筵席前歌舞正欢,又奏起了“番乐”,跳起了“番舞”。“小契丹”是少数民族的歌舞。作者另有《次韵宗伟阅番乐》诗是这样描写的:“绣靴画鼓留花住,剩舞春风小契丹。”跳这种舞大概是着胡装的,“银貂”,白色的貂裘,与“绣靴”皆为异族装束。应当说,这样歌舞是很能助兴的,但是,对于别意缠绵的人又往往会起相反的作用。所以此词起句即是:“休舞银貂小契丹”。如此起笔,读者可以想见:宴会上的歌舞已进行较长一段时间了,作者一直在克制自己,此时实在忍受不住了,央求“休舞”。不仅自己,大家都忍受不了:“满堂宾客尽关山”。“宾客”,指送别的僚属、幕士。“尽关山”,即为“尽是他乡之客”的意思(《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据孔凡礼《范成大年谱》考证,这些幕士、官佐大都不是当地人,不少又是江浙一带的。他们之间的离愁别绪更加深了。
这个别筵真是太叫人惆怅了啊。“从今嫋嫋盈盈处,谁复端端正正。”“嫋嫋盈盈”,形容舞姿、舞容的摇曳美好。这两句意思是:从此以后,谁还能认真欣赏这美妙的舞姿呢。这进一步写出了他们的惆怅,也写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朋友分别,也大有柳七郎那种“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的感喟。细体会这两句,还可以体会出作者对歌女也是怀着深深惜别之意的:目前的轻歌曼舞,以后谁还能看到呢。这样的情意在下阕表现得更明显。
“模泪易,写愁难,潇湘江上竹枝斑。”“模”、“写”互文义同。这里意思是:表现流泪是容易的,把愁充分地表现出来就很难了;潇湘江上的斑竹枝,人们容易看到上面斑斑泪痕,这泪痕所表示的内心无比痛苦,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了。刘禹锡的《潇湘神》写道:“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这里用湘妃泪洒斑竹典故,表现了离别时难以言状的痛苦。用这个典故,也切合将来的行程,暗示舟行潇湘时也会有这样的相思之苦。“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这是写别后的相思。“碧云日暮”化用江淹《拟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这两句是说,日后我在寂寞的旅途中想念你们而得不到你们的书信时,大概只能空对那横空的孤雁了。最后一句亦兴亦比,很有意境;途中景况的苍茫、清寒,正映见心境的迷惘、冷寂:“一雁”既表示来书的渺茫,又比喻自己的形影相单。真是“横泪易,写愁难”,作者下片写愁并不直写愁的具体情况如何如何,而是通过典故、景象去暗示、去渲染,启发读者的想象力,这个“愁”就变得更具体可感了。这不是避难从易,而是因难见巧。
离别的愁绪,从歌舞场面的感触和旅途景况的拟想中可见出很耐人寻味。与“宾客”分别的怅惘中又揉和了对歌女的柔情,文字精美,音节谐婉,体现了这首词的婉约风格。这些,大抵是阅读此词的应该注意的地方。
兹山多异境,飞仙亦税驾。勿遣俗客来,恐妨笙鹤下。
入门惊踽踽,出门感凉凉。昔昔府中趋,室迩人已亡。
平时少温熨,忽忽淡若忘。一朝弃中路,触体如金创。
始知同志者,不必居相望。精诚共天壤,阔远能扶将。
但使类不孤,自慰热中肠。今兹饫冰雪,形神岂殊僵。
我行迫西日,复此异路伤。一瞑可终古,谂君志气刚。
谁云虎丘小,我觉虎丘大。尝疑海上峰,涌起自天外。
忽坠平野中,万劫翠不坏。夫差昔霸王,猛气亦已汰。
神斧凿巉岩,泂勺银河派。双崖削未平,呀呷势将嘬。
灵湫湛寒碧,剑气溢光怪。银海雁飞沉,冰岩松倒挂。
前朝百战争,今为梵王界。吴侬得游观,时节纷綷䌨。
我老犹爱山,兴至时独迈。聿登浮屠颠,坐觉三吴隘。
云梦如可吞,八九无蒂芥。千人石上眠,把酒向天酹。
不知开辟来,曾见几兴败。天风忽然生,万窍同一噫。
满山松竹吟,破浪恣砰湃。平生磊块胸,至此殊一快。
升沉世上名,琐屑真癣疥。我生本优游,幸脱轩冕械。
甘为愚公愚,不受蔡叔蔡。愿言从乐天,一年十二届。
千门市火乱渔灯,衔尾官艘也系罾。崖屋乍随春涨徙,滩舟专候早潮升。
清时闾左衣形缓,俭岁江东米价增。从客讳言新入洛,自称前度到金陵。
民以食我兵,兵以卫我民。此事非两易,实由如一身。
孙策入江东,菜茄不动尘。吕蒙入荆州,一笠威必伸。
彼生割据时,勘乱尚假仁。煌煌圣明朝,湛恩如阳春。
边吏一不谨,遗害不可陈。特简爪牙士,来拯水火人。
尔亦由闾阎,升为貔虎臣。胡不念民苦,迅捷报枫宸。
十里香尘送綵旃,庙檐虚阁午云偏。山龙藻火天衣静,玉帛牺牲岁事蠲。
历数百王虽继统,大猷千古绝随肩。摩空翠壁侔嵩华,总是中天石一拳。
冷蟾移影上双扉。夜迷离。料得天涯游子、正思归。乡心和雁飞。
故园风雪尺书稀。梦依依。又是蜜梅花发、费相思。消寒九九时。
一封莎草平芜色,江南十里春如织。青枫泾畔夕阳时,跨上乌犍人不识。
水田漠漠烟濛濛,轻蓑短笠嬉凉风。东郊雨晴泥路滑,四蹄踏破花蹊红。
万言献罢归来早,熙宁新法太草草。远传风教忆河汾,桑麻自古溪流好。
南山白石清水寒,何人长夜歌漫漫。黄昏饭牛饲辕下,明日横经角上看。
