筵席前歌舞正欢,又奏起了“番乐”,跳起了“番舞”。“小契丹”是少数民族的歌舞。作者另有《次韵宗伟阅番乐》诗是这样描写的:“绣靴画鼓留花住,剩舞春风小契丹。”跳这种舞大概是着胡装的,“银貂”,白色的貂裘,与“绣靴”皆为异族装束。应当说,这样歌舞是很能助兴的,但是,对于别意缠绵的人又往往会起相反的作用。所以此词起句即是:“休舞银貂小契丹”。如此起笔,读者可以想见:宴会上的歌舞已进行较长一段时间了,作者一直在克制自己,此时实在忍受不住了,央求“休舞”。不仅自己,大家都忍受不了:“满堂宾客尽关山”。“宾客”,指送别的僚属、幕士。“尽关山”,即为“尽是他乡之客”的意思(《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据孔凡礼《范成大年谱》考证,这些幕士、官佐大都不是当地人,不少又是江浙一带的。他们之间的离愁别绪更加深了。
这个别筵真是太叫人惆怅了啊。“从今嫋嫋盈盈处,谁复端端正正。”“嫋嫋盈盈”,形容舞姿、舞容的摇曳美好。这两句意思是:从此以后,谁还能认真欣赏这美妙的舞姿呢。这进一步写出了他们的惆怅,也写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朋友分别,也大有柳七郎那种“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的感喟。细体会这两句,还可以体会出作者对歌女也是怀着深深惜别之意的:目前的轻歌曼舞,以后谁还能看到呢。这样的情意在下阕表现得更明显。
“模泪易,写愁难,潇湘江上竹枝斑。”“模”、“写”互文义同。这里意思是:表现流泪是容易的,把愁充分地表现出来就很难了;潇湘江上的斑竹枝,人们容易看到上面斑斑泪痕,这泪痕所表示的内心无比痛苦,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了。刘禹锡的《潇湘神》写道:“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这里用湘妃泪洒斑竹典故,表现了离别时难以言状的痛苦。用这个典故,也切合将来的行程,暗示舟行潇湘时也会有这样的相思之苦。“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这是写别后的相思。“碧云日暮”化用江淹《拟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这两句是说,日后我在寂寞的旅途中想念你们而得不到你们的书信时,大概只能空对那横空的孤雁了。最后一句亦兴亦比,很有意境;途中景况的苍茫、清寒,正映见心境的迷惘、冷寂:“一雁”既表示来书的渺茫,又比喻自己的形影相单。真是“横泪易,写愁难”,作者下片写愁并不直写愁的具体情况如何如何,而是通过典故、景象去暗示、去渲染,启发读者的想象力,这个“愁”就变得更具体可感了。这不是避难从易,而是因难见巧。
离别的愁绪,从歌舞场面的感触和旅途景况的拟想中可见出很耐人寻味。与“宾客”分别的怅惘中又揉和了对歌女的柔情,文字精美,音节谐婉,体现了这首词的婉约风格。这些,大抵是阅读此词的应该注意的地方。
丈夫一死已许人,高歌忼慨西入秦。一旦直欲揕吕政,何异只手批逆鳞。
舞阳色变衮龙绝,环柱模糊八创血。督亢地图秦已知,强燕反是速燕灭。
壮志不就千古悲,易水萧萧云垂垂。尺八匕首何足恃,当时枉杀樊于期。
耆英图障烂如星,胜似屏风映紫茎。洛社便如同此乐,商颜未必采其荣。
戴花刘九徒歌舞,当局温公岂醉酲。试问诸贤閒得否,熙丰一鼎沸于羹。
句漏当年,早金鼎、丹砂九转。无人识、人间仙令,人家仙眷。
碧雾衣凉风蝶舞,红莲饭熟荷蜂幻。看初阳、台上又斜阳,苔花满。
占一角,湖山半。望两朵,罗浮远。笑曼都未醉,流霞注碗。
古井照星云母冷,灵泉浴日玻璃暖。想天坛、明月鹤归来,吹鹅管。
何为侘傺长吁。但当饮旨酒,吹笙竽。二十为侍中郎,三十执金吾。
四十虽不大贵,车马骎骎往来,公卿长者居。
但当在五陵,陌上快独呼。鸡走狗被服襜褕。
男儿堕地,横绝四海,皇皇日夜,心一何愚。畴昔相追随,斗酒从游盘。
一日不相及,中道与君成间关。束发奉明主,忠诚夙所殚。
上有公家三尺,下为众庶所观。彼美人子,何为营营,日夜诚足叹。
十年重泛曲江舟,客路逢君感旧游。壮志不因谈剑得,馀生当为著书留。
天涯细雨黄花夕,野岸疏灯白露秋。明发孤帆仍远别,南天凄绝旅鸿愁。
鸥沙十里带平沙,茅屋人家柳半遮。柔橹呕哑移画舫,轻雷枥辘走香车。
泉如燕尾清流拆,草似裙腰白路斜。何处玉钱都化蝶,夜来飞上一林花。
山空万籁沈,论语对青灯。君本无心侣,吾真有发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