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写了初春的山景水色,表现游子淡淡的思乡之情。一句写水,初春气暖,冰融水流,河床空旷宽阔了,是横写。二句写山,青山苍翠,一片碧绿,是纵写。前两句诗描写“江旷”、“山长”之景,雄浑阔大,气象万千,为诗歌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后两句诗突出“他乡”二字,在天长地阔的春光中,诗人独自一人在异地他乡面对,此情此景类似杜甫“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三、四句进一步写远望,特意点出“他乡”,后边才有了驿道“长亭”以及柳和花。春天往往是家人思念外出之人的时节,也是游子思乡的最甚时节,何况又在早晨。诗写得含蓄美妙,情景交融。此诗与杜甫的另外一首诗相似:“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绝句》)杜甫漂泊他乡,望着眼前迷人的春景,思乡之情越发强烈,不禁发出春将归去,而人无归期的感叹。同样的感慨也出现在王勃的诗中,不同的是王勃比较含蓄,他只是客观地、不动声色地描写春潮、青岫、花树、边亭,但身在他乡的羁客面对此景时的慨叹,表现十分明显。因此杜甫的感叹也是王勃诗中的潜台词。
这首小诗没有细致的动态描写,诗人只是纵目远望,以描写远景的方式描写春光。诗浑厚开阔的气势,充满着淡淡的乡愁。此诗作者表现手法高明,诗人野望,首先看见江湖,青岫,但这不是野望的最终目的,因而诗人就登高极目瞭望,望见的只有“花树映边亭”。诗人并没有直接提到思乡,只是描写了一望再望,可是思乡已从一望再望的字里行间里反映出来了。
系缆招清籁,披襟坐夕阳。菱歜袅袅出渔庄。犹认西园明月夜飞觞。
烟冷蓝田寂,云阴草阁凉。豪华如梦水茫茫。无复芙蓉杨柳满秋江。
雕房几曲桐阴里。金塘侧、第一倾城姝丽。◆鬌照人明,学远山螺髻。
蝉影花光相撩乱,衬一片、芭蕉浓翠。清绮。更珊钩犀押,冷波横地。
疑是月底初逢,被冰轮掩映,织绡情思。宛转玩琼颜,倩晓风吹起。
人在银河清浅处,倚白玉、栏杆如水。心醉。想道书慵把,幽怀旖旎。
风流富川盛,善政久濡沾。市价童无惑,关讥盗不潜。
卖刀人向本,让路俗知谦。明府精区处,圜扉绝滞淹。
青纶方调补,内屏幸趋瞻。直道爰来遇,孤踪岂自嫌。
有时申谳议,仰见霁威严。志得宁辞贱,公闲倍养恬。
爰须祈汲引,足以慰清廉。静念官居乐,长言孰可钳。
回首扶桑铜柱标,芙蓉帐暖度春宵。清明寒食谁家哭,折戟沈沙铁未销。
我行钟陵道,五见中秋月。明月流中天,既圆还复缺。
月圆月缺可奈何,今年照见病维摩。举头见月发,大笑白发较比来时多。
来时黑发今尽白,玉兔有丹医不得。百年三万六千朝,愿照年年好颜色。
张公子,留侯孙,临风共尔倾一樽。今古乾坤有清气,此趣勿与它人论。
明当载月东吴去,挂在海门山顶树。唯有相思一寸心,夜夜莫忘看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