而且将词境更推进了一步。“人去”二字突兀而出,正写出身旅途的旅伴聚散无常,也就愈能衬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同时“人去”二字也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粉壁上。此时此刻,人非常希望自己尚酣醉之中。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都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难以忍受。这首词全无作者惯有的艳丽之彩,所有的只是一抹凄冷之色。
这首词不仅切合音律,而且精于铸词造句。“秋阴时晴”,一个“时”字表明了天阴了很久,暂晴难得而可贵。“伫听寒声”两句写得特别含蓄生动。寒声者,秋声也。深秋之时,万物萧瑟寒风中发出的呻吟都可以叫做寒声。词人笔下的孤旅伫立空庭,凝神静听的寒声,是云外旅雁的悲鸣。南飞的雁都因浓云的阻隔而不能一面,自然是凄苦的情景。
整首词中几乎一字一句均经过刻意的琢磨。可以说通篇虽皆平常字眼,但其中蕴含有深挚情思。这也是周邦彦词的一大妙处。全词取境典型,结句直接抒情。全词以时间为线索,章法缜密,构思严谨。意象鲜明,人与物、情与境,浑然融为一气。感情步步推进,格调清峭,情味淡永。
香梦堕槐国,林语咽新蝉。澡兰时节无恙,催彻小游仙。
不分巫云一段,几误黎涡双催,遗恨满瑶天。续命费红缕,■■与缠绵。
画屏角,风雨恶,惜芳妍。低鬟辟兵符袅,钗约误经年。
侥倖小怜玉体,辛苦汉宫珊步,犹自斗婵娟。寄语玳梁燕,珍重旧堂前。
身伴浮云偶出山,访君杖履向田间。酒逢知己情难禁,交到忘年礼可删。
剪烛座联娇客密,煎茶吟对好花閒。笑余也似堂前燕,每岁春来一款关。
郭公文章伯,结交高阳徒。力不胜杯酌,酒盏无时疏。
爱客无不可,颜色真敷愉。手捻绿沉管,拍浮锦屠苏。
即席赋新藻,寒冰泻玉壶。清欢惬佳夜,芳月带尊虚。
百年常对此,泠然三山俱。一从宦达去,捉鼻挥当涂。
当涂良不易,福羽随祸枢。郭隗去碣石,韩众凌清都。
语默以殊趣,各保千金躯。躯命岂不爱,宦情亦相于。
世伪却真骥,铅刀笑湛卢。送君黄花发,哭君春风徂。
春风复九日,携酒谁与娱。所以伯牙子,抚琴泪成珠。
荷叶陂头流水声,月华霜气两凄清。自怜委翅蓬蒿底,不得相从赴远征。
大慈名胜旧曾游,路转平湖景最幽。岩下珠璎时散彩,林间石马尚鸣秋。
昔扶红日勋劳远,今见青山草木稠。把酒不须评往事,海风吹月上西楼。
我祖文章伯,馀光耿未休。圣朝崇学校,犹子重箕裘。
蠹简三生债,皋比几度秋。登高还小鲁,观礼复从周。
琴为知音鼓,珠宁暗室投。小奚藤作笈,长铗蒯为缑。
细柳牵征袂,飞花饯去舟。嗟予倚市拙,壮子异乡游。
白酒春风席,红灯夜雨楼。生徒交授受,宾主迭赓酬。
章甫仪刑重,汤盘德业修。多能宜下问,博学更旁求。
勿谓青毡冷,母贻素食羞。句休吟苜蓿,交重择薰莸。
忽忽山川异,行行岁月遒。竹林难共醉,江树搅离愁。
幕阜山前屋,修江月上钩。白云飞暂远,莫惜重回头。
风月阁中自一天,老松环抱暑无权。台澎坐理升平日,公退吟馀意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