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客旅之词。全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作者意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词中刻画寒夜酒醒,百无聊赖的孤苦形象,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来刻画孤凄意境。这种凝练深沉的风格,与周邦彦小令词高华清丽的主流风格有所不同。
上片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实很像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秋阴时作渐向暝”,这是以白描手法勾出秋天时阴时晴、阴冷、黯淡的特点,这似乎是客观事物的直叙,然而一句“变一庭凄冷”,就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一庭”即满庭。着一“变”字,将“凄冷”与上句联系起来,揭示了“凄冷”之因。同时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在这“凄冷”的庭院中,词人“伫听寒声”。这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可见出人之心寒、孤寂。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歇拍“云深无雁影”一句,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留下的是更加深重的寂寞之感,也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
在沉寂之中推出了过片:“更深人去寂静”,把上下片很自然地衔接起来,而且将词境更推进了一步。“人去”二字突兀而出,正写出身旅途的旅伴聚散无常,也就愈能衬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同时“人去”二字也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粉壁上。此时此刻,人非常希望自己尚酣醉之中。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都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难以忍受。这首词全无作者惯有的艳丽之彩,所有的只是一抹凄冷之色。
这首词不仅切合音律,而且精于铸词造句。“秋阴时晴”,一个“时”字表明了天阴了很久,暂晴难得而可贵。“伫听寒声”两句写得特别含蓄生动。寒声者,秋声也。深秋之时,万物萧瑟寒风中发出的呻吟都可以叫做寒声。词人笔下的孤旅伫立空庭,凝神静听的寒声,是云外旅雁的悲鸣。南飞的雁都因浓云的阻隔而不能一面,自然是凄苦的情景。
整首词中几乎一字一句均经过刻意的琢磨。可以说通篇虽皆平常字眼,但其中蕴含有深挚情思。这也是周邦彦词的一大妙处。全词取境典型,结句直接抒情。全词以时间为线索,章法缜密,构思严谨。意象鲜明,人与物、情与境,浑然融为一气。感情步步推进,格调清峭,情味淡永。
枣园憭慄桧厅寒,醉倚琵琶倒鹖冠。不似江州白司马,只成怨恨不成欢。
今日天气肃,我心舒且閒。美人携碧酒,与客登青山。
矫首思八荒,意适忘险艰。双流白日下,千室浮云间。
木叶露已黄,泉声亦潺潺。时序忽若流,但伤游子颜。
鴥彼南飞翼,可望不可攀。绵绵山下路,逝此何当还。
翰墨者谁子?妙年出江关。剪须事浮屠,游戏在云山。
时将骚臣意,写入尺素间。嗟彼为形士,长往不知还。
其心犹有慕,岂不薄茅菅?学古宁为人?诚念修已艰。
圣哲虽异代,讵云不可攀?
一入空门我畅哉,浮云名利已忘怀。无心对镜谁能识,优钵罗花火里开。
出险复入险,目眩心长摇。沧江忽一束,巨石当岩㠂。
槎丫藤外卷,窍穴风中号。急流乱澎湃,众水喧嗷嘈。
冲波走逆浪,百丈连山腰。来舟如轻凫,瞥眼不可招。
冥冥入暗谷,飒飒闻悲猱。嗟哉造化奇,设险非一朝。
我闻垂堂戒,胡乃轻鸿毛。作诗招征魂,日落风萧骚。
小字蝇头阿母书,封缄想见几踌躇。当年看惯浑闲事,检箧惊看一纸无。
我昨咏邛须,相将造芳圃。南种悉珍奇,目所未经睹。
何须问主人,携樽直入庑。主人笑出迎,看花有俦伍。
因之同欢酌,脱略如太古。尔我与菊花,亦竟忘宾主。
即此称快哉,主人有馀贾。相结再来期,兴酣慎莫拒。
乘此花正开,聊以慰辛苦。诘朝敕庖人,折柬招众父。
我亦与其中,晨兴便接武。入门闻清香,举目爱花妩。
登筵饮醇醪,饱德铭肺腑。为乐欣正长,引商复刻羽。
阳春天气佳,月丽清虚府。秉烛继夜游,分吟索韵谱。
才推河间雄,笺飞白雪舞。诸公八斗高,自足当绣虎。
我乃欲效颦,如弄输门斧。瞻言栖依处,何异金门坞。
傲骨我终持,不与时仰俯。朗吟乞食诗,无以济终寠。
饮酒不能多,所畏罚童羖。当此知己间,强为尽维醹。
主人酬劝频,先醒嫌小户。月色满花枝,时将过夜午。
运甓有后人,为能继乃祖。柴桑独酌后,犹恋晋亡土。
迄今景高蹈,五字惭规抚。维菊与忘言,芬芳自倾吐。
序晚值风霜,劲节孰予侮。藉非高士流,滥赏奚足取。
共识此中意,斯会同友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