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为感愤时事之作。上片作者写自己游乌衣巷看到春末的景况,表达光阴荏苒之感。下片转入怀古,引出自己身世,抒发自己仕途不顺的苦闷和压抑之情。这首词融情于景,借古讽今,笔调洒脱凝重,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含情,其中“满园罗绮,满城箫笛”的热闹场景与“花树得晴红欲染,远山过雨青如滴”的美好景致,皆足以动人游兴,让人兴奋,但却与宦途不顺的吴氏兄弟的郁闷心情不相协调,反而引出了他们的客居之愁。前两句写乌衣园及金陵城内游人如织的赏春盛事,后两句对仗工整,将此时节的美丽风景描绘得尤为绘声绘色。
“问江南、池馆有谁来?江南客。”在这乌衣园内的池阁馆榭间游玩的是些什么人呢?其中就有我这来自江南的游客。上片结句以一问答引出自己客中游园的身份,乐尽悲续,引起下片的身世之慨。
下片转入怀古抒情,郁闷之情贯穿全篇。“乌衣巷,今犹昔。乌衣事,今难觅。”两句以“乌衣”并提,但巷犹昔,事难觅,对比十分鲜明。王谢的德行已成历史,不复存在,所以难觅。来到此地,只见小巷依然,触景生情。“但年年燕子,晚烟斜日。”只有春来秋去的燕子年年来此凭吊一番, “晚烟斜日”景象何其萧条。燕子当年经历过乌衣园的繁盛,如今又看到它的冷落,作者的今昔之感借燕子作了具体呈现。这里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但用意不同。刘诗旨在奚落、讽刺,这里是景仰、怀念。
“抖擞一春尘土债,悲凉万古英雄迹。”语出辛弃疾《沁园春·和吴子似县尉》词中“直须抖擞尘埃”句。“这里“尘土债”与“英雄迹”对照,显示了自己及其兄多少沉沦下僚、尘驱物役的苦闷和愤慨;“英雄”二字显示出兄弟二人不同于那些“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的世俗之人,他们悲愤的是壮志难酬,追求的是干一番惊天动地的英雄事业。此二句将怀古之情拍合到自身的宦海沉浮之感中。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多少英雄业绩俱已成为过眼烟云,又不禁心生悲凉。这两句把这种思想感情的曲折表现。“且芳尊随分趁芳时,休虚掷。”感情并非消极低沉,而是故作反语,表现自己济时报国的“英雄”事业难以实现的悲愤。这正言若反手法的运用,使得全词的感情更显沉郁凄劲。
词有沉郁顿挫之致,感情的抒发由隐到显,诼弗展开。含蕴深远。颇耐人寻昧。笔调洒脱凝重,与辛词风格相近。
使节忠罄勤,东南两见春。清宵多假寐,白发半忧民。
金阙遥辞宠,琳宫去谒真。羡公谁最甚,我是欲归人。
自笑孤踪霜叶轻,宦游何幸并耆英。合符先后分江郡,接武差池缀月卿。
爱我从来先胶漆,与公别是一亲情。老身无用难提挈,尚有儿曹累使令。
潇水长,湘水长。三湘最苦是潇湘。无限泪痕斑竹上,幽兰更作二妃香。
朔风日云厉,凛凛天雨霜。征夫念行役,游子思故乡。
宿昔累欢宴,一旦异飞翔。晨兴戒徒旅,各已俨成装。
齐驱上河桥,祖送盈路傍。驾言从此辞,俯仰情内伤。
流波逝东渚,浮云越西冈。去去踰万里,各在天一方。
嘉遇讵可期,乖阙谅难忘。惟当保贞素,随时以自臧。
肠断花辰,心苏草甲,柔情不放人闲。又送春归,如何尚怯轻寒。
落红飞絮看都尽,为绿阴、愁倚阑干。袅沉檀。一缕游丝,绕向帘间。
何须更写相思苦,倩回文云锦,小字冰纨。础润苔滋,泪痕拭也难乾。
庭前燕子双双舞,笑班姬、学制团栾。莫心酸。远岸江蓠,别院幽兰。
月如无恨,便清辉万古,长圆难缺。昔我来思浑不记,瓜果中庭重设。
身世斜阳,悲欢逝水,鬓有星星发。惊闻人语,今年两度佳节。
却忆去岁中秋,轻云薄雾,黯黮芙蓉阙。造物多情还补得,泼眼明蟾奇绝。
再舞霓裳,平分桂影,疑对千峰雪。重阳迟了,几行白雁能说。
绿叶满园风雨馀,君家花事岭中无。眼明见此复三叹,京洛名园忆上腴。
鸡鸣桑树深,犬卧苔花湿。何处课春耕,独倚斜阳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