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异,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南登碣石阪,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王道已沦昧,战国竞贪兵。
乐生何感激,仗义下齐城。
雄图竟中夭,遗叹寄阿衡。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自古皆有死,徇义良独稀。
奈何燕太子,尚使田生疑。
伏剑诚已矣,感我涕沾衣。

大运沦三代,天人罕有窥。
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垂。
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
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丁酉这一年,我从行北征契丹。从蓟门出去,遍览燕国的旧都城,它的城池、霸业已经荒废了。于是感慨而仰天叹息,回忆起当年乐毅、邹衍众位贤士在燕国的游从可称很盛了。于是登上蓟丘,作了七首诗来表达这种感想,寄给终南山的卢藏用居士。这里也有黄帝的遗迹存在。轩辕台
向北登上蓟丘四下观望,寻访古代轩辕台的遗址。
勇猛的应龙它已经不见,牧马的童子也离开尘世。
还思念着那仙人广成子,白云深处也许留下踪迹。燕昭王
往南登上邹衍居住的碣石宫,远远眺望郭隗受礼的黄金台。
丘陵上全是成林的参天大树,招贤纳士的燕昭王如今何在?
霸业的理想遗憾地成为过去,我骑着马前往又骑着马回来。乐生
仁政王道已经沦没不明,战国诸侯竞相贪利用兵。
乐毅为此多么感动奋发,主持正义攻下齐国都城。
宏伟抱负竟然半途而废,我遗憾叹息地遥念伊尹。燕太子
秦王一天天暴虐无道,燕太子怨愤也就加深。
一旦听说田光的高义,便以千金购利匕相赠。
他们的事虽没有成功,千年来为之黯然伤神。田光先生
自古以来人人都有一死,只是徇义的人确实少见。
为什么像燕丹太子这样,还要使田光先生有怀疑?
伏剑而死诚然已成往事,使我感动落泪沾湿衫衣。邹衍
天道沦没在夏商周以后,天与人的奥秘很少发现。
邹衍先生气度多么恢宏,漫说九州之外大海无边。
人事兴亡已经过了千年,如今就再无从进行推算。郭隗
只有生而逢时最为难得,每朝每代并非没有人才。
郭隗先生又是多么幸运,燕昭王为他筑起黄金台。
注释
蓟(jì)丘:旧址在北京市德胜门外。卢居士藏用:卢藏用,字子潜,陈子昂的好友。
丁酉岁:武则天神功元年(697年)。
蓟门:即蓟丘。
燕(yān)之旧都:蓟是古代燕国都城,故址在北京市西南。
乐生:指战国名将乐毅。
邹(zōu)子:即邹衍。
轩辕:黄帝之号。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所居,遗址在河北涿鹿县西南。
应龙:有翼之龙,相传是黄帝的臣子,受命杀了蚩尤。
广成子:神仙名,一说为老子别号。
隈(wēi):曲深之处。
燕昭王:战国时期燕国有为君主。
阪(bǎn):一作“馆”。
黄金台:又称燕台、招贤台,故址在河北易县东南。
沦(lún)昧(mèi):没落;昏暗。
感激:感奋激发。
阿衡:指商代贤相伊尹。
燕太子:战国燕王喜之子,名丹。
不立:不成。
田光先生:田光,燕国处士。
徇(xùn):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献身。一作“循”。
太:一作“丹”。
邹衍(yǎn):战国时齐人。
三代:指夏、商、周。
瀛(yíng):海。垂:远。
推:推求。一作“为”。
郭隗(wěi):燕昭王客卿。
隗君:即郭隗。

赏析

  这组诗共七首:第一首凭吊轩辕古台,诗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不见至道之治,于是产生了追寻古人、寻访神仙的出世之念;第二首凭吊碣石馆、黄金台,缅怀燕昭王,抒发自己不遇明主的感慨;第三首赞颂乐毅的功勋,同时叹惜其遭谗被疑、不能成就最后功业,寄托着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慨;第四首追忆燕太子丹的往事,惋叹其事败而遭杀身之祸;第五首颂赞田光勇于为正义献身的气节,同时责备燕太子多疑;第六首赞颂邹衍的九州理论以及对自然社会规律的探索精神;第七首抒写对郭隗的仰慕之情,叹惋古今仁人志士怀才不遇的普遍遭际。全组诗借古讽今,感情深沉,词句朴质,有较强的感人力量。其中第二首诗尤具有代表性。其开篇两句,首先点出凭吊的地点碣石山顶和凭吊的事物黄金台,由此引发出抒怀之情,集中表现出燕昭王求贤若渴的风度,也写出了诗人对明君的盼望,为后四句作铺垫。接下二句紧承诗意,以深沉的感情,凄凉的笔调,描绘了眼前乔木丛生,苍茫荒凉的景色,由景衬情,寓情于景,发出“昭王安在哉”的慨叹,表达对燕昭王仰慕怀念的深情。诗人借古以讽今,对古代圣王的怀念,正是反映对现实君王的抨击,是说现实社会缺少燕昭王这样求贤若渴的圣明君主。结尾二句以画龙点睛之笔,以婉转哀怨的情调,表面上是写昭王之不可见,霸图之不可求,国士的抱负之不得实现,只得挂冠归还,实际是诗人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感叹

  这是一组咏史怀古诗,当时作者身居边地,登临碣石山顶,极目远眺,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吊古抒情,体现了诗人对盛世的向往、对古代贤人丰功伟绩的追慕,同时抒发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感慨,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强烈的进取精神。其基本内容,与《登幽州台歌》一样,带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进取精神,充满着对政治、道德、命运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观点与思考。因此,这组诗也是陈子昂实践其提倡的“兴寄”“风骨”理论的代表作品。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武则天神功元年(697年)。当时建安王武攸宜讨伐契丹,陈子昂为随军参军。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徙署军曹,遂登蓟丘览古,赋诗寄好友卢藏用。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猜你喜欢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去年一颗难钻核,今岁千林尽著花。老子有方能辟谷,纯将绛雪代丹砂。

离乱生涯尽,依刘是见机。从来吟太苦,不得力还稀。
路入闽山熟,江浮瘴雨肥。何须折杨柳,相送已依依。
壮年游戏宝峰傍,梦觉黄粱鬓尽霜。
旧俗几家罹变故,远人千里叹清扬。
酆南松槚烦君访,剑北榛芜动客伤。
赖有柳州诗唤起,莫言安顿便思乡。
崔郎傲兀见孤罴,笔势纵横欲发奇。
赋就何人知犬子,杯深自喜对鹅儿。
极目飙尘表。醉酣时、楼中起舞,楼前舒啸。坐见四山烟雾散,是处落花啼鸟。忽惊下、坐天星斗。双鹤飞来风露爽,一声声、清唳苍松杪。奈对景,不酾酒。
旧家三点蓬莱小。有琼台双阙,长是香花缭绕。铁笛夜吹金剑吼,恨此瀛洲路杳。知几度、琪林春老。闲倚朱阑思昨梦,对江山、感慨无人晓。但千里,月华皎。
金微凝素节,玉律应清葭。边马秋声急,征鸿晓阵斜。
关树凋凉叶,塞草落寒花。雾暗长川景,云昏大漠沙。
溪深路难越,川平望超忽。极望断烟飘,遥落惊蓬没。
霜结龙城吹,水照龟林月。日色夏犹冷,霜华春未歇。
睿作高紫宸,分明映玄阙。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乍出司勋幕,还乘别驾车。
按图犹汉地,输布尽蛮家。
山热蛇悬树,江晴鹤浴沙。
郡楼回首处,北斗近京华。
太滇以西三巨石,错列荆榛对孤驿。
文彩天开海岳图,面面晶光盈十尺。
吁嗟此石生点苍,云谁置之古路傍。
停车顾盼日将晏,仆夫语罢泣数行。
往年天子新明堂,厥材万国争梯航。
燕山之石白胜玉,何求此物劳要荒。
守臣当日功名亟,檄书夜飞人屏息。
程途初不计山谿,男妇征佣无汉僰。
鞭石难寻渤海神,凿山谁是金牛力。
那许终朝尺寸移,积尸道上纷如织。
中兴令主尧舜姿,一苇圣德超茅茨。
天门万里竟不知,几使黔南无孑遗。
君不见旅獒古训老臣策,枸酱虽甘亦何益。
三石<石含>砑风雨深,千载行人增叹惜。

最是阑干高处,望见斜阳烟树。青山围绕似相留,又倩江声拦住。

也知秋正好,只恐被、黄花催去。醉横老眼对西风,曾见兴亡无数。

海峤浮西日,关梁转北风。
苏卿书未返,愁杀雁来红。

钱王墓田松柏稀,岳王祠堂在湖西。西泠桥边草春绿,飞来峰头乌夜啼。

曾闻薝葡林,自是佛世界。何许郁若风,飘飖能自在。

不然山之灵,作意现奇怪。于此證香严,通途盖亡碍。

劲敌谋应大,春来势转雄。
烽烟惊北阙,鼙鼓战东风。
雪舞愁云外,花飞泪眼中。
翠华行乐处,戈甲照寒空。
幸赖圣恩收拾了,这回含笑入黄泉。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今时习主簿,还是鲁诸王。

奉神门内列鹓行,乞把天书镇大荒。唤取金縢开旧诏,侏{牜世}感泣说先皇。

渺渺清波百里浮,昔游曾是一扁舟。十年人事都如梦,犹识湖边旧客邮。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